43件文徵明书画精品今安在 特展在苏博展开

发布日期:2013-11-12

  曾著录于《故宫已佚书画书籍目录四种》的文徵明《人日 诗画》(局部)。此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目前在苏博展出。

  本报首席记者 李婷

  昨天,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博物馆开幕,来自国内各大博物馆、高等学府的近三十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发言。辽宁省博物馆副研究员郭丹女士的“《佚目》内外的文徵明书画”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清宫旧藏文徵明书画是一个宝库

  清朝的宫廷收藏在乾隆时达到鼎盛,大批前代书画艺术品以皇室收藏、臣下进贡、抄家罚没等渠道进入紫禁城。乾隆皇帝更是以“钦定”《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两本著录,记载了清宫书画艺术品收藏的辉煌。

  郭丹表示,按此前的记录,文徵明作品是在乾隆年间大量进入清宫,最多时达209件,此数量还不包括与他人合作作品以及收入到集册中的作品。这一数量在清宫庋藏的明以前书画家中,位居第三,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是董其昌和赵孟頫。

  自民国十一年(1922年)开始,贝勒载涛、载润,大臣陈宝琛、朱益藩、朱汝珍、宝熙以及耆龄、奎濂、袁励准奉溥仪命对清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进行点查。对其中至精至美的国宝,钤三玺于其上——“宣统御览”、“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此次点查成果是最后的也是比较详细的清宫旧藏书画目录。

  岂料此举竟成逊帝溥仪盗运国宝的“指南”,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内部冲突”一章中,溥仪这样写道:“我们行动的第一步是筹备经费,方法是把宫里最值钱的字画和古籍,以我赏赐溥杰为名,运出宫外,存到天津英租界的房子里去。溥杰每天下学回家,必带走一个大包袱。这样的盗运活动,几乎一天不断地干了半年多的时间。”——他这一拿,就是1300余件历代书画珍品,其中的文徵明书画精品即达43件。此事见之于故宫博物院1934年再版的《故宫已佚书画书籍目录四种》(即《佚目》)。

  43件宝贝中20件入藏海内外博物馆

  1924年11月,溥仪离开了紫禁城,这批已在天津的书画珍品从此开始了动荡不安的沉浮:1933年转运到长春,藏于溥仪的伪皇宫“小白楼”中;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随身携带100多件书画以及其他古董文物逃往通化,这些名贵书画和珍宝被东北民主联军缴获,收存于东北银行。1950年6月,东北银行拨交东北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前身),其中就包括《文徵明自书诗卷》、《文徵明浒溪草堂图卷》、《祝允明书兰亭序文徵明补图卷》、《赵孟頫书苏轼烟江叠嶂图诗沈周文徵明补图卷》四卷。

  但是殊为可惜的是,余下的千余件国宝在长春伪皇宫“小白楼”风波中被劫掠一空,从此散入民间乃至海外。1952年,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工作组在长春、兴城、天津等地收缴伪皇宫书画130余件,并最终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中的文徵明精品有《洛原草堂图》、《湖山新霁图》等四卷。

  郭丹在接到此次赴苏参加学术研讨会邀请之后,用了前后数月的时间,对《佚目》内外的文徵明精品进行了梳理:《佚目》所见流传于世的有20件,分别是北京故宫博物院7件,辽宁省博物馆7件,上海博物馆2件,天津博物馆1件,吉林博物院1件,旅顺博物馆1件,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件。下落不明者仍有23件。

  文徵明画作还会重现人间吗

  虽然近年来海内外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不乏文徵明画作现身,但是对于文博界的古书画研究者来说,追寻《佚目》内外的文徵明精品一直是个不曾停止的工作。

  2007年,郭丹在搜集宋高宗书法资料时,发现台湾兰千山馆收藏有一件名为《宋高宗赐岳飞批札》的法书。郭丹翻阅了许多相关文献资料,对该件钤印、题跋、著录等作了详尽考证,断定这正是一件载入《佚目》的清宫旧藏。然而据1952年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工作组的记录,参与劫掠长春伪皇宫小白楼藏宝的国民党士兵金香蕙口述,此件“在土改时已被烧毁”。

  据当年工作组成员回忆,金香蕙是溥仪出逃后接管伪皇宫的国民党部队士兵,他当兵之前念过“国高”,毕业后当过美术教师,所以在小白楼抢劫事件中,金香蕙比别人都抢得多。当他准备回老家时正赶上战乱,为了安全起见,金香蕙把30余幅书画寄存到了曾任伪满洲国法官的刘国贤家(后来,在工作组收缴时,刘国贤一个人竟上交了38件珍贵书画),他自己只带了十几件返乡。解放初,金香蕙从中挑了两件送给叔父、卖掉两件,后来他妻子害怕查出藏书画罪加一等,竟把丈夫放在家里的国宝付之一炬,这些“被烧毁”的书画是:东晋王羲之《二谢帖》(传),南宋马和之《诗经图》一卷,南宋岳飞、文天祥《真迹合卷》,南宋陈容《六龙图》,沈周画一卷,文徵明画一卷。

  “现在,‘被烧毁’的《宋高宗赐岳飞批札》的身份已被确认,那么包括文徵明画在内的这批书画珍品是否还会有重现人间的那一天呢?”郭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