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家赏析:黄宾虹

发布日期:2017-06-20

    

    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今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近现代著名画家、学者。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之功力较深。其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偶作花鸟草虫亦奇崛有致。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

【字画拍卖价格】

    黄宾虹一生笔耕不辍,传世作品难以统计。他的作品进入国际艺术市场较早,上世纪80年代起,国际著名的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拍卖行就开始拍卖他的作品,价格大都在几万元、十几万元之间。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全球艺术品市场日趋蓬勃,近现代名家书画价格普遍大幅度提升,黄宾虹的作品亦如此,但行情不如齐白石、李可染等人的上涨幅度大。国内艺术市场兴起后,黄宾虹的作品频频在各拍卖会上亮相。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经济大环境的制约和艺术市场疲软的影响,黄宾虹的作品受到波及,行情有所回落,特别是在1997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最为明显,但遇上精品仍有不俗的表现。2005年以后,中国在艺术品市场的表现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成长,拍卖的纪录不断被刷新。

    拍卖市场价格最高的是2014年中国嘉德拍卖的黄宾虹1955年作《南高峰小景》拍卖价格6,267.50万。目前在国内拍卖市场的拍卖价格在3、4000万左右。具体的拍卖价格详见下表。

黄宾虹 1955年作 南高峰小景 立轴 设色纸本 成交价格:¥6267万

黄宾虹 山川卧游卷 手卷 设色纸本 成交价格:¥5290万

黄宾虹 江山卧游图 四屏镜心 纸本 成交价格:¥4830万

黄宾虹 拟赵大年湖山清夏图 镜心 设色纸本 成交价格:¥2800万

黄宾虹 青城玉茗 立轴 设色纸本 成交价格:¥2760万

黄宾虹 花卉 四屏 设色纸本 成交价格:¥2127万

黄宾虹 大利图 镜心 设色纸本 成交价格:¥1840万

黄宾虹字画拍卖价格》


【字画作品欣赏】

峨嵋山色

    正如石涛所说“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黄宾虹山水画特点就是“黑密厚重”,作品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此幅为八十以后所作,笔苍墨润,赋色沉厚,古意盎然,虽言拟宋许道宁笔墨,实则纯由己出。

仙霞岭上       1955  纸本设色  68.4×40cm

    黄宾虹对于山川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运用自己手中的笔创造了一个满纸氤氲,春光和煦,而韵味无穷的世界。他画湖边杂树、楼屋蹬道,诗意盎然。画中树木、楼宇、高山、坡岸均以或干或湿的中锋之笔勾出轮廓,再用各不相同的墨点皴擦。墨点、色点,错错杂杂,斑斑驳驳,涉笔老辣,自然玄妙。由于点法有致,表现力非常强烈,丰富而不雷同。黄宾虹衰年变法,功夫在墨法上,他绘画独有的风格也表现在墨法上,对墨法的灵活掌握使他创作出了这幅看似大幅,实是小品的《仙霞岭上》。

拟孙雪居笔意

    这是黄宾虹八十六岁时的佳作,标志着他绘画风格从清逸疏朗向浑厚华滋的转变。此图虽取材于常见的自然景色,然树木朦胧苍翠,山石深秀葳蕤,屋宇相叠有致,呈一派生意盎然的气象。技法上,以斑驳凝练的墨线勾勒山石树木的形质,再用湿笔晕染;在着色上,已从渍墨法发展到渍色画法,从而合画面色渍漫溢、流彩飞扬,使色墨浑然一体,加上那几笔淡墨勾勒而成的远山,以渍色铺垫,具有一种超越视觉的美感。画中点景人物精致准确,形态生动,起到了“画眼”的效果。这种以情定景,以情写景的艺术处理手法,令山水意蕴的生命散发出大自然无限的活力。

江行图

    此画最能体现黄宾虹扎实的传统功力与独特的审美个性。画的正上方一高山巍然耸立,中腰下黑压压的山峦横断其面,中间留出一条白带,令高山与低峦形成了黑白、开合、虚实的强烈对比。那高山浓黑的整体中又间以几座虚淡的屋宇,以山路衬之,使高山更高;以屋宇垫之,令低峦更低。加之左下方留大片的虚白,水中着一小舟,两隐士端坐其间,使画面呈现出空灵静谧的无言美境。全图色墨融和,意境闲雅,传达出作者淡泊旷远的审美情味。“之”字型的构图法,把沉郁的江山以三段不同的形态分别画出,产生了一种纵深、突兀、幽然的神情。

 

湖山晴霭

    这是黄宾虹描绘江南秀丽景色的佳作。他一反常用的重墨画法,先以淋漓的水墨任意泼写,然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用花青勾勒皴擦,再以淡赭色作适当铺垫,使之色墨交融,浑然一片,传神般地呈现出江南晴霭胜景。


设色山水  50年代  纸本设色  172×121cm

    此幅作品,主峰突出,小峰簇拥,画得严实坚厚,给人以厚实苍茫之感。山石树木运笔飞动,全以笔胜,也以墨胜,密不透风,疏可走马,骨法用笔中透出生动气韵。流泉溪涧,留有委婉曲折的空白,其势婉转流动,显得跌荡空灵。画幅满纸云烟,但并不促迫,没有滞塞之感,计白当黑得到了生动的体现。由于层层错落,并无上重下轻之弊。构图平中出奇,实处见虚,足见黄宾虹冥心玄化之匠心。风貌独特、笔墨俱佳的《设色山水》是他的画论主张在纸上“用兵”的有力例证,也体现了他浑厚华滋的风格及意境郁勃澹宕的特点。


   霜容点碧岚

    此作无年款,画面章法大致出自黄氏多年“钩古画法”的经验,皴法以披麻为主,只是杂树草木施以点染,用力处在讲求“笔笔分明”,笔墨风格已从明人的“枯硬”向学习元人后的松秀转变,略现腴润;款书则稍带出锋,平整间见婉转秀逸。 


 水墨山水  1954   纸本水墨  88×36cm

    此图是黄宾虹91岁时所作,笔墨更为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左侧高峰危岩,峭壁直立,中间一棵古松直插霄汉,树后一处院落背靠青山,正中屋内一道人盘膝而坐,身旁桌上有丹鼎之炉列置,柴门院墙正对崎岖山路,这是一处道家仙人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地。这幅画纯用水墨,以淡墨、浓墨、宿墨,层层堆积,显得郁郁苍苍。粗看若乱石堆砌,细察则明暗块面分明,组织有序,坚硬的岩石也产生了轻快感,似不经意,却见匠心。

更多名家作品欣赏:www.1zihua.com


【黄宾虹视频欣赏】

 
黄宾虹视频欣赏


【艺术特色】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黄宾虹1865年生于浙江金华,卒于1955年。名质,字朴存,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50岁以后,他的画风逐渐趋于写实,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由于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称号。

    他绘画的技法,早年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元、明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对黄宾虹的影响是终生的,六十岁以前是典型的“白宾虹”。

    六十岁以后,曾两次自上海至安徽贵池,游览乌渡湖、秋浦、齐山。江上风景甚佳,他起了定居之念。贵池之游在黄宾虹画风上的影响,便是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开学习吴镇的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以此为转机,黄宾虹开始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1928年黄宾虹首游桂、粤,画了大量写生作品。自此以后,黄宾虹基本上从古人粉本中脱跳出来,而以真山水为范本,参以过去多年“钩古画法”的经验,创作了大量的写生山水,在章法上前无古人。

    69~70岁,黄宾虹有巴蜀之游。这是他绘画上产生飞跃的契机。其最大的收获,是从真山水中证悟了他晚年变法之“理”。证悟发生在两次浪漫的游历途中:“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青城坐雨”是在1933年的早春,黄宾虹去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湿透,索性坐于雨中细赏山色变幻,从此大悟。第二天,他连续画了《青城烟雨册》十余幅:焦墨、泼墨、干皴加宿墨。在这些笔墨试验中,他要找到“雨淋墙头”的感觉。雨从墙头淋下来,任意纵横氤氲,有些地方特别湿而浓重,有些地方可能留下干处而发白,而顺墙流下的条条水道都是“屋漏痕”。当我们把这种感觉拿来对照《青城山中》,多么酷肖“雨淋墙头”啊!完全是北宋全景山水的章法,一样的笔墨攒簇,层层深厚,却是水墨淋漓,云烟幻灭,雨意滂沱,积墨、破墨、渍墨、铺水,无所不用其极!

“    瞿塘夜游”是发生在游青城后的五月,回沪途中的奉节。一天晚上,黄宾虹想去看看杜甫当年在此所见到的“石上藤萝月”。他沿江边朝白帝城方向走去。月色下的夜山深深地吸引着他,于是在月光下摸索着画了一个多小时的速写。翌晨,黄宾虹看着速写稿大声叫道:“月移壁,月移壁!实中虚,虚中实。妙,妙,妙极了!”至此,黄宾虹的雨山、夜山是其最擅长、最经常的绘画主题,合浑厚与华滋而成美学上自觉之追求。

    七十岁后,所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逐渐形成的显著特色。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黄宾虹曾说过学习传统应遵循的步骤:“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黄宾虹所说的宋画,除了北宋的大家外,往往合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诸家在内。“宋画多晦冥,荆关灿一灯;夜行山尽处,开朗最高层。”(1940年题画山水)

    在北平的十一年,黄宾虹完成“黑宾虹”的转变后,又进行“水墨丹青合体”的试验。用点染法将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绿厚厚地点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丹青隐墨,墨隐丹青”,这是受西方印象派启发,思以将中国山水画两大体系(水墨与青绿)进行融合的一大创举。

    南归杭州后,看到良渚出土的夏玉而悟墨法,将金石的铿锵与夏玉的斑驳融为一体,画面的朦胧融洽更接近江南山水的韵致,笔与墨一片化机。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由于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 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荣誉称号。

更多名家作品欣赏:www.1zihu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