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黄河儿子的国画情怀

发布日期:2013-11-06

画界称高济民为“高罗汉”……“画佛,不仅让我的心灵更加宁静,胸怀也更加广阔。”

“我出生在陕北古城佳县,是喝黄河水长大的,我是黄土地的儿子!”高济民说起他的故乡如数家珍,“我的家乡历史底蕴深厚,民风醇厚,是闻名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老家过大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挂红灯,我父亲是医生,医术在当地出名。从小父亲就手把手教我写春联、画灯笼,耳濡目染,一直对写字画画充满浓厚的兴趣。”

高济民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在武汉工作的姐姐就将他接到了武汉读中学。如今已经是著名画家的他,仍然对故乡一往情深,“直到现在,我还经常梦到故乡,梦到母亲带我骑着毛驴赶庙会,梦到在白云山上的白云寺拜菩萨,耳畔经常响起陕北的信天游,黄土地的唢呐声……”

中学毕业后,他报考了武汉建筑工程学院,报考的目的也源于对美术的喜爱,“我知道学校要开设素描课,四年的大学下来,打牢了我扎实的素描基础。”

命运似乎格外垂青高济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全国闻名的版画之乡广东茂名,“那时,许多文艺工作者要到基层来体验生活,其中不乏全国知名的大画家,领导了解到我的特长后,特别安排我去参加接待,这对我日后绘画的技艺帮助可真不小呢!”在广东工作期间,高济民代表单位先后接待了上海画院国画家刘旦宅、广东美院教授美术理论家迟柯、广东美院教授国画家杨之光等著名大师,领略了大师们的绘画风采,也聆听了他们在艺术上的真知灼见。

“亲眼看大师们怎样捕捉灵感,怎样构思一幅作品,怎样下笔、用墨、着色、题款……这真是花大钱也买不来的学习机会,在他们的影响下,大大激发了我的创作激情。”自从与这批艺术大师邂逅后,高济民放弃了当专业建筑设计师的打算,立志一生专攻美术。

年轻时的高济民一直迷恋西画,对油画、水粉画、版画都有涉猎,唯独没有画过国画。当兵入伍后,军旅生涯一次难得的机会使他与国画结缘,从此一生与之相依相伴,“部队要创作一批反映军人生活的题材参加全军美展,指明必须是国画。那时正值‘文革’期间,刘继卣、卲宇、林楷等艺术大师均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作为军人的我,奉命接他们来部队‘协助’完成这批作品。每天与他们朝夕相处,最让人敬佩的是他们精湛的艺术,最让人敬仰的是从他们骨子里透出的文化气质,是他们开阔了我的眼界,从此使我深深地迷上了国画。”

画界称高济民为“高罗汉”,提起这个雅称,源于1986年与高僧惟和法师的一次幸会。在九华寺,惟和法师深夜与他推心置腹,促膝谈禅,从此之后,高济民选择了以画禅道人物为主,“画佛,不仅让我的心灵更加宁静,胸怀也更加广阔。”

高济民一直在艺坛上不懈追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获得骄人的成就。其作品参加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现代中国巨匠绘画展、现代中国绘画展、中国画十人展,巨幅代表作《十八罗汉图》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城楼永久收藏。

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说:“高济民是新时期人物画的出色代表,有着广泛的影响,高济民的笔墨功夫很深,感受性、创作欲望很强,诸多因素的结合,使得他的罗汉题材别具风格,这种独特的画风面貌在当代画家中也是很少见的,我们有理由期待高济民先生在艺术上有更精彩、更伟大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