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海派书画一座有待发掘的“富矿”

发布日期:2013-10-29


吴观岱 孤山问梅 设色纸本 1923年
中国嘉德2009秋季拍品

书画收藏是一种经济(保值、升值)与文化(审美情趣、艺术享受)的双重行为,其价值必须通过市场予以体现。在书画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不乏刻意包装、急功近利炒作的成分,有的当代书画家艺术水平充其量只有二三流,作品成交价却直追大师级,让人瞠目结舌。与现当代书画相比,民国书画呈现非常明显的性价比高、保值性强、投资风险性少的优势。其中,20世纪中国画最大的流派——“海上画派”(简称海派)作品尤为精湛,其成员数以千计,在书画不分家的年代,他们大多是诗书画印兼修,山水、人物、花鸟皆精的高手。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之后,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通商的沿海城市之一,在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势力共同作用下,几十年间迅速成为远东地区的大都会、中西文明的交融点,吸引了三教九流人物纷纷来此“淘金”。书画家当然也不例外,他们主要来自浙江、江苏和上海三地,根植于传统的吴越文化,带着吴门派、浙派、扬州派、金陵派、虞山派及毗陵派的遗风融合进来,逐步形成了海上画派。晚清民国时期的上海,商贾与仕绅交往之间,绘画与书法的赠酬,是极为礼仪性、现实性的礼品,典雅适宜,直接地推动了中国书画走向市场化。

海派画家为了适应商业环境,致力求新求变,更加符合社会雅俗共赏的审美需要。现代海派大师程十发先生曾有“海派无派”的说法,恰恰诠释了海派的特点,即海纳百川,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和古今艺术的精华。民国时期,正是海派创作的黄金时期,产生了一些引人瞩目的群体,他们的传世作品犹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却普遍处于价值洼地,值得藏家关注。

各领风骚的近代海上60名家

海上画派艺术成就排名前60位的书画家,是最具代表性人物。除了赵之谦、虚谷、任颐、蒲华、潘振镛、钱慧安、黄山寿、顾麟士等晚清书画家,以及吴昌硕、黄宾虹等当今市场热门的大师之外,金心兰、高邕、吴观岱、谢闲鸥、姚钟葆、杨逸、丁宝书、俞礼、何煜等一批活跃于民国初期的大名家也跻身在内。近几年,在国内的大、小艺术品拍卖会上,他们的作品成交价鲜有每平方尺超过5000元者,后市将有很大上涨空间。

异彩纷呈的书画社团

清末民初,海派书画家由自由松散的“卖艺”走向制度化的结社,既加强文化交流,又能促进经济交易,形成了半雅集半交易类型的艺术组织,提供了资源共享、合作互利的平台。1909年,钱慧安、高邕、吴昌硕、蒲华、杨逸、黄俊、冯梦华、潘飞声、杨了公、王一亭等,共同发起组织了豫园书画善会。1910年,上海部分书画家和收藏家联合组织了上海书画研究会,次年改为“海上题襟馆”,会董有李平书、汪渊若、哈少甫、倪墨耕、陆廉夫、何诗孙、狄楚青等,参加的书画家多达上百名。1911年,洪畿、胡郯卿组织成立青漪馆书画会。1912年,柳亚子和李叔同组织成立上海文美会;宣哲、黄宾虹等人组织成立贞社。随后,停云书画社、文明画会、青年书画社、红叶书画社、素月画社、烂漫画社、海上书画联合社、上海巽社、秋英画会、艺观学会、寒之友画社、宛米山房书画会、古欢今雨社金石书画社、中国画会、蜜蜂画社、长虹画社、行余书画社等接踵而来,可见海派不断壮大,百川汇海之过程。光阴流逝,其中许多小名家被湮没在此后传统文化断层的岁月中,我们现在甚至很难找到介绍他们的资料,但是他们留下的书画不乏精品之作,而且至今仍然有廉价到几百元就可以买一幅小册页,一两千元就可以买一张小条幅书画的情况。

隆重登场的晚清遗老

历史往往机缘巧合,产生一种戏剧性的演绎。辛亥革命以后,张謇、朱祖谋、康有为、沈曾植、王同愈、曾熙、李瑞清、张元济、喻长霖、章梫、沈卫、高振霄、江国栋、赵叔孺、钱名山、钱崇威等大批进士、举人出身的士大夫,在改朝换代的洪流中,怀着“一士不事二朝”的古训,同时又为了生计奔波,不自觉地汇入了海上画派。于是,历史为这个崛起的艺术流派提供了进一步高端发展的契机和再创辉煌的平台。

这批遗老绝大多数儒雅正直,颇有声望,且诗文书画造诣深厚,是真正的名流、大师,他们不仅大大提升了海派群体的档次,而且为日后培养了一大批同样是大师级的书画家。1919年,20岁的张大千从日本留学归来,在上海分别拜曾熙、李瑞清为师;康有为偶遇客居上海的穷学生徐悲鸿,收作弟子,亲自教授书法,经常拿出珍藏的名画让徐悲鸿赏鉴,又鼓励他开拓眼界,出国考察;赵叔孺金、石、书、画无不精擅,出其门下的沙孟海、方介堪、陈巨来、叶潞渊,以各自的成就和艺术风貌独树一帜;王同愈是著名学者、藏书家、书画家、文博鉴赏家,也是陆俨少的启蒙老师。近年来,这些晚清遗老的作品为越来越多的藏家所关注,交易价格已经进入上升通道,但是只有极少数作品,每平方尺价格过万元,大多数还徘徊在每平方尺3000元-6000元的价位,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海上闺秀的笔墨沉香

“五四”新文化运动,女子美术教育应运而生。女子接受新式教学,学成后大多可从教或以鬻画为生,求得经济独立,摆脱了依附男性的地位。1934年,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陆小曼、吴青霞、顾青瑶、杨雪玖、庞左玉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女子书画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艺术家团体,有200余名成员。她们举办画展、发行特刊、定期集会、设诗社分科唱和,甚至兴办学校,培养绘画人才,被当时的报刊界赞为“盛极一时”的“女子艺术界空前之集合”。抗战期间画会一度停止,1945年底恢复活动,直到解放终止。这些海上闺秀的书画作品,风格清新,笔法细腻,散发着静修俭养、意境悠远之气,至今常见于拍卖会,除了陈佩秋、吴青霞、潘玉良、何香凝、陆小曼、李秋君、孙多慈等作品成交价比较高以外,大多数会员的单件条幅作品可以在几千元成交甚至流拍。

海上画派的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又一高峰。民国海派书画,经过了历史的大浪淘沙,存世量有限,不可再生,散发出越陈越香的魅力,大有补涨的愿望,从而成为价值投资、务实收藏的绝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