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书三境

发布日期:2013-10-25

    作为文艺辑评和书画创作者,尤以书画所阅甚多,难免出现审美疲劳,早已厌倦了千篇一律的书画创作模式。而张英俊的作品,着实让我眼前一亮,顿感生意,禁不住将久已搁置的拙笔再次拿起。

  国人做事自古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先言天时,英俊是70后书法家,兼工四体,尤精于隶书。他的成长经历了文化大革 命结束,改革开放,中外共赢,国富民强,社会和谐和中国之梦的阶段。这为文艺创作者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弊亦有之。回顾书法艺术的发展,至明代受阁帖所囿,书法几近末路。清代碑学中兴,一扫帖学靡弱式微之势,给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清代学人治学态度严谨,崇尚“一事不知,儒者之耻”的理念,随着书家对古文字学、金石学的深入研究,他们从三代金文、秦刻石、汉碑、魏晋南北朝碑版中追摹古人,吸取营养。因此,隶书的崛起也就成为清代碑学兴起的必然结果。与宋、元、明崇尚帖学的风气不同,清中期以后的书家几乎都写篆隶,并出现了许多篆隶大家,如邓石如、金农、伊秉绶、陈鸿寿、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且各有面貌,也铸就了隶书发展史上一座令人瞩目的高峰。时过境迁,今日隶书的草化倾向愈加严重,大有“无草书不成家”之态,这反映了商品社会里书家的焦虑与急切,亦是国富之弊。而张英俊秉持自己的理念,执著的追求,有着“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般潇洒逍遥的创作心态,以及高瞻远瞩的富学经略,使得他志存高远,不至于随波逐流。英俊的隶书取法高古,从篆分入手,故于北碑无不习,而南人简札一派,不甚留意。书家溯源秦汉六朝篆隶,得其古拙意趣;取法北朝碑版,参详真楷之绪。其隶书富于变化,笔法渊源于《石门颂》、《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等,习之而不受其约束,体势严整、笔法稳健、雄浑古朴而不乏秀逸。诚可谓取各家之长,熔铸一器。国富之弊、书坛之弊,实则成就了张英俊在当代隶书界的优誉。此亦天时,亦王国维治学之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说到地利,张英俊可算是得天独厚。他是河南尉氏人氏。尉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仅文艺杰出者就有“尉氏三杰”之蔡邕及其女蔡文姬,“竹林七贤”之阮籍、阮咸,“建安七子”之阮踽,禅法北宗之神秀法师等,才俊之多灿若星河。英俊生于此人杰地灵之地,先天便多了几分灵性,受其祖父熏陶,少时好书,刻苦自奋;后转诸外地求学,临池不间,废纸三千犹恨少;似有所觉之际入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深研,心悟手追,眼界豁然开阔。在临习汉碑的过程中,张英俊不断体悟并摄取汉碑神理,在此基础上,熔铸清代伊秉绶、何绍基等前辈书家隶书精髓,用笔越发劲健沉着,结体充实宽博,气势雄浑,格调高雅。正所谓“方正、奇肆、姿纵、更易、虚实、肥瘦,毫端变幻,出于腕下……”(伊秉绶语)从行款到结体,极富疏密聚散之变化,于劲健中别具遒媚。英俊在创作作品中用篆书的笔法来写隶书,因此笔画圆润而苍劲,并去“燕尾”,故而没有明显的波挑。章法极有特色,字字铺满,四面撑足,加上细细的行草款识,给人极强的装饰感,且颇有“愈大愈壮”的建筑之美。在不断默自临习、深感体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有常人难以忍耐的孤独寂寞,有踌躇茫然的不知所措,更有顿悟释然后的百感交集。此莫非就是王国维治学之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英俊逐渐在结构与用笔上打破汉隶的书写规范,体类楷书,一反汉隶常势。横划多左高右低,竖划有的取弯势,撇捺左右张开。个别字独立来看仿佛重心不稳,但整幅却给人以协调的美感,加之节奏时有迟涩,时有流畅,并根据章法需要,结体或横或纵,字字之间密不透风,全篇则疏可走马。其行笔如刀刻石,清晰、富有节奏点线变化,成功活跃全篇气氛,使作品不致壅塞。气势的开张与收合首尾相贯,笔法娴熟,故能于铮铮金石间做到点画飞动活泼、意态潇洒自然。

  若言人和,我是他诸多良师诤友中的一位,作为朋友自是感慨良多。初识英俊老兄便觉得格外亲切,似曾相识,面貌憨厚、体格伟岸、嗓门洪亮,颇有大将军横刀立马之势;结识老兄,知其真诚朴实、海量豪放、光明磊落、重情重义,深具侠士风范;深交老兄,感其才思敏捷、胸怀旷达、志向远大、德操俱佳,大有学者楷模。有人说他总能左右逢源,贵人相助,究其原因还在于他的谦虚:“吾天生愚钝,虽多年临池不辍,用功笃勤,然未详要旨,明悟真纯。”其实英俊兄名闻书坛已久,成绩斐然,却依然不断向先贤名师求解,向诤友求谏。英俊兄为人处事不卑不亢,在“官本位”和拜金思想严重的社会环境里,他坚守并维护了作为一名艺术家应有的人格尊严。我们也是酒友,但从不酗酒,兄台海量豪饮正是其意气豪放开张之所现,酒乃天地间之尤物,为翰墨增光,为艺林添色,纵意所如。将其朴拙豪放直爽的性格反映到书法创作来说,他省去了汉隶横画的一波三折,代之以粗细变化不多的平直笔画和拙感十足的建筑般的造型。但这绝非技穷后的造作,他以建筑般的结构取得成功,以减少用笔动作将线条单纯化而取得奇效,是在深入把握汉隶神韵精髓后的一次变革,更是在洞悉艺术朴素本质后的返璞归真。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身处当代社会,张英俊属于特立独行的书法家,不为流行书风所左右,远接汉魏恢弘气魄,近达厚重空灵的遒媚格韵。从临摹到尝试再到出新,也是由澄心入明道,再行渐修渐悟的禅悟过程。他的书法融会了秦汉碑碣简帛,并从清代隶书大家的创新中再创新,书风朴茂率真、浑厚拙重,气势磅礴,颇具庙堂之气。从目前的作品来看,张英俊毫无疑问是当代书法英杰中的佼佼者,但书法艺术之路永无止境且险阻重重,希望英俊在以后的书法道路上厚积薄发,精心创作,下笔便作千秋想,饴享今人留后人。

  张英俊艺术简介

  张英俊,字逸农,号龙岗居士,斋号两忘轩、一苇居,河南尉氏人,河南省隶书创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东京蓬池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硕士,中国书协考级培训总部考官。

  所获奖项及参加主要展项:

  获“新宏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

  获第二届“艺海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

  获全国楹联书法篆刻大赛创作一等奖;

  获书法导报首届全国手卷展一等奖;

  获第四届“商鼎杯”全国书法大奖赛金奖;

  入编2005、2006、2007河南省书法年鉴;

  入编河南书法五千年;

  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职工书法作品展”优秀奖;

  获第三届全国隶书展优秀奖;

  获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提名奖;

  获第三届“兰亭奖”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

  获全国书法艺术大赛“冼夫人奖”全国一等奖;

  参加“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五百家书法精品展”;

  参加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进奥运场馆;

  参加全国千人千作书法作品展;

  获“华鹏飞杯”全国书法电视大奖赛三等奖;

  被特邀参加弘扬荔枝文化全国百位书法名家展;

  被特邀参加海峡两岸书法家邀请展及高峰论坛;

  被特邀参加“兰亭群星荟中原”书法展;

  被特邀参加走进苦禅故里兰亭获奖名家展;

  被特邀参加湖南省第十一届全运会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被特邀参加中国宝鸡翰墨石鼓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参加中国书协所办展项“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展”、“全国第一届大字书法艺术展”、全国第二届扇面展;

  参加第二届全国隶书展;

  参加全国第五届新人新作展;

  参加全国第二届“杏花村杯”电视大奖赛;

  参加“三晋杯”首届公务员全国书法大展;

  参加“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

  参加全国首届“走进青海”书法展;

  参加“高恒杯”全国书法大展;

  参加庆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展;

  参加纪念长征70周年全国书法展;

  参加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展;

  参加“邓石如杯”全国书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