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幅之间 千里之外

发布日期:2013-10-23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刘庆渝,至今仍坚持每天挥毫临帖。

  

  在一个秋雨濛濛的下午,如约来到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的巴渝文化会馆。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刘庆渝先生的书斋就在会馆一隅。

  走进书斋,书香袭来。画案上整齐地置放着文房四宝,墙上几幅武陵山水焦墨画和《兰亭序》均是其亲笔,几件老瓷器和老家具随意摆放,整个书斋显得古朴而典雅。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看似观形在尺幅之间,意韵却远在千里之外。”刘庆渝一直没有停止在中国书法艺术的瀚海里追寻、探索和实践,他用他对书法艺术的体悟告诉我,书法艺术没有止境,唯有尊重文化传统,吸取先贤精华,不断学习探索,才是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应该具备的心态和应有的作为。

  “我在渝中区中兴路度过了我的童年学生时代。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从小就受着它的熏陶。我的母校重庆29中,位于夫子池,那里曾是重庆文庙所在地,我在29中读完了初中和高中。学校有很多有学问的教师,不少人的字写得很好,可以和现在的一些书法家媲美,欣赏老师们的板书是我上课的一大乐趣。”刘庆渝的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对书法产生了兴趣,“那时,我们读书是要开写字课的,老师教得认真,学生也学得认真,我至今都非常怀念那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刘庆渝更为怀念学校和周边环境所呈现出的浓厚的文化氛围,“我母校可以说是被文化单位包围着的,脚程15分钟内差不多有20个文化单位,跨出校门就是夫子池美术展览馆,再往前走就是淳辉阁书画店和飞鸿堂印社……我是那里的常客,那些精美的书画、篆刻作品让我上学放学都要去看一看。当时渝中区街头的招牌匾额也多是书写的,随处可以看到好的墨迹。”

  来自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再加之自己的浓厚兴趣,还是在学生时代,刘庆渝的书法就显露出了些许端倪,并经常参与学校组织的书写活动。

  酷爱书法艺术的刘庆渝一直与笔墨相伴,从学生到农村当知青,之后调到彭水县委机关,再之后逐渐走上领导岗位,一直对笔墨纸砚一往情深,“无论工作多忙,总要抽出时间写写字,书法调节了我的生活节奏,促进了我的文化思考,这种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

  刘庆渝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汇集了几千年的民族审美,我们不仅要重视它的工具属性,更要关注它的艺术内涵。书法之所以让人敬畏,是在于它的平常和高雅,内敛和深刻,谦虚好学是一个书家应有的胸怀和品格。

  谈及2006年就出版了《刘庆渝书法艺术》,一些书籍、报刊也常有他的书法作品,“那些都是过去的东西啦,那本集子我自己都惭愧早不示人了!在大家的帮助下,现在有了一些新的进步,但对比先贤、经典,差得太远。只要你认真学习书法,你能感受到每天都有进步,同时会看到今后的路程更长。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刘庆渝,至今仍坚持每天挥毫临帖。谈及自己之最爱,他说:“我一直喜欢隶书和行书,在隶书中又特别喜爱汉隶,它是隶书的源头。行书又最能够体现笔墨意韵和书家心性、心境和风格特点,因此行书成了我的一个选择。”

  笔者指着墙上的《兰亭序》说,“您临写的这幅作品既保持了王体的神韵,也融合了汉隶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刘庆渝认为一个书家应该在传承中创新,“王羲之的作品是我最醉心临摹的范本,无论是它的笔法、结体还是章法,潇洒飘逸和委婉含蓄兼备,是书家的楷模。”

  刘庆渝以高票当选为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后,他谋定了自己的发展思路:“书协主席除了为我市的书法家当好家、服好务,使他们多出精品以外,还要在群众中尤其要在我们下一代中普及、推广和发扬书法艺术。”

  刘庆渝向笔者介绍,近几年,重庆书法家的创作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展示平台的不断拓展,他们入选、获奖作品日益增多,创作热情得以激发,“重庆书法有很好的传统。抗战陪都时期,老一辈的于右任、沈尹默、谢无量等大书家都在重庆生活过,徐无闻、黄笑芸等本土书法家受他们影响很大,而本土书家又直接影响着下一辈,这是重庆书法家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正因为这样,重庆书法家整体显示出了较好的素养及潜质。当然比起文化先进发达地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刘庆渝说,“我们经常组织书法家到基层去开展活动,让书法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每年春节都组织书法家下乡写春联,把一幅幅春联送到农民手中。”

  刘庆渝谈得最多的是中小学书法艺术的普及,“现在,重庆有60多所书法示范学校,其中包括6所全国书法示范学校,重庆中小学生书法水平提高很快,屡次在国际、国内斩获大奖,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中国书法现在正面临着电脑书写的冲击,有人对它表示担忧甚至失去信心,您怎么看待?”笔者提出了新的问题。

  刘庆渝回答:“我对书法的发展一直持乐观态度,‘五四’时期,传统的毛笔书写就曾因钢笔的出现备受质疑。事实证明,中国书法不仅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五四’之后还出了许多大书家,将传统书法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中国语言、中国文字伴随着中国的历史沿袭了几千年,历经沧桑,没有萎缩,这是人类历史的奇迹。我坚信,集中国语言和文字精华于一体的书法艺术,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