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书坛佳作亮相“中国书法城”

发布日期:2013-10-22

    一幅“厚德载物”的颜体书法作品,这几天成了松江美术馆的“明星”,冲着这幅作品来的观众络绎不绝。作为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首届上海书法艺术节在我区开幕。这幅“厚德载物”作品是开幕展“联合国官员及中国外交官书法作品邀请展”中的作品,作者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昨天:书法大家辈出

  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书法艺术在松江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故宫第一号国宝级文物《平复帖》,出自松江人陆机之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人墨迹。元代开创一代书风的赵孟兆页,也长期居住松江。明朝的沈度、沈粲、张弼、张骏等一批书法人才在松江脱颖而出,而董其昌、陈继儒为代表的“松江派”,在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实践方面,更是引领明末清初书法潮流。近现代的松江同样涌现了陆维钊、白蕉、程十发等书坛大师。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历史文脉,“平复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长三角书画邀请展”、“董其昌诞辰450周年大型书画笔会”等大型书法活动,成为松江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在继承上创新发展。自2000年以来,我区书法获市级以上奖或入展的达460余人次,入展全国的达150余人次,获全国奖的达40多人次。在“第四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书法专题展”中,获一等奖的10件作品中,松江占4件。我区近年来形成书体多样、形式丰富、风格各异的书法艺术特色,被称为海派书法的“松江现象”。

  今天:墨香飘入生活

  普通市民生活中也随处可闻墨香。在醉白池公园,每天来晨练的人中,有不少是以写字作为锻炼方式的地书爱好者。70多岁的夏老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对书法一直很喜欢,如今年纪大了,通过写地书,也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去年,醉白池公园对园内书法元素梳理整合,将园藏的书法匾额、楹联和石刻修缮一新,并新辟了公园地书广场,醉白池也由此获称“书法公园”。

  街镇的文化活动中心装点环境的书法作品必不可少,在松江烈士陵园,烈士的遗言、书信、名句等,也用书法的形式装点在陵园内,使庄严肃穆的陵园增添了些许艺术氛围。

  如今虽已是网络时代,但松江人依然热衷于书法艺术。在松江第二实验小学的书法教室,学生们正认真地手握毛笔临着帖。在我区中小学,400余名教师参与书法课教学,近1300个班级开设书法课,约54%的学生上书法课。而“书法松江”系列讲座也广受市民欢迎。

  明天:扩大辐射范围

  首届上海书法艺术节“大字书法国际邀请展”也同时在松江广富林文化展示厅展出,围绕“当代书法创作暨中国书法如何走向世界国际论坛”正在松江城市规划馆举行。其中,以中国书法如何走向世界为主题的论坛,在国内尚属首次。

  区书法协会会长盛庆庆说,中国书法作品的内容多以古代诗词为主,面对外国观众有翻译上的局限。在他看来,书法“走出去”最好采取“大字”“比如潘基文的法则,‘厚德载物’,字数少,外国友人更好理解,字又能写大,也更容易欣赏。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艺术节组委会主任张海表示,书法艺术节的举办是上海书法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扩大了中国书法的辐射范围,也将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书法、了解海派艺术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