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柳林峰---艺术要博古通今

发布日期:2013-10-21

柳林峰画作毛泽东与周恩来

   柳林峰水墨竹

      柳林峰,1945年十月出生于浙江宁波,是一位书画家,在书法、绘画方面造诣颇深,现任浙东画苑董事长,现居于北京。他早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师从陆俨少、舒传熙、卢坤峰先生。1983年加入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成为会员,1991年加入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成为会员。2005年创作作品获得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展三等奖并颁发奖杯;2006年获得中国画人物评选金奖,并在“风云人物”评选活动中被评为风云人物。同年,被“中国国际书画家联合会”聘为研究员;2007年,纪念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参展作品《毛泽东肖像》、《农民头像》获得中国画一等奖;2007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新世纪杰出人物表彰大会,2009年,在中国书画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中,柳林峰先生的历史人物肖像《诸葛亮》获银奖,同年,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研究员、国画家。2010年在全国楹联书法绘画邀请展中,书法作品获联墨佳作奖。

                  
      柳林峰认为,传统绘画之道,是以古代书法为基础以呈笔墨之妙,书法是以线条的造型艺术为表现手段,体现书法的金石之形。而水墨画是中国
国画,代表了中国悠久的绘画传统。中国画是以笔、墨、纸、砚为媒介,借助笔的发力、纸的着色,水与墨的融合来表达绘画者追求内心自由的世界、体现作品的意境。在创作中,如何用好笔墨,是中国画画家一生的实践与追求。能把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与绘画的色块色差的凝练融合于画作之中是中国画画家的瓶颈,柳林峰却突破了这一瓶颈,从而把自己的作品提升到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柳林峰在真草隶篆魏碑汉隶等各种书法体的学习中,自成一格,将书法中的笔法运用到画作中,并在画作的留白处撰写书法,使得书法与绘画相得益彰,开创了人物画作品新的创作形式。

                    
      柳林峰从事中国画创作已有四十余年,其间,尝试创作过油画人物肖像,油画作品《毛泽东与周恩来》就是当年为外贸出口订制的作品。在此幅作品中,柳林峰以淡然的天空、低矮的树木花草及远山作为背景,衬托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豪迈,画作中,毛泽东主席负手而立,目光深邃,神情中透露着自信的坚毅,微笑中显现着无敌的从容。周恩来总理在毛泽东主席身侧叉腰而立,微笑的面庞上显示出一位出色的外交家的果敢与睿智。在画作的架构上,柳林峰在画作中人物的站位布局上体现出了当年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两个人的政治地位及国家领导人的英伟形象。


      水墨竹画是中国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书画界素有“半世竹子一生兰”之说,可见画竹、画兰的难度。墨竹萌源于唐,起点于宋,盛行于元,发扬光大于明清。墨竹虽起源于唐代,却没有留世作品供后人临摹、学习,影响近代、现代墨竹用墨、笔法的是被推崇为一代宗师的墨竹画高手文与可。柳林峰在浙江美术学院求学期间用心研究、学习文同、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文徵明、夏昶、郑燮等各代画竹大家的用墨及笔法。在画粗竹竿手法上,传承了老师卢坤峰的“画粗竹竿必须光洁、挺拔、圆浑”。柳林峰先生在作水墨竹画时把书法的行笔运锋糅合在一起,以写意利笔展写实之姿。画横断式中、大墨竹时,承前人画技,操古法于手中,出新意于笔下,大笔藏锋,自下而上,以书法的横、勾、捺、点写出竹节的空白与高亮。楷书作枝,交集有序、变化无穷;草书作叶,浓墨为正、淡墨为背。观赏他的墨竹,似能听到微风中竹叶沙沙作响,使人疑似身在竹林之中。

                    
      柳林峰在浙江美术学院学习时,师从山水画大师陆俨少,在墨块与云朵的技法上颇得老师陆俨少真髓。但在行笔及用墨上却又区别于陆俨少的“以积墨成块,层层迭迭,或以线条勾之;或审时度势,计白当黑,回环反复。”柳林峰在传承老师陆俨少“勾云勾水”的笔法用墨上独创以留白而作云、作水,以设色而赋其活力,使得画面上云朵如同有了生命一般,氤氲缭绕,在山川丛林中缓缓流动。一道溪流从烟云缭绕的山谷间汩汩流出,愈流愈急,至悬崖边,水势犹如奔马,飞流直下,撞击在山石、水潭中直如飞珠溅玉,云蒸霞蔚,在林间树梢随风弥漫。山泉及水潭溢出的溪流环村而过,在树木掩映的小山村前汇成一片池塘。画作中的小溪、池塘,在笔锋及淡墨下,波光潋滟,细细观之,似能听到在林间小鸟啾啾鸣叫声中,流水在山石间婉转曲回、潺潺作响,载着落叶和小鸟的歌唱缓缓流过,水面倒映着天空的彩云及黛色远山,宛如为此景此境定做的五彩斑斓的织锦。在山峰及松树的绘画上,柳林峰先生使用了大墨块及点墨,以写意笔法勾缀出远山如黛,丛林尽染的古朴意境。


               
      对于柳林峰的书法、画作,不夸张的说,与现在许多著名书画家相比,不相上下。不过,在中国书画界众多名家光环下,他的名字及书画并不为更多人所熟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总有一天,他的作品将成为世人争相追寻的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