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秀士”蔡建刚:广东书画市场更健康

发布日期:2013-10-21

今年下半年的秋拍显示,艺术品市场正逐步回暖。近来记者走访一些艺术家和画廊时也发现,各路资本已开始闻风而动,准备重返寒冷已久的书画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投资者和专业藏家在制定下一步投资计划时,更倾向于买进一些在题材上应合风俗民情、表现手法上更接地气的作品,譬如以牡丹为题材的各种水墨写意画,明显就受到了买家的热捧。特别是在一些私下交易的场合,订购者往往点题要求艺术家只画牡丹。为此,一些很久没有接触过这一题材的国画家不得不重新加强对国花的关注。

擅长写意牡丹、在中原画坛里有着“牡丹秀士”美称的洛阳画家蔡建刚,日前以清华大学鲁慕迅工作室画家的身份应邀到广州参加笔会,没想到一位本地画廊老板刚刚结识,就预订了他300幅牡丹题材的国画作品。为此,一向对美术创作要求苛刻的蔡建刚,毫不讳言地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这足够他忙个两三年了。

作为一名出生在洛阳,潜心研究牡丹绘画二十余载且卓有建树的画家,蔡建刚受到广东书画商人的青睐并不奇怪。自古以来,牡丹即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而洛阳的牡丹多达数百个品种,从唐代开始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据蔡建刚介绍,目前洛阳当地善画牡丹的艺术人士不少于万人,在洛阳各大旅游景点附近的商业街上,几乎每家店铺都有各种各样的牡丹国画作品出售。

事实上,在广东,不仅外来艺术家的牡丹作品热卖市场,一些本土名家的水墨写意同样受到藏家的追捧。今年登上“2013胡润艺术榜”的岭南画家,譬如方楚雄、林墉、周彦生、林丰俗和陈永锵等,都曾经钟情且擅长写意牡丹。而出自名家之手的牡丹,则往往能够在画廊和拍卖市场上被买家追捧。

为什么书画市场如此钟情牡丹?艺术家该如何看待和回应市场的这一需求?而藏家和投资者又应该如何鉴别和买到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牡丹?南方日报记者在广州独家专访了“牡丹秀士”蔡建刚。

■谈书画市场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藏家对牡丹的热捧?

蔡建刚:国花牡丹一直被看成是富贵之花,其华丽多姿的形象和繁荣吉祥的寓意可以被不同界别、不同层次的人所亲近,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而以牡丹为题材的国画兼有艺术和实用价值,既适合于馈赠,又适合挂在家里,

南方日报:牡丹花多达数百品种,不同的颜色是否有着不同的寓意?

蔡建刚:每个艺术家笔下的牡丹,精神面貌或都有所不同。总体而言,白色象征纯洁无暇、绿色象征冰清玉洁、紫色象征紫气东来、黄色象征金玉满堂、红色象征富贵吉祥。

南方日报:也有人认为,在家里正厅挂一幅大牡丹显得很庸俗?

蔡建刚:不能把老百姓喜爱的东西一概贬之为庸俗。再高雅的艺术,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一幅好的牡丹水墨画所传达出来的那种美好的寓意,本身就是我们所有人在生活中一直追求的东西,言何庸俗?

南方日报:广东的书画市场与北方书画市场有什么不同?

蔡建刚:广东的书画市场起步很早,尽管目前的规模不及北方,但未来的潜力非常大。广东的藏家很多都是真正喜欢艺术且对艺术有见解的人。正因如此,岭南画家的作品价格在市场上一直非常稳健,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广东这边的市场更健康。

■谈艺术价值

为商业利益放弃艺术追求不值得

南方日报:长期偏重于某一题材,会不会影响和限制艺术家的自由发展?

蔡建刚:别看那么多艺术家都在研习如何画牡丹花,但真正要把不同品种的牡丹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在纸上,既画出她的精神,又做到不媚不俗,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很高的艺术修为,值得每一位艺术家穷其一生去钻研。

南方日报:学界一直担心艺术家被商业利益所绑架。您这次接下的大单,会否制约到以后的艺术攀登?

蔡建刚:300幅的订单是不附期限的,何时交付,主动权在我这里。为了商业利益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不值得。正因如此,我一直对自己的创作要求很高,尽可能把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

南方日报:对投资者来说,什么样的作品更值得收藏?

蔡建刚:一看“品”,画家的人品和画品均要高。好的作品,美是基础,艺术表达上则应该多传达正能量。二看“格”,画的格调要高,不仅要技法超群,构图立意也应该独到深远。三看“人”,即画作出自何人之手。成名的大家自不待言,若从投资角度来讲,建议多关注价值洼地,譬如一些实力派中青年画家的作品。

南方日报:您觉得收藏牡丹的人与收藏其它题材画作的人有什么区别?

蔡建刚:我只能说,收藏牡丹的人都是因为喜爱牡丹才买的,极少那种短期套利的投机行为。当然,牡丹与其它国画题材一样,都是艺术家和藏家以物言志的一个载体,只不过由于牡丹在外观和精神上的特质,使其比其它题材更得藏家欢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