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的山水艺术

发布日期:2013-10-18

    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自幼习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曾在多所艺术院校任教。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之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当中的《万山红遍》高131厘米,宽84厘米,为此系列作品中较大的一帧,甚具收藏价值。此作画功独特,扣人心弦,充分体现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精华,实为难得之作。

 

李可染无疑是2012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最闪亮的明星,受追捧程度丝毫不让齐白石和张大千。《万山红遍》以2.93亿元的成交价刷新了其作品拍卖纪录,也成为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交价格最高的拍品。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尤其在水墨山水领域,李可染可以说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他在优秀的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自然和观察生活的新鲜营养,将西方绘画经验合理为我所用,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和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开启了一个时代的新画风,针对600年来山水画领域古意压倒生气,传统大于生活的态势,李可染把读好大自然选作了革新山水画的突破口,使山水画家的注意力从图式的翻新转向对山水画创作对大自然的体验和对真山真水的心灵融合。

 

李可染的画面结构,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一种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

 

他笔下的山水画格调高雅,浑厚深沉、含蓄无尽,富有独特审美魅力,祖国壮丽山河永恒化的象征来自他对祖国山川的挚爱与对自然美的再发现,他投身自然,“契合心境”,把自己对历史、人生的回味体验融入表现笔墨中,创作穷微奥妙的山水艺术形象。他还从自然中不断发现“美的矿藏”。

 

    李可染一生进行艰难的摸索、大胆独创,力求在自己山水画中开掘崭新的“意境”,赋予新的内涵与时代精神,他用“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励己,明确继承传统要有胆量,敢于突破与创造,还要有魂,魂者意境也。经他思考与理论总结得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所以他的山水画总是反复锤炼,精心加工,不断升华才形成情景交融,撼人心魄的诗美境界,以歌颂祖国、热爱祖国深情感染千万民众。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在北戴河外国专家休养院见到李可染,他生活俭朴,待人宽厚,和蔼可亲,刚正不阿,热爱祖国和人民,对刚刚迈入艺术工作的我,影响至深。李可染品德高尚,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艺术,以“孺子牛”的精神为民族文化艺术事业默默耕耘了一生,他的山水画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与艺术个性促进民族传统绘画的根本变革与升华,成为中国画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堪称中国画一代宗师、杰出的人民艺术教育家、当代文化界的卓越代表。

 

    《万山红遍》是成就李可染在中国近现代画坛地位的里程碑式作品。1962年至1964年之间,李可染偶得半斤故宫内府朱砂,大胆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用朱砂画画,前人有之,但多用于画佛像、钟馗、花卉等,大面积用于山水画,自李可染创始。

 

    这幅有声有色,声色并茂的山水画,可以说是李可染“笔底生烟霞”的典范之作,他以自我心中的丘壑,成功地将原诗中的诗情画意,全方位地展现在一张薄薄的宣纸上,重新构建了一种不同的艺术形象,这不仅开拓了雄迈的精神境界,还使山水画、自然天籁和诗词关系的美学思考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画面打破了中国绘画惯用的全景式构图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剪裁和高度的意匠加工,从对自然本身的关注转化为对创作意向的关注。李可染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作品在黑红对比中书写南国的深秋景色,带有明显理想化的诗意色彩,包含着画家对祖国山河无限的深情,体现了其热烈深沉的感受,被当时的理论界称之为“红色山水”。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

 

    在艺术品市场日益火暴的今天,李可染雄浑大气的中国画作品被商家热捧和市场高调炒作并不足为怪,但这一现象与李可染平生默默求艺的朴实低调和遭遇的逆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