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家赏析:潘天寿

发布日期:2015-08-27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 、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

    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潘天寿字画拍卖价格】

    2015年5月17日,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潘天寿的博物馆级别巨制《鹰石山花图》,作为近现代书画部分的重量级作品亮相拍场,其从6800万元起拍,经过40多分钟的争夺,以2.43亿元落槌,加上15%的佣金,以2.79亿元成交,创了潘天寿画作拍卖价格新纪录。其实,早在2005年该作在中国嘉德上拍时,就以1171.5万元成交,成为当时第一幅超过千万元的潘天寿作品。十年后以2.79亿元再次刷新纪录,为潘天寿作品打开了进入亿元俱乐部的大门。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不论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潘天寿作品早就应该跻身亿元俱乐部,但由于市场上流通的潘天寿精品太少,在这件佳品拍卖之前,其作品的最高成交价还徘徊在5000万元附近。

    其实,潘天寿作品市场行情发动较早,2008年他的《春塘水暖图》在西泠秋拍中以2072万元成交;2011年其《江天新霁》在北京保利秋拍中以4715万元成交;2012年潘天寿的《秃鹰》在北京盛天泰秋拍上以5520万元拍出。而在2013年其《西子湖中所见》,则在嘉德秋拍上以4025万元成交。2014年潘天寿作品的最高价是亮相北京诚轩春拍的《山斋晤谈》,成交价为2553万元。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00年,潘天寿作品均价不足3万元/平方尺,2005年秋季则涨至近35万元/平方尺,之后3年进入调整期,拍价均未超过这个数字。不过,从2009年春季起,潘天寿作品价格再次涨至近40万元/平方尺后,一路走高到2012年春季的157万元/平方尺。2012年秋季艺术市场经过短暂调整后,潘天寿作品价格迅速回归百万元/平方尺,并在接下来的两年内维持平稳。2013年秋季潘天寿作品成交额为1.13亿元,均价为149.5万元/平方尺;2014年秋拍稍有回落,均价降至120万元/平方尺;而2015年春拍总成交额逾3.1亿元,作品均价高达538万元/平方尺。

    具体拍卖行情请看下表:

《潘天寿作品拍卖价格表》
【潘天寿作品欣赏】

潘天寿《鹰石山花图》2015 中国嘉德拍卖 2.79亿元成交

    此幅是潘天寿晚年艺术鼎盛期的杰作。山石纯用简括刚劲的书法笔线进行勾勒,不作传统的皴擦之法。一块占4/5画面的巨石,典型的“潘公石”,笔线老辣有力,笔笔交代得清清爽爽,并以烂漫山花和有节奏的苔点点缀,极有章法。


潘天寿《荷塘图》
    潘天寿绘画作品以大笔粗线为主,是“大写意”。纵观他的作品,其用笔既果断而强悍,又静练而有控制,具有雄健、刚直、凝练、老辣的特点。他深入体会和吸收了古人的笔墨精华,又溶入了强烈个性,尤其是在气势和力量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笔墨传统。

潘天寿 指墨精品《堪欣山社竹添孙》
    此幅凝重生辣,粗中有细,生拙而不霸悍,有毛笔画难到之意,雅静而非雅致小巧,有笔墨而无笔墨痕,此者为指画和笔画共同所求的笔墨最高境界。故张立辰、梅墨生亦称赞道:“此作之线如屋漏痕,如其自谓:画事之笔墨意趣,能老辣雅拙,似有能,似无能,即是极境”

潘天寿作品:和平鸽

     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显示了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也表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

潘天寿作品:雁荡写生图卷

    《记写雁荡山花》是潘先生把岩石和野花作为主体的很有代表性的大幅杰作。潘先生说过,他的这种画好像是“短篇小说”,他说自己不善于画大幅,画了大幅也只是画幅尺寸的放大,并不是“长篇小说”。这虽然是他自谦之词,但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他这一类作品的艺术特色。《记写雁荡山花》,画的是雁荡山中的一个不知名的角落,这样的景致似乎那个山区都可以找到。可以说,《记写雁荡山花》是画家数十年生活经历的集中的抒情写照。画上爬在岩石上的两只青蛙很为别致,它们的出现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生气。

《小龙湫下一角》--潘天寿

    《小龙湫下一角》,可以看作是潘天寿先生在山水画与花鸟画相结合方面进行尝试的成功的典型。小龙湫是雁荡山著名风景点之一,地处灵岩寺后。如画题所示,他只画了小龙湫下的一个角落,而以一角来表现全龙。以“小龙湫下一角”为画题的画共两幅:1962年曾画过一幅,画幅近方形,但上下略长。1963年又画一幅,是正方形。前一幅画印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潘天寿画集》中。两幅画基本相同,在本文作者看来,后一幅好像更精彩一些。画面上的主体是潭水和溪流以及围绕着溪流的石头和山花野草。就这样极为平常的东西在高明的画家手下却能创造出一个极为清新、别致、幽深、静穆的画面,表现出“空山无人,流水花放”的诗一般的意境。

潘天寿作品:梅月图

    《梅月图》是他晚年指画的杰作。画中古梅掀天拔地,右盘左旋,忽然高耸,有"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之势。古梅虽然饱历风霜雨雪,却锻炼成铁石般的气质,充满倔强、旺盛的生命力。几朵殷红的梅蕊,在新枝上独俏春风。此画可以说是对崇高晚节的赞歌,也是画家刚毅不阿的品格的表现。

潘天寿作品:猫

    突出表现了猫的机警。它将身体缩成一团,把头放在两只并拢的前爪上,眼睛瞪得大大的,凝神注视前方某处。整个身体静中有动。倒卷过来藏在腿下的尾巴,略微向上翘起,加强了动的意味。它好像是听到了它心爱的对手--胆小的老鼠在活动,因而正在观察动静,随时准备出击。猫身上的花斑,是用画石头的点苔法点成的,点上又有点,使墨色有了层次。

潘天寿 作品《知白守黑》 

    潘天寿在《听天阁画谈》写道:“墨为五色之主,然须以白配之则明。老子曰:‘知白守黑’”一句。 “知白守黑”,语出《老子》,是指有无相生、虚实互补的辩证关系,后引入中国画论,指黑白、虚实相反相成的形式法则。

潘天寿《红荷晴霞图》

    潘天寿的指画可谓别具一格,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此幅仅画一片湿墨荷叶,一支曙红荷花,以张扬的姿态艳阳向天,花的形与神都不染俗气,是画品更是人品。画与人合,才是绘画的至高境界。

潘天寿视频欣赏

 

【艺术主张】

笔墨技巧

    西欧与东方的地域不同,人种肤色不同,生活方式、性情脾气、风俗习惯都不同,西洋人说自然界没有墨色,但中国画却利用墨色来表现对象,中国古代的彩陶就是用墨色来表现的;吴昌硕常常用墨色和红色画牡丹,充分发挥墨色的效能,使其色彩的变化非常复杂,对比强烈,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

    齐白石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神似,不求表面的形似,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墨为五色之主,然须以白配之,则明。老子曰:"知白守黑。"画事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以焦、积、破取厚重。此意,北宋米襄阳已知之矣。用墨难于枯、焦、润、湿之变,须枯焦而能华滋,润湿而不漫漶,即得用墨之要诀。墨非水不醒,笔非运不透,醒则清而有神,运则化而无滞,二者不能偏废。色易艳丽,不易古雅,墨易古雅,不易流俗,以墨配色,足以济用色之难。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而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也,五色自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极境。

国画教学

    中国的绘画有它独特的传统和风格。学习中国的艺术,应以中国的方法为基础。中国画的基础训练,对入学新生,首先要讲的两点是:

    一、 要集中精力,埋头学画。要决心一辈子献身艺术。

    二、 要不存偏见,博采众长。

    艺术的重复等于零!

    学习方法大体是:(一)从事中画技术基础的锻炼;(二)注意诗文书法金石之辅助;(三)骈考画史、画理,及古书画之鉴赏;最后的重点,在品德与胸襟的修养。持之有恒,不求速成,自然能得水到渠成之妙。

    基础是现实生活,一方面向古人吸收技法,另一方面从自然界的生活中提炼精华。写生要活写,不能死写,好的作品应比生活更美好。

指画艺术

    指头画之运纸运墨,与笔画大不相同,此点即指头画意趣所在,亦即其评价所在。倘以指头为炫奇夸异之工具,而所作之画,每求与笔画相似,何贵有指头画哉?

    指头画,宜于大写,宜于画简古之题材。然须注意于简而不简,写而不写,才能得指头画之长。不然,每易落于单调草率而无蕴蓄矣。

    指画是偏侧小径,第于运指运墨间别有特致,故自高且园后至今未废也。

    指墨以凝重生辣见长,为笔墨所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