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琴棋书画的“忧”

发布日期:2013-09-26

      农村学校作为乡村中最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应当是乡村文化的摇篮,文明的源泉。先前那些戴着眼镜、一袭长衫的儒生形象在村民心目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朴实的农民尊称他们为先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学校和教师的形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基本实现了农村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的愿望。但如今的农村学校教师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能有几人?

  曾几何时,在应试教育的误导下,一些农村学校淡化了文化熏陶,强化了功利诱惑,认为教学成绩完全等同于教育质量,把与考试成绩无关的琴棋书画挤出校门。于是乎,学生在作业的挤压下,只要分数不要爱好。教师在评先晋职等各种利益驱使下,把琴棋书画当成了不务正业的代名词。

  琴类在农村学校仍然不敢奢求,或许仅有的几台电子琴也束之高阁,因为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老师,没有人会弹奏,更遑论学生了。每年招聘的音乐特岗教师僧多粥少,即便有幸分到一个,学校也会把他们调到紧缺的其他学科。优美的琴声,嘹亮的歌声,成为农村学校新的梦想。

  对于棋类,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辩证、空间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能丰富学校文化生活,增强文化底蕴。但问题在于,农村学生只能从父母或是市井百姓那里学得些皮毛。可喜的是,一些有远见的学校纷纷开展了象棋

  进课堂活动,数学老师积极推动,甚至从村上聘请民间象棋高手给学生上课,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学校定期开展象棋比赛,学生在棋盘前和村民捉对厮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学生兴高采烈,村民乐此不疲。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不少地方教材都开设《书法》等课程,初步培养孩子们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语文老师大都应该会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或是毛笔字,每逢年关可挥毫泼墨,写春联点缀多彩的农家生活;或是平时为村民红白事写几副对联,必将引起村民啧啧称道:还是老师有文化。可惜的是,由于电脑的普及,无纸化办公的盛行,不少语文教师不会用毛笔,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书法艺术是否会后继乏人?

  当前精通国画的普通农村学校美术教师并不是太多。担任美术课的老师要么是兼任的,要么是一些临近退休的教师,上课很难按照美术教材的内容去授课,只是画几张简笔画而已。由于地域条件限制,参加各种美术辅导班的农家孩子也不多。即便稍有绘画天赋的孩子也逐渐泯然众人矣。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村学校美术课教学,培养学生欣赏美、热爱美,让美术课发挥引领作用,让绘画成为一种文化,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在农村学校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