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书法成就及其价值探微

发布日期:2015-02-10

 书画同源,源于碑学古人善书者, 必善画,以画之墨法,通于书法。——黄宾虹《画语录》

 

☆-黄宾虹-大盂鼎铭手卷-2014年中国嘉德春拍拍品-成交价:1725万元人民币


    历代书名被画名所累的书家亦不胜枚举。笔者写此篇文章的初衷,即在于还原黄宾虹的书名,以使今天的我们对黄宾虹书法建立完整、全面的认识,并帮助藏家们建立完整的黄宾虹书画收藏体系。


    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书画大家,其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中,蕴涵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自然内美。半个世纪以来,黄宾虹的绘画理念一直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坛,并受到整个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有了艺术品拍卖以后,黄宾虹更是市场追捧的焦点之一。黄宾虹的绘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已经在艺术品市场中全方位的凸显出来了。暂且不说山水画,就是花鸟也境界非凡,可以说只要拍场出现,必将会有几番争夺大战。书法成就只因被其画名所掩盖,鲜为人知,不然也不会有现在的机会。除书画之外,黄氏的金石篆刻、古文字学、考古学研究也颇有建树。黄宾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不能仅以画史目之”的学者型艺术家。


    就黄宾虹的书法作品,单单从其风格渊源及成就去评价,总是不对味;将其定位为“书法”,也会觉得不够。所以,我们不如把视点首先放在他的书法理念上,包括他于古文字研究、笔法研究的独特见解,或许可扪及黄宾虹艺术世界的灵魂或者说根基,由此来看他的书法实践,才有能看见其作品的真真内涵。

 

    黄宾虹的书法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他的一生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就是书法之于写意绘画的基础性强调和实践操作。可以积极主动地将书法原理运用于绘画,并取得如此好的现实效果,大概也就只有他了。不难发现,黄宾虹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其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黄宾虹的绘画是建立在书法之上的楼阁,无论在纯熟技法还是饱满理论方面,都可落实在书法上。书法可谓是支撑其绘画艺术大厦的内在因素,后者的稳固和高度完全来自于其书法的造诣深度。在他的大量文献和语录中,莫不言及书法于笔墨的实际功用,而在说绘画用笔时,又莫不和书法、书体相并论。就是单纯论墨法时,他也强调墨法本于笔法,笔法来源于书法,至理相通。在黄宾虹的许多文论、谈话、题跋中,见得最多的就是书法与笔墨、书法与笔法、书法与画法的言论。众所周知他晚年总结的“平、圆、留、重、变”五字用笔理论,更是书法的本质。

 

    清代中后期,在阮元、邓石如、包世臣等“碑学”倡导者的推动下,“碑学”大行其道。在这样一个“碑学”流行的学术环境下黄宾虹也开始了他的书法之路。据记载他少年时期,就对魏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会尝试不同风格的魏碑,如《郑文公碑》、《石门铭》、《南秦川刺司墓志》等等,都临摹过。魏碑的用笔古厚持重、舒展劲健,结字不拘成规、自然大方,令他心仪不已,平时总是心识默会,临抚不辍。虽然黄宾虹极喜魏碑,但也没偏废唐碑,所以他选择那些既有魏碑遗风、又有唐人气象的碑刻来学。

 

草书入画


    这于黄宾虹也是很重要的,他正是在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打通了从文字到山水之间的通道。就此,他有一段极其生动的叙述:“吾尝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画。凡山,其力无不下压,而气莫不上宣,故《说文》曰:山,宣也,吾以此为字之努,笔欲下而气转上,故能无垂不缩。凡水,虽黄河从天而下,其流百曲,其势莫不准于平,故《说文》曰:水,准也,吾以此字为勒,运笔欲圆,而出笔欲平,故能逆入平出……。”这些都是他对自然生命的感受和理解,他会动态地观照汉字的空间构成以及书写过程即书法的本原精神,正所谓“道法自然”。


    黄宾虹被人称道较多的是大篆书,但检视其所留存下来的遗作,最大量的却是草书,且无款无印,大多为或录或临古人书迹的练习稿。在北平期间,即八十岁前后,在给朋友陈柱尊的信中,黄宾虹先举翩翩若仙的蝴蝶需经“饱叶、吐丝、成茧自缚,终而脱化飞去”诸阶段为譬喻,自谓正在欲脱未脱时期,仍在“汲汲孜孜”中,日课为:“每日趁早晨用粗麻纸练习笔力,作草以求舒和之致,运之画中,已二十年未间断之。但成篇幅完毕者罕见。”说明作草书的目的,是为练腕力,为涵养舒和之致。黄宾虹的行书除了应用于作品题跋外,更多的还是用在生活信札中,其散布数量之多实在令人吃惊。


    虽然黄宾虹行书来源广博,但最后还是定体于他喜爱的《温泉铭》。他曾说:“我的行书曾借鉴唐太宗《温泉铭》,因存晋人‘书肇自然’之风貌,吸取笔意,不袭其貌,形成自家风格。故此,我的书法胜于绘画。”黄宾虹一生为人谦和,为艺谦虚,从不妄言成就,只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才说自己的绘画艺术或可言成功了。此种书境,我们从为数不多的几帧晚年信札中可以真切地领会到,这也是黄宾虹一生追求的自然与生命、天然与人文了无障碍、回环圆通的心境显现,是心境与书境的高度统一。

 

☆-黄宾虹-行书七言联-北京翰海2011秋拍拍品-成交价:747

 

☆-黄宾虹-行书古诗


篆书根本

 

    黄宾虹一生几无间断地临习篆书,先后临写过《师鬟簋》、《大盂鼎》、《散盘》等“三代”钟鼎铭文。黄宾虹凭着“金石学”的功底,和对“三代”古文字的认识,直接把自身的篆书体制“根植”于属大篆范畴的“三代”金文中,直取其篆籀本意。蛰居北京十年间,正是黄宾虹对篆籀书法用力最勤、着意最深之时,也是黄宾虹篆籀书风的转折时期。由于黄宾虹对篆籀书法本身的热情,将原本体格端庄有余,俊逸不足的书风,向松灵舒展、清刚俊逸转化,使得其篆书外柔内刚、外曲内直,变化微妙,独有其自身的面貌,一派大家气象。黄宾虹的篆书意蕴之深、境界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其用笔、结字随意自如,表面看似无力,实则力藏于内;表面看似略有松脱,实则铁骨铮铮,着实悟通内在之妙。其篆书并不留意字体表面的规整妍丽、圆匀秀劲,而是攫取内在神韵,往来点画似有缺落,实则暗含“内美”,而这种“内美”,不具慧眼者很难识得,识得者,也很难形容清楚。这种貌似支离,却包孕大美的美学取向,正是“大道归一”的完美表现。在黄宾虹生命旅程最后的几年中,无论其篆书、行书,还是绘画,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化境。黄宾虹书法内涵极为丰富,艺术成就决不低于绘画。为其画名所掩的书法,慧眼识金者更少。


    以书入画,于黄宾虹不仅仅是理念。他的山水画,他的书法,尤其大篆书,法归于道,道归于一。所谓黄宾虹艺术世界的灵魂,庶几已可揣测。由此来解读黄宾虹特有的大篆书,也大略可知其用心所在。从早期的平拙到晚年的老健,都与时兴的雄强霸蛮风和矫饰安排的装饰味大异其趣,贯穿始终的是一种回到本初的努力,是为体味、揣摩上古三代先民“未知有法,而法在其中”的那一种空间姿态和自主而率真的书写。在篆隶风气特盛的时代,余绍宋称黄宾虹大篆书为“并世无两,岂惟并世,盖自明以来所鲜见。”

 

近几年书法市场表现


    黄宾虹于书法诸体兼擅,但其书法创作主要是行草书和金文作品。黄宾虹书法进入拍场的精品并不多,金文篆书是黄宾虹书法市场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黄宾虹书法在市场上的表现我们可以参考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数据:1994年至2013年,黄宾虹书法作品上拍1,079件次,成交485件次,成交总额9,347.65万元人民币。黄宾虹书法在拍场中早有成交纪录,于2001年春作品即突破十万元大关。2001年4月24日中国嘉德拍卖的黄宾虹《纪游诗册》以11万元人民币成交,单幅为27,500元。该二十幅草书册页共有三次成交记录,2009年5月30日诚轩拍卖选取该册页中的十四幅进行拍卖,以63.84万元人民币成交,单幅为45,600元,八年间年复合收益率为6.44%。2010年11月22日中国嘉德拍卖整幅《纪游诗册》,以403.20万元人民币成交,单幅为201,600元,1.48年间年复合收益率高达172.60%。由此可以一窥黄宾虹作品价格近两年强劲的增速态势。


    在2004年之前,黄宾虹书法无论数量还是成交额都表现寥寥。2004年春,黄宾虹书法上拍32件,成交27件,成交总额突破百万元,当季成交额为224.14万元人民币,平均价格达到83,014元/幅。此后几年中,黄宾虹书法季度成交额在200万元上下浮动。应该说从2010年春开始,黄宾虹书法市场才成气候。2010年春上拍65件,成交40件,成交率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但成交额同比增幅780%,为1,223.11万元人民币。


    2010年5月17日,中国嘉德拍卖黄宾虹《草书千字文卷》,以672万元人民币成交,该作为黄宾虹书法历年拍卖第二高价作品。2011年秋,黄宾虹书法成交额达到历史制高点,上拍141件,成交50件,成交总额为2,339.2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幅85.39%,环比增幅103.13%。这一方面归因于中国书画市场的总体走高;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于作品释出量增加拉动成交总额。在黄宾虹书法历年成交中,我们列举五件高价作品,以说明黄宾虹书法的市场潜力。


未来市场价值潜力


    通过近二十年来拍卖市场对黄宾虹书法的推广及宣传,更多的买家开始了解、研究黄宾虹的书法艺术,也慢慢地体会到了其书法的妙处所在。也许是黄宾虹的书画艺术超越了我们的时代,有着许多难以吞吐的学术内核,长期以来,一直缺少广泛的受众基础和重大的学术突破,尤其被他绘画所掩的书法更是如此。就实而言,目前书法界对黄宾虹的书法定位不如画界对黄宾虹绘画的认可程度高,较有深度的研究文章更为稀少,这也给研究黄宾虹书法市场带来了不少阻碍。再者说,从市场角度来看,黄宾虹书法作品无论在数量还是价格方面,都还远不及其绘画作品,与其他一线名家书法相比较亦相去甚远。但总体上书法拍卖市场正在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加之对黄宾虹书法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我们有理由相信黄宾虹书法在未来的市场中一定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