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之中皆自然

发布日期:2015-01-22

    花鸟画是中华民族艺苑中的一件绚丽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发端于魏晋六朝,成熟于唐,鼎盛于五代、两宋,发展于元、明、清,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打开中国花鸟画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艺术丰碑。但是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地创新。想要有所突破,就必须依靠生活,增加社会体验。这一点越来越广泛地被从事国画创作的人们所理解。而对于大多数画家来说,如何能找到这一创新的切入点,是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写意花鸟画(http://www.1zihua.com/gallery-5-grid.html)如何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深刻理解花鸟画本身的系统结构,协调好各要素之间的美学指导思想,情感上求“真我”,表现上求“传神”,造型上求“意象”,技法上求“骨法”。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写意花鸟画。下面结合我的自身创作,谈一点感受。上世纪70 年代末,我出生于苏北平原。在我的记忆里,故乡处处是美景:长满碧绿荷叶的池塘里有成群嬉戏的鸭子,大白鹅伸长了脖子优雅地信步啄食,河边的柳树一行行、齐刷刷地倒垂向水面。到了秋天,水美稻香,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色随风轻摆,一层一层的稻浪翻转着、雀跃着,饱含人们丰收的喜悦。所有这些,直至今天还会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记得在我市举办的纪念建党90 周年书画展上,我的一幅表现故乡蒲草的入选作品《故乡秋意浓》(获国画一等奖),让当时来参观的徐州市美协的几位老师颇感兴趣。交谈中,他们得出一致结论:作品虽然表现得平平淡淡,却表达出了最朴实的故乡情结。这正是我创作时的真实感受。要想把画画得平静,画出真情实感,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

    枸杞是多年生藤类植物。在我家乡的田间地头,它们平凡地生长着。儿时的秋天,我经常会和小伙伴们采摘果实。它们好像精灵一般点缀着我的记忆。直到今天,每当我看到那细细的枝藤上缀满或金黄、或红红的小果子时,心底还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悸动。于是,我便寄情笔墨,恣意挥洒。我在师法造化的同时,面向

生活,用真挚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艺术个性,努力让自己的笔墨语言愈加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