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眼中的王爱宗

发布日期:2015-01-21

    龙瑞:当今中国画的发展呈现出多元繁荣的局面,同时涌现出一批中青年艺术家,王爱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抱着“问道求其通”的精神,曾用几年时间在北京寻师访友。面对创作上所要解决的问题,他从董其昌、王原祁入手,揣摩古法,“师心而不蹈迹”,“师其意不在迹象间”,充分展现了自身的绘画特点和个性,使笔墨语言有规律、有源头,由精微之技而进乎于“穷神变”之道。从爱宗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笔墨的认识、体悟和驾驭能力。在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过程中,他用一个画家的执着和情怀去体验和感受山川河流、草木亭榭、舟桥人家。其严谨的法度和画面构成技巧,使作品的整体格调清新醇和,内蕴着勃勃生机。当然,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深研出新意永远是毕生追求的境界。

    刘曦林:识君二十载,今当刮目看。临古、写生、创造,绘画、书法、诗文,诸环节、诸学养,不负有心人,终有收获也。你将范宽《溪山行旅图》置于自己画册之端,余极赞赏。正是这北宋传统奠定了坚实厚朴的北方山水美学之基,此亦君个性、气质使然也。诸作之中,尤喜《山居秋赏入幽意》《碧海烟众壑》《北风向南吹》。这些作品不仅有文思意境,且笔墨有自家风神,短笔枯皴、淡墨擦染,使气氛浑然,且变化丰富,可进一步总结升华之。余不知君之点题诗句是意在笔先,抑或画后生情。无论如何,均应在意境与笔墨关系上费心经营。如《溪声无日夜》之“溪”水、《北风向南吹》之“风”势、《秋山清籁》之“清”字、《山路绕云霄》之“绕”字,均是着意处,此为诗眼,亦为画眼也,可视为内美之所在。

    王鲁湘:爱宗的画,气很厚、笔很苍,墨也很沉着。他在追求一种“粗服乱头”之美,同时也期求着画中的每一笔都是写出来的。这一点同黄宾虹大师很像,即笔无妄下,从头至尾追求一笔生万笔、万笔归于一笔。他的艺术追求和艺术理想都可以从其作品中展现出来,而且已形成了良好的势头。但他所追求的东西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和丰富的阅历来做铺垫的。他的艺术追求要求他不能投机取巧,要一步一个脚印。人们看他的作品,看的是这个点够不够味儿,那个短皴有没有味道,因此他要构筑好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令每一笔都能够达到一种既自由又苍老的境界。按照黄宾虹的观点,人们看画最后都要看“内美”,也就是画的气息。爱宗的画气息就很好。假如画家的作品气息不好,那谈得再多也是徒劳无益。

    贾广健:爱宗的山水画多以水墨来表现,很少着色,或只是浅绛,其厚重华滋实为难得。他承袭传统之文脉,在博大的传统文化与丰富的自然景致之间不断思考、不断探求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他近期的山水画,特别是一些写生和小品,都表现出一种笔墨的灵性。或许因他的内心对于传统有着深刻的体悟,对于自然有着亲和的体验,所以他的山水画才能逐渐贴近其内心世界。中国山水画对于自然的观照和表现是东方人认识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爱宗不被时风所浸染,他的山水画在探究与思考中不断形成着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亦喜画花鸟,其花鸟画可以让人回味,使人产生亲切感。他观察自然时总能获得新的感受,并将山水画的元素巧妙地融合到花鸟画中。他重于整体的把握与具体细节的精微表现,通过线的组合来展现自己的艺术情趣。我相信,他的思考和探索会使他的中国画创作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

    王爱宗,1963 年生于吉林通化。1987 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并获学士学位,后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国家画院龙瑞艺术工作室首届山水精英班。中国美协会员、天津市美协理事、天津画院画家。2014 年,作品《华岳高秋》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征选暨天津市美术作品展览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