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的乡土之根

发布日期:2014-12-26

    农民画让许多农民画家放下裤脚走出田野来到大城市,完成了向知识分子的转型。但乡土才是农民画发根的土壤,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民画的乡土之根如今还在吗?

  在陕西省西安市化觉巷32平方米的“乡村画廊”里,散落着各式各样的农民画,从秋天的田野到冬日的院落,散发着八百里秦川的泥土芳香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些都是陕西户县农民画,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注重色彩的效果,追求强烈的直观感觉,反映了民间原生态的生活样貌,洋溢着浓郁的陕西农村生活气息。半个多世纪以来,户县农民画不仅在全国各类农民画展中频繁获奖,而且被海内外众多游客及博物馆珍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画被边缘化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艺术反映的是一个时代,但农民画兴起时的生产环境和现在很不一样,如今的农村多是留守妇女和儿童,许多农民也不再种地,既不算商人,也不算打工者,没有明确的身份定位,没有了五六十年代质朴的情感。农村生活环境如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只能大量复制从前的画作。

  现在,很多地方将农民画视为有特色的文化名片或旅游产品,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能不能卖出去”已经成为判断农民画好坏的标准,这从根本上失去了艺术的独特品格,自然也少了农民画的艺术价值。此外,人才不济,青黄不接,也影响着农民画的发展。

  很多人质疑,现在的农民画家是否依然保持乡土之根。但不得不承认,还是有许多人对农民画保持着农民式的坚守,内心也迷惑,但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在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游客眼中,中国农民画有着欢快的色彩和简单的构图,非常容易理解。画中的景象都是中国的农村生活,很吸引人,原来中国农民也有艺术家。

  其实,农民画的重要特质就是原汁原味,失去了这个,它的生命也会枯竭。如今,这种艺术价值被很多外国人接受和欣赏。而农民画反倒在中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