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艺术的旗帜

发布日期:2014-12-25

   “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中国人历来重视精气神的培育,始终把精气神当作一种宝贵财富。作为当代书法家,要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涵养、提升精气神,多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的书法作品。
    花之高贵在于品味,人之高贵在于精神。中医学认为,生命物质起源于精,生命能量有赖于气,生命活力表现为神。精、气、神乃人体三宝。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瑰宝。无论“书法”还是“绘画”,最讲究的是“精气神”,有了“精气神”,作品就有了思想和灵魂,脚跟不随流俗转,笔墨求与古人别。南朝书法理论家王僧虔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书法之精妙、气韵、神采,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一切中国艺术一样,以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美学思想为基础。具有精妙、气韵、神采的作品最为动人心魄,亦是书法艺术审美的第一准则和最高要求。
    书法是一门艺术,源于传统发挥于自然,书法家以书法直抒胸臆,表现人格,体现学养。唐太宗有言:“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倘若没有真知灼见,没有深厚之文学浸润,又何能有书法艺术的精品力作?学养、学识、学问绝不是书法的附庸与点缀,而恰恰是书法之母,书法之根。
                                               (一)
    书法艺术之“精”,是真善美。只有真善美兼备的作品,才称得上精致、精到、精粹。艺术的作用是创造美、传承美、弘扬美。唯有真善美的艺术,才能吸引人、感动人、启迪人,给人以愉悦的精神享受。从本质上说书法艺术是纯美的,艺术的第一要义是美。如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演绎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京剧代表作,精美绝伦,无与伦比,至今无人能与其比肩。艺术魅力为何能达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境界?是因为其具有历史之美、文化之厚、艺术之精,是因为越是经典的,越是被大众所追捧。
    当今,毛笔的用途已日益萎缩,当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被我们继承与发扬光大时,我们却早已淡忘记古人对待书法的谦和与智慧。于是乎,书法成了一项专业技能,成了一种显摆与营生,成了明争暗斗的名利场,甚至成了某些人手中的摇钱树,翻手为名,覆手为利。或恶意炒作,自我标榜;或操纵市场,独霸一方;或目空一切,自封“大师”…….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眼目所及,除了书法还是书法,只见笔墨,不见精神,到处是不学无术的“书法家”。书坛的乌烟瘴气,鱼龙混杂,令人陡生厌倦!
                                             (二)
    古人云:书者,如也,舒也。何绍基《题蓬樵癸丑画册》言:“从来书画贵士气,经史内蕴外乃滋。若非柱腹有万卷,求脱匠气岂能辞。”历代书法家、书评家都推崇书卷气,自觉摈弃匠气、俗气。
   “文以气为主”,书法中的“气”是书法艺术最重要的审美特征,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 “气”表现在书法创作与书法形象中,是作品中所显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动态风韵。“气”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和艺术境界的追求,促使艺术家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力求法与意、形与神、文与质、理与趣的完美统一,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求变、求雅、求美。           
    书法艺术是以书家的文化内涵、自身学养作基础的。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和蕴含着汉文字学、汉语言学、文学、哲学、历史、音律学、伦理学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我们要学会从文化角度潜心去解读、钻研中国书法,涵养大气、才气、霸气、底气。
    常言道:肚量有多大,胸怀有多大,眼界有多开,事业就能做多大。“登高壮观天地间”是大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大气;胸怀天下,兼济苍生是大气,睥睨纵横,挥斥方遒是大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是大气,饿死不食嗟来之食是大气。大气不会与生俱来,它得益于生活的磨砺与孕育。涵养大气非一朝一夕之事,须得阅尽人间春色,方可“五岳归来不看山”。
    大气,在书法创造中体现出一种大局观念、全局观念、长远观念、责任观念,有大气就会有气量、有度量,就会懂得宽容、善于包容,就会悦纳自己,善待别人。大气,视名利如粪土,不屑与世俗争高下,大气似大海,能容百川;大气如高山,巍然屹立;大气似行云,舒展自如;大气如流水,刚柔并济。拥有了大气,书法家的境界就会“似兰斯馨,如松之盛”。书法不是技艺,而是文化。“作字成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切时如需”,我们在宏观布局、字体的大小错落、行距的疏密张弛、墨色的浓淡枯润、画面的层次起伏、行笔的流畅严谨、章法的新颖韵味中超凡脱俗,凸显大气。
    霸气是一种独立人格,是独树一帜的个人精神世界超尘拔俗所发散的与众不同的卓越气质。一代伟人毛泽东13岁时作了一首《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短短28个字就表现出少年毛泽东满怀信心,霸气十足。
    霸气是敢于担当、勇于变革,是敢于否定自己、勇于超越别人,是敢于挣脱传统的藩篱,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霸气是“可贵者胆”,艺高人胆大。霸气是放逸但不是放纵,是狂放但不是狂妄,是潇洒不是散落,是秀雅不是萎靡。霸气是兼容而独立,谦恭而高傲,收敛而放达。霸气是“古不乖时,会不同弊”,是镕碑铸钻、功力扎实,是内含学养、外展风姿,是风樯阵马、淋漓痛快,是气势如排山倒海、雄劲如群山连绵、神韵如行云流水,是自成一家、标新立异、气势如虹,是豪迈雄风跃然纸上气势凛然,是墨飞笔舞间挥洒张扬,是舍我其谁的气势,是海到天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壮怀。
    才气,是指书法作品的文化内涵,是先天禀赋和后天修养的综合结果。才气来不得半点虚假, “腹有诗书气自华”,“胸中有丘壑,下笔自然不俗”就是这个道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个人天分再高,也必须在名师的指教下勤学苦练,方能有成。从书家张芝、二王父子、张旭怀素到颜真卿、柳公权再到苏轼等,莫不如此。有才气的人,作品的平实中透着华美,古朴中见出深刻。
    底气是指书法家的综合实力,其源自知识、学术方面的修养和个人的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等,所谓艺高胆大,只有思想敏锐,胸罗万象,笔力老到,才华横溢,才有足够的底气。就学习书法而言,临摹功夫好,综合素养高的人,在创作上就显得比较有底气,信手拈来,呼之即出。没有底气的人,就只好积稿如山,反复挑选也拿不出手。一些急功近利者,或有意玩点小聪明,故意制造一些噱头,最终不过是徒增小家子气而贻笑大方。
    底气,是人发自心中的豪气,才气,是心中不可磨灭的骨气、朝气,是驾驭书艺的灵气、勇气,人无底气不壮、不强、不硬,书法作品就会失之于软、困之于力、流之于俗、毁之于形。当代书法家要底气足、底气厚、底气牢、底气劲,才能昂扬向上、独领风骚。因此,“笃信好学”蓄“底气”,我们要把底气作为立身之基、创作之本、思想之魄、艺术之光。
                                                  (三)
    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古人早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说法。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形质成而性情成。”神采美只有通过形质美才能表现出来。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表达情性的介质。
    书法的神韵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要求书家有一定的运笔修养,提顿断按,气度缓行,有笔划处重,无笔划处轻,笔笔断而后起,从刻意到无意之中形成自己的独家风貌。书法的雄浑、高古、凝重,干湿浓淡要了熟于心,轻重缓急、气势磅礴、墨分五色,胸有成竹。书法作品不仅飞扬真挚热烈的激情,给人以阳刚之美,而且还注重淡墨与留空的艺术效果,神形不散,酣畅淋漓,大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气象,“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气概。
    “书,心画也”、“书,如也”,书家笔下的一点一画,流泻的是心灵的迹象。显然,书家的先天资质、字外功夫、人格怀抱以及道德修养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审美境界。因此,我们需法古今圣手,采众家之秘,师造化之灵,兼收并蓄,大胆创新,要用澄明的心灵去体悟前人的经典和自然天地中所深含的宇宙精神,学会挣脱世俗的羁绊,忘却那些纠缠于心的尘世俗事和浮名利禄,淡泊名利,合于自然。在创作中力求虚己无意达到自然生命与书写生命的浑然一体,保持自然的本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充分享受书法带给我们的快乐,力求从当代人快节奏的生存状态中解放出来,以简约清静的方式回归书法的从容和优游状态,渐臻“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之境。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