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鹳鸟石斧图陶缸:中国画的滥觞

发布日期:2014-08-21


仰韶文化鹳鱼石斧陶缸,1978年河南临汝阎庄出土,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彩绘鹳鸟石斧图陶缸”发现之前,仰韶文化发现的精美彩陶有很多,这些彩陶上的绘画以装饰纹样为主。《鹳鱼石斧图》不考虑图案如何与器形相结合,而只是以陶缸腹部表面作画而已。

      根据国家文物局2002年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镜)展览文物目录》,在64件(组)出国(境)展出的一级文物中,名列第一位的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彩陶缸为红陶砂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陶画内容分为两部分,分别表现了捆绑在木棒上的石斧和鹳鸟衔鱼的形象。属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晚期的遗物,绝对年代距今5000年。它的重要性在于,陶缸上的《鹳鱼石斧图》被认为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

      陶缸出土时装着人骨

      “彩绘鹳鸟石斧图陶缸”1978年11月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纸坊公社阎庄大队(今汝州市纸坊乡纸北村阎庄自然村),发现它的人名叫李建安。李建安被纸坊公社招收为合同制工人,分配到公社文化站党文化干事。由于工作需要,李建安曾被派往洛阳学习过《文物法》,也随洛阳地区文物处参与到纸坊中山寨村大墓群考古发掘,对文物工作有一定经验。

      李建安在集市买菜时,偶尔从纸坊乡纸北村一位老汉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该村苹果地发现了不少红陶片。吃过早饭后,他便准备好工具,迅速赶往知情人描述的现场。到达现场后,他又挖出红、青两种颜色大小直径、高低不等的陶缸和尖底瓶13个,其中只有第12个陶缸上有图案,其余的均无任何图案。

      李建安多次和临汝县文化馆联系,1980年春节前的一天,他用自己的自行车拖着架子车,将这13件陶缸运到临汝县文化馆。时任郑州市文联主席的张绍文春节期间回家乡临汝县,在文化馆,对绘有图案的陶缸进行了临摹、拍照,定名该图案为《鹳鱼石斧图》。1981年初,张绍文发表相关论文,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首次展现出石斧的柄把装置情况

      盛放着人骨的陶缸实际上是一件葬具,出自我国古代较为流行的重要葬俗之一——瓮棺葬,先秦典籍曾称之以“瓦棺葬”。目前,有关史前瓮棺葬的考古发现已经涉及我国十九个省区,且以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较为常见。瓮棺葬通常是用来埋葬婴幼儿的,但在河南郑洛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却不断发现有成人瓮棺葬。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就是成人的葬具,因这类陶缸较早且集中发现于伊川土门遗址,遂有“伊川缸”之名。

      搞清楚了陶缸的用途,对《鹳鱼石斧图》的解释极为重要。画面左侧的鹳体椭圆,圆眸,嘴长而直,昂首挺立,嘴上叼着一条似乎摆动着尾巴的大鱼,形态逼真古朴,真实动感。右侧石斧捆绑在一个竖立的木棒上,木棒上有4个圆孔,用以穿绳固定石斧。木棒中部有个“X”形符号,握柄处刻画有绳索花纹,握柄末端刻成比木棒粗壮的方木块以防握手操作时的滑脱。

      对于画面上的动物,有学者认为是鹭,反对者认为鹭头顶有几根羽毛,画面上没有,所以持鹳的学者占大多数。对于画面所表示的内容,最早研究者们认为彩陶“是艺术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见解,理想和愿望,借着缸的平面来进行描写现实而创作的”。画面的主体思想就是“老鹳捉鱼”,彩陶画师一件纯粹的艺术品,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考虑到这幅画出现在葬具上,其传达的讯息显然是神圣的,不会这么简单。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认为“这两种动物(鹳鸟和鱼)应该是氏族的图腾,白鹳是死者本人所属氏族的图腾,也是所属部落联盟中许多有相同名号的兄弟氏族的图腾,鲢鱼则是敌对联盟中支配氏族的图腾。这位酋长生前必定是英武善战的,他曾高举那作为权力标志的大石斧,率领白鹳氏族和本联盟的人民,同鲢鱼氏族进行殊死的战斗,取得了决定性的 胜利。”

      这个解释把鹳鱼和看似毫无关联的石斧结合起来,石斧作为史前时代最重要的手持武器,基于战争的影响作用不断增强,在诸多原始部落中都赋予其象征权力的意义。甚至在汉字的起源方面,“王”字就是由斧钺之形演变而来。

      陶画中完整的表现出石斧的柄把装置情况,这在世界范围已发现的原始绘画中还属首次。长期以来,国内外考古学者一直在对石斧柄把的安装方式进行探索和推测,但始终未见遗留的实物。三十年代初叶,梁思永先生在考察昂昂溪遗址时,曾经苦于不知石斧柄把的装置方式,他对当时发现的五件石斧,做了如下的推断:“但是我们没有找到柄把一类的物件,所以不能确定它们的柄把的形状。”这幅陶画第一次如实地绘出石斧柄把的实际装置方式,为考古学者复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柄把装置情况提供了直接根据。

      还有学者把鹳鱼石斧图和古文献联系起来,在远古时代的中原确有以鹳鸟为其图腾的古老氏族。《山海经》中曾把这个以鹳鸟为图腾的氏族称为“讙头国”,那里的人都是人面鸟嘴生双翼,正在用它们的鸟嘴捕鱼。这个“讙头国”就是文献中记载的“驩兜族”,这个氏族起源于中原地带。曾加入过炎黄部落联盟。


《鹳鱼石斧图》黄苗子2000年作,75.5*70厘米

      改写中国美术史

      在“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发现之前,仰韶文化发现的精美彩陶有很多,这些彩陶上的绘画以装饰纹样为主。《鹳鱼石斧图》无论是形象的塑造,还是画面的构思,都不考虑图案如何与器形有机结合,而只是以陶缸腹部表面作画而已。《鹳鱼石斧图》代表着绘画性彩陶与几何纹彩陶的分离,更于是这绘画与陶器的分离,这是华夏先民审美观念、创作思想及绘画技巧向更高阶段演进的体现。

      从创作手法上来看,石斧和鱼,用黑色线条勾勒轮廓;鹳则直接用彩色涂染形体,惟有眼睛,用浓重的黑线勾圈,中间用黑色圆点表现眼睛,显得分外有神。这幅作品已经孕育了中国绘画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两种基本形式——勾勒和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