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也学几手书画鉴别方法

发布日期:2014-07-24

一幅书法揭层“分身”变两幅、临摹画作“移花接木”母鸡变公鸡、油墨印刷反过来看立刻“显形”……上周末举行的鉴宝大会中,一些书画作品经专家鉴定是伪造 ,而伪造方式则是五花八门,有的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平时对书画研究不深的藏友,只能“雾里看花”,很容易便被忽悠花了冤枉钱。究竟如何才能分辨出书画的真假呢?记者对常见的几种造假方式进行揭秘,教您如何辨别真假作品。

名家书法被揭层“画皮”

“你这个是真迹,但是被揭层了。”鉴宝大会上,书画鉴定专家何自立拿着放大镜,对一幅名家的书法作品仔细观摩后说。这幅作品的藏家听着有些愣,古代的宣纸本身就很薄,怎么还能被揭层呢?

据何自立介绍说,“揭二层”是古书画作伪的一种手法。古代人常用宣纸作画,到了明清时候,书画家一般喜欢用粗笔浓墨,宣纸也多用厚纸,叫做“夹宣纸”,有两三层或者四五层之多。宣纸容易被墨渲染,每一层都会有浸透的痕迹,一些伪造者便动起歪脑筋,给宣纸揭层,一幅画便一分为二成为两幅。这种伪造方式兴起于明清时期。

这位藏友的书法藏品,便是被“揭二层”。“揭二层”之后的画并不是都能做到跟原作一模一样,揭层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跑墨、缺洞还有第二层揭后出现的浮毛等,后期需要修补。但色彩和用墨等所显出的神韵会有所缺失,所以在鉴别的时候也有迹可循。比如,印泥很难渗透到第二层,印章在第二层颜色会淡,阴文也较难辨清等。但现在很多高科技的运用会弥补一些缺陷,不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辨认很难弄清楚真假。据了解,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就曾都有一幅赵之谦的《牡丹》图轴,二者几乎完全一样,后经鉴定才发现,沈阳故宫所藏便是“揭二层”。

“移花接木”母鸡变公鸡

临摹是书画伪造中比较常用的方式,现在一模一样的临摹赝品已经不足为奇。看过真迹的藏家,看到临摹作品后基本都能辨别出来,因为单凭出处这一条就不过关。名家的上乘之作,基本不会有两张,而且还一模一样。只要知道真迹的出处,其他的必然是仿品。也因为这样,作伪者在临摹时通常会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如果是山水画,就将画中山水的格局稍微变换一下。如果是人物或者花草画等,就减少或添加点东西,以张朋的猴子画作为例,临摹者可能会在画作中多添一两个桃子。

“我前几天刚看到一幅以鸡为题材的画作,称是崔子范的画作。看构图的感觉和画风确实跟崔子范很像,但动物神态体态的勾勒感觉欠缺一些。”对字画有一定研究的翟女士说。后来她找了业内较权威的专家一看,原来这是一幅临摹作。崔子范确实画过类似构图的一幅作品,但画的是母鸡。这张作品便是“画蛇添足”,模仿母鸡画了两只公鸡。

据了解,明清以来,谋利者的临摹手段其实可以分为“临”和“摹”两种。“临”主要是照本画,“摹”则是在书画原作上覆上一层透明薄纸,先用墨线将原作的轮廓勾描下来,然后再在稿本上勾画,再敷上墨。流传至今,临摹最传神的当属名家的嫡传弟子,伪造者也常利用他们的画进行伪造。

油墨印刷品墨色不自然

鉴宝大会上,还有一位藏家拿了一套名家书法作品。但经专家鉴定后,是采用木版印刷的仿品。

印刷在书画造假中也极为普遍,运用高科技之后的仿真率也是极高的 。这位藏友的作品仿得不是很精致,因为作品反过来看,有明显的油迹。而真正的书法墨作,有的只是水墨的痕迹。若这个藏品采用去油技术之后,辨认率会更低。如何掌握印刷品的辨别窍门呢?很明显的一点是,印刷品的墨色深浅不自然,笔线过于单薄,墨块的灵活度、韵味缺失等。

据了解,有的印刷仿品不用油墨,而是采用墨和国画颜料。还有仿真印刷技术如日本二玄社的仿真印刷能直接把画印到宣纸上,仿真程度极高。这种要仔细辨别,着重看笔画交叉的地方,因为自然的墨汁交叉处是两次着墨,墨色重。但印刷品没有,后上的颜色也是浮在上面,可以看出来。

本报记者(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