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书画为南粤先贤馆点睛

发布日期:2014-07-10

 刘斯奋所捐《东坡先生啖荔图》。

 

  位于五仙观旁的主体场馆明年下半年正式对外开放

 

  本报讯 (记者方晴 通讯员 周小莉摄影报道)近日,定位为“岭南文化大观园”的南粤先贤馆建设取得新进展,位于五仙观旁的主体场馆将于今年底完成建设,并于明年下半年正式对外开放。与此同时,布展筹备工作亦已启动,刘斯奋、陈永锵、卢延光、方土、莫各伯、纪光明、孙戈、黄穗中等岭南诗书画名家决定把以南粤先贤为主题创作的作品捐赠该馆以示支持。这批珍贵馆藏有望在首个主题展览上向市民展出。

 

  诗书画咏贤:

 

  求形似更求神似

 

  2011年,广东省人文艺术研究会组织了141位广东省书画名家和国内世界名家,为56位南粤先贤创作了112幅先贤画像和咏贤诗书。作品以56位“南粤先贤”为题,其中有苏轼、孙中山等南粤名人,也有为南粤做出巨大贡献、但尚未为世人广泛知晓的众多贤者。为了还原南粤先贤的历史形象、确保作品真实严谨,研究会和诗书画家对每一位先贤都作了深入研究。

 

  为先贤造像,求形似更求神似。卢延光的《新理学开山祖周敦颐》傍荷塘而席,绘出《爱莲说》中对“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风骨;方土的《禅宗六祖慧能》双腿盘屈打坐入定,下书其名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刘斯奋笔下的苏轼如记载般“腰粗十围”,一手摇蒲扇,一手啖荔枝,“寄至味于淡泊”。

 

  策展人之一、广东省文联艺术馆首任馆长、书画家莫各伯介绍道,研究会邀请了诗、书、画三个领域的专家团队为作品把关,从人物画像的服饰发型到书法作品的艺术水准,从人像草图、诗词草稿到书画成品、展出都进行了反复观摩、推敲、修改,每幅作品都经历至少三次审稿。“如果作品反复修改还是不过关,我们还要换人重作。”

 

  刘斯奋倡捐:

 

  “作品找到最好归宿”

 

  “南粤先贤画像暨题咏作品展”一经展出,便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三年巡回展览后,适逢南粤先贤馆即将落成,广东省人文艺术研究会会长刘斯奋率先向该馆捐赠为展览创作的《东坡先生啖荔图》、《咏康有为》两幅作品,并倡议参与活动的诗书画名家共同响应。目前,著名画家陈永锵、卢延光、方土等已加入捐赠行列。

 

  “南粤先贤馆是这批作品的最好归宿。”刘斯奋表示,以诗、书、画三种艺术形式“跨界合璧”歌咏南粤先贤全国罕见。集中收藏于南粤先贤馆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品的艺术与社会价值。

 

  记者从越秀区获悉,南粤先贤馆是广东省大型的人物纪念专题博物馆和广州市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位于五仙观旁。主体场馆将于今年底完成建设,并于明年下半年正式对外开放。

 

  据悉,这批主题诗书画精品有望成为南粤先贤馆首批珍贵馆藏,馆方将把这批作品作为开馆的第一个主题展览,并在每年的开馆月定期展出,供市民欣赏。越秀区博物馆馆长吴丽华表示,诗书画作品可让更多市民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了解南粤先贤的生平,比纯文字介绍和人物雕塑更有“看头”。越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晓丹表示,“这批诗书画作品丰富和提升了南粤先贤馆的馆藏和展品,可让市民游客更直观地认识南粤先贤。”

 

  名家语录:

 

  把作品捐赠给南粤先贤馆,让老百姓通过诗、书、画知晓这座城市的历史,对艺术家来说,是个人社会价值、作品历史价值的最大体现。

 

  —卢延光(广州艺术博物院原院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原主席)

 

  绘画创作能带领公众真正走进历史,这是文字和摄影所达不到的效果。这次创作完全是书画家们的自觉参与,精神可嘉,反映出广东艺术创作队伍强烈的责任心。

 

  —方土(广州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从历史空间来看,这批作品不仅是一次展览,更代表着对南粤先贤的敬仰和当代人的思考反省,对岭南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纪光明(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专职副主席)

 

  一个画家的评价离不开其作品的市场价值,但艺术创作不仅仅是“钱”的事情。艺术家以艺术创作回馈社会义不容辞。

 

  —孙戈(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