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国画院藏品特展讲述传统书画艺术薪火相传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4-07-09

    这些天,正于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举办的“薪火相传——上海中国画院藏品特展”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书画艺术创作领域师徒相授的“温度”。贺天健和邱陶峰,唐云和吴玉梅、唐逸览,江寒汀和杨正新,程十发和毛国伦、施大畏,陆俨少和陆一飞、车鹏飞,林风眠和林曦明……60幅书画展品的23位创作者——先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他们既是同事,也是师生,彼此相互影响和借鉴,共同助推着中国书画艺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对照几代画师的作品,人们不难看到传统书画艺术创作传承的有序发展。同样是画中国人物画,海派人物画大师程十发以其浪漫洒脱的笔墨、明快奔放的色彩、雅俗共赏的格调而颇具辨识度,开创了20世纪中国画通古开今典范之一的“程家样”。到了他的弟子毛国伦,色彩冷暖、明暗、强弱之对比调色规律在装饰人物画创作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再至毛国伦的学生、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人物画中更多地浸润了对于人生的思考,作品跨入当代的境界。同样是画中国花鸟画,海派花鸟画大师江寒汀画得形神俱得、呼之欲出。杨正新作为他学生中的佼佼者,因多年的海外经历,在深厚传统笔墨基础上加以对笔线的重视,他的作品往往融入了一些现代构成。

  师徒相授,学生不仅从老师那里学习技艺,更从老师那里学习“艺术人格”。邱陶峰在回忆跟贺天健先生学画的日子时坦言,贺老要求学生到外地去对景写生的做法令自己终身受益。“贺老说,把你学到的皴法拿到大自然中去比较,会发现古代画家的那些皴法都是从大自然来的。范宽、石涛作品的结构都是有来历的,都是体验生活得来的,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令施大畏感动不已的,是程十发先生在1996年生病住院期间把自己珍藏的122件历代精品捐给国家的坦荡襟怀。“程先生曾说,这些艺术品都是属于人民的,我个人保管是暂时的,现在我把它们交还给人民。”

  在上海中国画院54年薪火相传的艺术历程中,师徒相授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改良发展,成为学院式美术教育的有益补充。施大畏告诉记者,画院1960年成立之初就将人才培养作为与艺术创作并列的一项任务,促使新入画院的不少青年艺术家拜入老一辈画师门下,形成新的师徒关系。今天,画院更将人才培养纳入公共服务领域,从院内传承到面向社会开放式教学。“这些年我们办中青年艺术家沙龙,以项目实践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就是在尝试打破画院‘围墙’,主动承担起培养青年美术人才的责任,为上海美术界培养一支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