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书画家冯锦屏:载入联合国史册的中国艺术家

发布日期:2014-06-28

  中国江苏网6月28日讯 半生翰墨写中华,妙笔今朝耀彩花;遒劲一龙飞纸上,方知藏入帝王家。这是联合国“世界和平教育奖章”获得者冯锦屏近年来为国家领导人赠送书法作品《龙》后,写诗所记。近日,记者对曾被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盛赞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艺术家”冯锦屏先生进行了专访。

  艰苦历练铸就独特风格

  1957年4月,冯锦屏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古城锦屏镇的一个小山村,在家乡灵山秀水和清新海风的熏陶感染下,使其对大自然产生了美的强烈追求。1968年,父亲将一本购买的《颜真卿字帖选》递到他的手里,叮嘱其要照着字帖认真练字。这是冯锦屏第一次与书法结缘,并没有产生刻骨铭心的作用,倒是作为连云港市第一届政协委员、省三八红旗手的母亲顾良珍“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教诲影响其一生,“做事就要把它做好,要么不做”的性格伴随其终身。

  真正使他对书画产生一锤定音作用的则缘于一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拜访串门。

  1975年,冯锦屏高中毕业后分配到徐州煤矿,成为一名井下矿工,由于他吹得一手好笛子,引起徐州歌舞团有关领导的关注,有心培养调入。拜访该领导时,客厅一幅狂草书法令冯锦屏肃然起敬,字尽管他不认识,但却产生出强烈的兴趣。该领导告诉冯锦屏,这是上海一位有名教授赠与他的书法真迹;同时,打开木箱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一一展示给冯锦屏。这是冯锦屏第一次接触书画艺术,奔腾豪放、飞逸洒脱的书法和栩栩如生、气象万千的绘画,令他心情激荡、热血沸腾,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由此迷上了字画。周日,他不惜三四十公里的路途,到城里新华书店搜寻有关绘画、书法的各种书籍,制订出详尽的学习计划。从此,每天清晨5~7点,晚饭后至12点,成为冯锦屏雷打不动练习书画的时间;煤矿电影院、篮球场再也见不到他那矫健的身影。他持之以恒,直至离开徐州煤矿,从未间断。

  有一天晚饭后,矿井的哥儿们找冯锦屏聊天说事,来到宿舍区排房后,同事们大呼小叫,他仍是毫无动静。大家走到窗前,往里观望,只见他全神贯注在习书临帖,臂膀上趴着蚊虫叮咬也浑然不觉。同事们面面相歔,再不忍打扰他的情趣,轻手轻脚地离开窗下。

  冯锦屏为检验自己学习书法的效果,第一次,他买了张大白纸,用墨涂黑、晾干,再用白粉写出碑帖式效果的毛体《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当冯锦屏把字幅悬挂在办公室内,同事们看后大为称赞,有的还向他求字。冯锦屏心里感到美滋滋的,甚至有些沾沾自喜。

  有一天,有个外地的老师到煤矿办事,看到这幅字后很是欣赏,但感觉缺乏力度,没有劲。当他得知书写者是矿内小年轻的习作时,认为作者是个可塑之材,仍须努力。当领导将这个信息转告给冯锦屏时,更加坚定了他学习书法的信念,决心从楷、隶、篆、魏碑、行书等基础起步。从此,冯锦屏更加注重搜集各种书法、绘画的书籍,不管厚薄,见到就买,发誓要取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冶炉自铸,那一阶段购书达数百之多。

  书法靠练,练得多字写得也多;冯锦屏的书法在当地逐渐声名鹊起。《徐州科技报》记者看到冯锦屏的字后甚是喜爱,在他的鼓励下,冯锦屏书写的行书作品:朱子28字训“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于1981年首次发表在《徐州科技报》的副刊上。不久市广电局的田姓局长就找上门来,表示可调冯锦屏到广电局去工作;如另有想法,也可为其介绍一位书法老师。冯锦屏当即表示:愿意找位能学到真东西的老师。在市广电局的帮助下,冯锦屏正式拜徐州市博物馆书法家薛林为师。薛林老师不仅教冯锦屏练习各种碑帖,更教导他要多读书,少参展,将来方有可能成为大家。经过拜师学艺,冯锦屏的诗、书均取得质的飞跃,《徐州日报》发表的《游沛县歌风台》,即是其诗和隶书的明证:兴游古沛歌风台,大风遗曲犹然在,亭阁碑廊映柳绿,满城清风剪画来。

  为取百家之长,冯锦屏发现报纸、期刊题头的字都是出自当代名家、大师,搜集报头、刊头正是学习书法的捷径,既可练习书法,海纳百川,又可开阔眼界、充实精神。他把搜集到的报纸、期刊题头装订成册,用以研习。努力就会有收获,1982年初,时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的张超曾为冯锦屏题词:莫让年华付水流;不久,又亲赴江苏接见冯锦屏,鼓励他学好书法,为煤炭文化事业做出贡献。这一年,《经济日报》开展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征文,他将这段经历写成文章,发表在1982年10月的《经济日报》上。文章引起轰动,冯锦屏每天都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封来信,很多报社给他寄来报头及介绍创刊经过的资料;新华社陕西分社的侯嘉阴一次就寄来20多个报头,激励他潜心学习;时任《经济日报》编辑部主任的詹国枢亦来信砥励:“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的……”;不久,《新华日报》以图片新闻的形式报道了冯锦屏学习书法的事迹。

  1983年,冯锦屏调入东海县曾为毛主席提供水晶棺的1065矿,从事心仪已久的工会工作。他的特长使工会各项事业如虎添翼,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为不辜负领导和同志的期望,他又将业余时间投入到学国画、摄影和篆刻中。

  1986年,经省电视台推荐,冯锦屏借调到连云港市电视台一个月。他在借调中施展了诗、书、画、印及演艺、摄影等文艺天赋,并为电视台书写、制作了大量不同风格的字幕与新奇的台标,博得领导与同事的喝彩及信任。一个月后,他以人才引进的名义从基层“调入”到电视台。

  自古道: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冯锦屏经历过煤矿井下艰苦环境的磨练,铸就了坚忍不拔的性格,在其书法和绘画上则体现出豪放洒脱骨格雄奇的风貌、气度恢宏遒劲浑厚之笔触、唯美创新造型独特之风格。

  勇于创新的书画艺术家

  2006年,冯锦屏按政策提前退休,自此他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到习书作画之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冯锦屏感到: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迈开脚步,走出连云港,才能开阔眼界,见多识广。北京是首都,人才荟萃,高手云集,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与进步。于是,冯锦屏在知天命之年,抛家舍业,北上京城,开始了人生的二次创业。

  京城对于冯锦屏来说虽属于相对陌生的地域,但它又是一个融合厚德的社会,他感觉来到首都就像找到了知音,高层面、上档次的活动应接不暇,很快即结识一帮艺术圈的朋友,大家不论职务高低,以艺会友,教学相长。

  艺术对于每一个书画艺术家来说,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冯锦屏作为一个没有受过正规美术院校教育的人来说,完全凭着个人对绘画的热爱与锲而不舍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个为世人所称道的艺术家。他不仅对国画色彩运用进行了创新,大胆使用了朱红、明黄两色,而且把装饰性带入中国画,使中国画从文人墨客的小圈子走向雅俗共赏的新天地,让没有多少中国文化背景的外国人士看懂、了解、喜爱中国的书画艺术。

  毕加索曾经说过:“画越是装饰性的越是好画。”从这一点而言,二者的思路正好吻合。冯锦屏认为,传统国画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没有任何装饰性装可言。于是,他在绘画中加入装饰性元素,使得山改变了形状,不再是简单地“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是借助绘画融入个人的见解与情感,从而使冯锦屏的国画作品带有了明显地装饰性,深受国际友人的偏爱。

  创新来自于思想。绘画大师李可染“可贵者胆”的至理名言时时激励着冯锦屏的创作。有一次游故宫时,冯锦屏总感觉有种华贵、肃穆、庄重、大气的独特沉稳风格,这种气息来自于故宫的红墙黄瓦。为此,他想:自己能否把彰显皇家气派的朱红、明黄也运用到传统山水画技法中去呢?于是他创作出以朱红、明黄为主色调,附加石青的一批作品,如《华贵图》《万山红遍》《江山秋色图》等。由于这种创新与尝试是前所未有的突破,让人有种耳目一新的豪放与热情,被人们称之为“华贵一派”。

  如今,冯锦屏的作品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赏识,江苏省电信部门先后于2004年、2006年分别发行冯锦屏绘画、书法各一套共8枚价值约800万元的《冯锦屏作品选》电话卡。外交部所属的《世界人文》画报社将他作为封面人物,向世界华人联合会、世界文化联盟等机构介绍其艺术成就。尤为一提的是,2008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海内外中国书画艺术当代名家廿人集》中,李可染、黄永玉、吴冠中、沈鹏、丁绍光、靳尚谊等大师共20人榜上有名,冯锦屏则是其中最年轻者。2011年,中央电视台出版的《名扬中国》台历中,每月介绍一位知名书法家和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其中4月份刊登的即是冯锦屏和著名主持人朱迅。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请冯锦屏题名者逐渐增多。2010年,冯锦屏为国家一级文物距今7000至1万年的最古老岩画——东方天书石刻题字。锦屏山、桃花涧等国家4A级著名景区及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紫竹林寺皆是冯锦屏题写的山名、匾额,其为宾馆、道观、碑林、书籍、刊物、画展题名不胜枚举。聘请其出任名誉职务、顾问、教授、理事的聘书接连不断,如台北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国际国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特邀画家、文化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淮海工学院兼职教授……

  志让中国书画走向世界

  1996年,韩国济州大学给冯锦屏发来书信,邀请其参加第九回大韩民国东洋美术展(中、日、韩)。冯锦屏看着印制精美、中文打印的邀请函感到莫名其妙,心想自己和韩国从未有过交往,更没有亲朋故旧,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后来考虑到“来而不忘非礼也”的古训,让韩国了解中国书画艺术未尝不是好事,即书写一幅朱子训,花14元挂号费,带有投石问路性质地寄往韩国。个把月后,韩国济州大学再次来函,阐述经过筛选,冯锦屏的作品被遴选到更大规模的美展中,故要求其再寄一幅作品参会。冯锦屏因初次涉及国际美展,积国内经验,不知深浅,真假莫测,便没理会主办方的进一步要求。不料,当年9月,韩国将冯锦屏获银奖证书及在韩国、日本美展的画册一并寄至家中,看到画册内我国知名大家亦榜上有名时,方信韩国举办美展的实情,作为文化大省的江苏,书画家入选作品者仅有其一人。当韩国举办第十回美展时,冯锦屏书、画、印均有投稿,并全部入选获奖。

  1999年,由世界和平教育者国际协会、联合国非政府组织、联合国社会经济理事会、联合国新闻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的“世界和平美术展”是联合国唯一批准的国际性美展,只给我国50个参展名额,冯锦屏有幸获得参展邀请,并获得银奖。“国际外交奖”(即银奖)。《中国书画报》在报眼位置专门刊发沈鹏、冯锦屏信息。

  2001年,冯锦屏带着20多幅国画参加首届全球华人网络美展,他那富有现代装饰风格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美国艺奇授权中心与他签署约50万美元艺术家著作权独家代理的契约,并在纽约参加了全球最大的国际艺术授权。

  以后,冯锦屏又先后受邀参加了纪念联合国成立55周年、60周年世界和平美术展,冯锦屏摘银夺金。为此,主办方称其为促进国际理解与世界和平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向其颁发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签署的“最高名人成绩奖证书”及“联合国世界和平教育奖章”。这是冯锦屏把中国书画艺术推向世界获得的最高荣誉,也是载入联合国档案的重大奖项

  2007年,冯锦屏的书画在美国加州国际文化艺术节获得美国国际艺术奖,美国总统布什及加州州长施瓦辛格亲笔为他签名祝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长期的执著追求,冯锦屏的书画艺术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分别应邀参加了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举办的多次国际美展,获金银铜奖数十次,并被美国国际书画艺术家协会聘为理事永久会员,同时寄来移民申请表,建议他永久移民美国。对此,冯锦屏则毫不动摇地说:“我的根在中国,贫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祖国大好河山,处处花团锦簇,那是我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他甘愿把自己才思情愫和祖国的秀美山川铸就永恒,并且展示给全世界。

  为了让我国传统书画艺术在世界展示它的辉煌,冯锦屏受邀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新闻署、美展主任等人篆刻印章,他的国画《桃花涧》被联合国新闻署所收藏,《枫叶满山红》为加拿大驻华大使馆所收藏,书法则为美国、法国等驻华使馆所悬挂或收藏。

  如今,冯锦屏的作品已被多家纪念馆、政府部门、国家政要所收藏,成为一个被国人认可的书画家,一个把中国文化艺术推向世界的民间艺术大家;但他仍在孜孜不倦,奋力拼搏,并表示:“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时刻弥补自己之不足,以期让中华诗、书、画、印的瑰宝在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自己也要尽绵薄之力,让中国传统在世界的文化舞台抹上厚重艳丽的一笔色彩。”


来源: 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