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墨升温 青州画廊面临思路转换十字路口?

发布日期:2014-06-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徐磊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3日讯(记者 徐磊)在山东半岛中部,坐落着一座不足百万人口的县级市—青州,这样说来,似乎并不起眼。

  然而就在这里,每年的书画成交额达到数十亿元,书画经营业户700余家,从业人员过万,让人震惊,更让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促生了这里的市场繁荣?

  为何是青州

  “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不知何时已经成为业内耳熟能详的口号,青州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从钰华市场,到青州书画艺术城,再到青州宋城,俨然已经成为山东省,乃至中国的书画重镇。

  一进入青州地界,就能感受到历史古城的沧桑与厚重。掩映在市区中的青州书画艺术城,聚集了近70家大大小小的画廊,一些画廊面积不大,但却是一屋子的“宝贝”,不乏沈鹏、刘大为、冯远、何家英、史国良、田黎明、袁武、龙瑞、陈平等一线书画名家的作品。


  
青州书画艺术城某画廊内景 中国经济网记者徐磊/摄

 

  相比城市里的快节奏,这里的画廊主生活的很惬意,品着功夫茶,在悠闲之间就赚了盆满钵满。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走进画廊,他们都会用浓重的青州方言跟你侃侃而谈。很难想象,这么小的县级市,怎么能托起这么大的书画市场?面对中国经济网记者的疑问,怡坤轩的负责人李平表示,青州市场之所以能够这么繁荣,主要因为这里是文化古城,大家做市场、推广艺术家都比较认真。

  对此,艺泉堂负责人鲁清汶给出了更加全面的阐释,他指出,因为青州原本就是古“九州”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另外,青州的书画市场氛围很好,坚决杜绝赝品,注重团队精神,也就是说有好的艺术家,大家共享,互相搭台去做这个市场。当然,这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危险就在身边

  虽然青州已经名声在外,市场份额巨大,但仍不能高枕无忧。

  因为潍坊,乃至周边的县市,比如临朐、寿光,淄博的桓台、临淄等,都看准了书画市场这块大蛋糕。比如淄博荣宝斋书画古玩城、桓台新落成的山东天承书画城、寿光近期上马的齐鲁书画艺术品总部等,除此之外,潍坊市连续数年举办中国画节,都在极力打造“中国画都”的称号,不可避免地对青州的地位产生影响。

  但一些业内人士对此并不认同,他指出,“青州书画市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多少年积累的结果,其他地区很难在短时间内超越。一些地区的画廊市场,是政府强制性建立的,不是市场的自发行为,很难聚起人气,而人气正是市场最需要的东西。”

  新水墨来了

  2013年可谓“新水墨”元年,那么,在这一市场火爆的同时,主做传统水墨的青州市场又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呢?


青州书画艺术城某画廊内景 中国经济网记者徐磊/摄

 

  其实,在青州这么多家画廊里面,经营的作品大都是传统水墨,做新水墨或年轻艺术家的画廊屈指可数。艺泉堂作为青州首家转型做新水墨的画廊,鲁清汶表示,做传统水墨走的是一种平稳路线,但可能不是“上坡路”,所以,2013年初艺泉堂开始转型,转向做年轻艺术家,开始有很多人并不理解。但随着新水墨、新工笔成为年度热词之后,大家开始关注这一块。虽然青州一直做传统水墨,但是对新鲜事物并不排斥,接受程度很高,这也是青州市场为什么能做大的原因之一。

  随着收藏群体的年轻化,无疑对画廊主的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鲁清汶表示,对于画廊而言,更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去发现艺术家,要对画廊遴选的艺术家有信心,在做学术的同时更要贴近市场,这样的画廊生命力才会更强。


(编辑:和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