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有些书法家有技巧缺文气 有些文人有书卷气又缺技法(组图)

发布日期:2014-05-25

丘仕坤 梅飞清香

丘仕坤 楷书

丘仕坤 隶书条幅

丘仕坤

  丘仕坤 1970年出生于广东蕉岭,现供职广州军区政治部,系全军书法评委,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军旅书法家、书法评论家。

  省书协副主席丘仕坤畅言书法创作:

  丘仕坤了解文字的奥妙缘自村里老者手写的春联,六七岁的他发出感叹:原来字可以这么美!从此萌生写字的热情。今天,他已经在书法的海洋中遨游了30多年,拜古人为师,创作出个性鲜明的楷书、行书、隶书、草书。著名书法家欧广勇评价他是“没有被污染的书法家”。他有什么秘诀?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实习生 郑冰慧

  上学时最喜欢书法课

  出身于农家的丘仕坤取得今天的成就全靠自己的努力,据他回忆,父亲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当了十多年的生产队长却不识字,签名都只能按手印。

  但丘仕坤很有天赋,在其他小孩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就从写春联的老者那里开启了对书法的启蒙之门。“我那时还没上学,也没识字,但看到他们写的字,觉得有种说不出来的美感。”丘仕坤回忆。

  上学后,学校开了写字课,当时学生用破碗做墨盘,自己磨墨写字,尽管条件艰苦,但每周一节的书法课仍是丘仕坤的最爱。就这样,丘仕坤迷上了书法,还经常把写的字贴在墙上,曾有写对联的老者评价他写得“很有书法格”,这更激发了丘仕坤刻苦练字的决心。

  不到20岁参展就获书法家肯定

  上了中学后,丘仕坤在老师的指点和鼓励下,进步很快。1987年,17岁的丘仕坤背起行囊进入了部队,虽然连队的生活紧张、艰苦,但丘仕坤努力挤时间临帖,背书谱,搞创作。

  “我一有时间就去书店找字帖,连队还有阅览室,我能看到很多关于书法的最新信息,这些对我的书法创作都有很大帮助和影响。”丘仕坤说。后来由于“偷偷”练习书法被领导发现,领导爱才,还特意为他安排了一个小房间练习。

  就这样,暑去寒来,丘仕坤埋头苦临碑帖,细细咀嚼传统,他对孙过庭的《书谱》,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苏轼的《寒食帖》以及隶书《礼器碑》等尤其钟情。功夫不负有心人,考上军校前,丘仕坤曾用心写出一幅隶书作品参展,在一个200多人的展览中,有个老书法家对他的字赞誉有加,这给丘仕坤极大的激励,“我当场就流泪了,我只是个不到20岁的小伙,能得到专家的认同,很不容易。”

  丘仕坤后来还报读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系统学习书法,军校毕业后,工作地点几经变换,但丘仕坤却从未放弃书法研习、创作。他还把自己的很多创作心得发表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至今已发表数百篇各类稿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丘仕坤对书法艺术的执着在2001年后得到了回馈,他的作品曾获国家文化部政府最高奖—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优秀作品奖、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全国奖”,全军第三届书法篆刻展一等奖、第八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书法创作奖,还担任了全国、全军、全省书法展评委,以及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总评委等等。

  对话丘仕坤

  不学传统难以创作

  收藏周刊:现在很多人说书法创新,在您看来,怎样才是创新?

  丘仕坤:所谓书法,就是“继承传统,发展创新,形成特色”。现在流传下来的古代字帖是最好的书法范本,他们经历了几千年的考验,这些都是最美的传统文化。我觉得传统最重要,可以说,不学传统,无从谈起。当然,创新也很重要,不过取舍是关键,我们要吸收好的养分,舍去不符合自己笔性的东西,缺失部分则用另一个法帖来弥补。如果没有自己的个性,就算你写得跟王羲之一样,也不可能超越王羲之。

  收藏周刊:您认为创新应该体现在哪里?

  丘仕坤:境由心生。要做到拿起笔一挥,写出来的就是我自己的东西,但是又有古代书家的影子。

  收藏周刊:书友尤其喜欢您的小楷书,为什么您的楷书创作风格这么鲜明?

  丘仕坤:到目前为止,楷、行、隶、草、篆各种书体,我都涉猎。小楷获奖较多,楷书、行书、隶书写得比较勤。楷书最能打造严谨结构的书体,因此我推崇楷书。我主要师承晋代名家钟繇法帖,追随王宠、王羲之等书风脉络,并将时代感融入书法创作当中。我用行书与隶书的笔意来写小楷,用拿凿子的感觉去写字,所以写出来就富有感觉、富有生命力。

  画家不精书法是文化缺失

  收藏周刊:最近有哪些大的创作计划?

  丘仕坤:以前是以临帖为主,最近几年,我会选择性临帖,以前是五年一个计划研究一种书体,现在调整为每年拿出半年的时间练一种法帖,深入研究一个名家作品,兼顾其他书体创作。今年还打算在行草书上研究文人书法,像陆游,他的行草书出神入化,像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书法也都特别棒,都要拿来临摹学习、融会贯通。

  当下有一种现象,书法家有技法但缺乏文人气,文人有书卷气却缺乏技法,这几年我想将两者结合,完善自己的书法艺术。

  收藏周刊:现在很多画家忽略对书法的研习,您怎么看?

  丘仕坤: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缺陷,有些画作甚至不题字,这说明作者对艺术作品认识不够或书法基础不好,缺少自信,因为书画作品没款是一个大忌。像关山月、黎雄才的题字,力透纸背、千钧一发,他们的传统功底好,将书画同源理解得很透彻,现在像他们这样能把书画结合得如此之好的实在不多。

  凡是自称大师的人

  都不是大师

  收藏周刊:现在有种普遍的现象,“字卖不过画”,您如何看这种现象?

  丘仕坤:在很多人看来,画画需要的时间要比写书法长,所以价值比书法高,这是一个误解。书画同是笔墨语言、视觉艺术,同等重要,造成价值不一等,应该是理念没有上升到高度的问题使然。还有作品质量方面,真正的艺术家是磨练了几十年才写出高水平的精品力作,而一些所谓的“书法家”,会写两个字就叫嚣自己是“大师”,作品鱼龙混杂,扰乱了市场秩序。

  收藏周刊:您认为“大师”的标准是什么?

  丘仕坤:凡是自称大师的人都不是大师,大师不是自己叫出来的,应该由历史定论。我不喜欢别人称呼大师,我跟朋友开玩笑说“没有活到九十岁那天不要叫我大师”。

  所以,我心目中的大师形象,首要的是年龄必须在80岁或者以上,长期创作研究艺术,因为长寿之道决定了他的淡定超脱不凡,加之艺术精进,影响深远,就值得我们学习、尊重和景仰。我经常说,对在世的艺术家作品价值不宜盖棺论定,要等到百年之后有人记起、由市场去评判。

  名家点评

  仕坤擅长行、隶,旁涉草、篆,尤工大、小楷。其练字或创作既干练凝重、淋漓痛快,又富有传统美感和时代意韵。

  —中国书协理事 王学岭

  仕坤以海纳百川之兼容的学术观点使他很有人缘,很能团结人,在广东、全国书法界和军旅书坛,也是有口皆碑的。

  —广东著名作家 王术福

  仕坤通过不懈努力迈入书法艺术,其成功处在于悟道与思考,追求脱俗出新。

  —中国书协理事 张继


本文来源:金羊网-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