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中国书法家对话英国大学生: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发布日期:2014-05-24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平(左)与旅英书法家赵翼舟(右)在伦敦对话,探讨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的“和而不同”。 周兆军 摄

    中新网伦敦5月24日电 (记者 周兆军)有人说,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最高级形式。又有人说,学会了中国书法,就等于掌握了打开中国其他艺术之门的钥匙。两位书法家近日在伦敦与英国大学生对话,他们对书法艺术有各自的理解,却殊途而同归,都希望书法在西方世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他们,一位是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平,一位是旅英书法家、欧洲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赵翼舟。他们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进行的一场对话,让英国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书法的不同流派,领略其奥妙之处。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学、哲学、美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云平说。

    云平数十年钻研书法,尤善行书和楷书。在他看来,所谓书法,简单而言就是书写的法则。2009年,中国书法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光是中国的文化财富,也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书法有三千多年历史,先后经过篆书、隶书、草书,到楷书达到极致。他还现场书写不同字体的“马”字,讲述汉字的演变历程。

    而旅英十多年的赵翼舟,更着意探索书法如何走出传统,他的作品把汉字作为文化载体,刻意张扬文字背后的意涵,独具一格。其作品有意放大形部,缩小淡化声部,强调可读、可视、有的还“可触”的特色。

    两人的对话主要围绕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之间的关系展开。赵翼舟认为,传统书法更注重形而下的部分,而现代书法看重的形而上。“换言之,现代书法看的最多的是它的森林,而忘记了树木。”

    云平说,传统书法关注的是笔法和字法,每一笔都有具体的法则,是局部的,是微观的,更注重于书写性;而现代书法,注重的是“作”,即制作,可以不强调笔法,运用汉字来制作出一幅新的作品。

    每一种现代艺术,几乎都被人们视为对传统的反叛、对经典的颠覆,在许多人眼中,现代书法也是如此。但长期寻求书法突破的赵翼舟却并不持此论点。

    “反传统?传统什么时候呆在一个地方等着你去反了?”赵翼舟笑道:宋代人、明代人在写的时候,他写的也是现代书法,流传到现在变成传统了。

    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变革、“正规军”与“游击队”……两位书法家的对话激发了现场学生的更大的好奇,一系列问题纷纷抛出。

    一名学生向云平提问:创作时更注重过程还是更享受结果?云平说:这二者其实是相互关联的。首先要产生创作的欲望,在书写过程中,根据笔墨产生出来的效果,会把这种感觉放大,最后产生的可能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作品。

    抛给赵翼舟的问题更加刁钻:传统书法可以追溯流派,现代书法有正宗吗?赵翼舟哈哈一笑:“我没有流派,没有派别。传统书法是正规军,我们就是游击队。”

    话虽如此,但赵翼舟坚持认为,现代书法必须基于传统书法的功力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脱离了汉字,就是怪异,就是胡说八道。“我经常跟云平学习,他是我的老师和兄长。”

         而云平说:我也经常向赵翼舟学习。因为书法的发展是不能脱离时代的,现代西方美学的东西,需要中国书法去参照,逐渐认识到现代美学的价值。

    他认为,汉字的规律是他们两人共同遵循的,他们都讲书写的功力,都是在一张纸上表现美。“不同的是,我的表现‘守’,赵翼舟是‘放’,是无拘无束。”

    一场师兄与师弟的对话,一次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没有相互攻击,多的是相互尊重,对彼此艺术理念的温情与敬意。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场对话也恰巧折射出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和而不同”。


(原标题:两位中国书法家对话英国大学生: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