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奇谷:中国水墨 不应服务西方艺术逻辑

发布日期:2014-05-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晓红

⊙见习记者 陈晓红 ○编辑 陈羽


  “我要用毕生的精力,找到水墨画的新语言!”蒋奇谷已年近花甲,却仍在孜孜以求。早在1980年代,他就活跃于上海画坛的“八五新潮”中,一度放弃水墨转向油画、装置乃至新媒体;在远赴美国求学后,他却又重拾水墨,开始了对中国绘画传统精神的探索。 “当代水墨热”因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于去年末举办水墨热而达到高潮时,他一方面撰文质疑,一方面却又大声疾呼:“回到水墨画!”细究之下,原来两者并不矛盾。

  新山水作品首次亮相

  在上海凤凰艺都空间举办的“结庐在人境”当代水墨艺术展上,蒋奇谷参展的四幅山水作品引起了观众的注意。

  在两幅横构图的作品上,艺术家采用经过切割的画面制造出传统绘画中长卷的视觉效果。画面固然透出传统山水画清新雅致的气息与简约宁静的意境,但在构图上却罕见地采用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构成原理,与中国古人散点透视、峰随路转的传统截然不同;技法上也放弃了传统山水画会采用的“勾皴点染”,反而采用灵动的书写线条,一笔一线、一点一墨地勾画出一个飘逸而充满意趣的水墨世界。

  另有两幅斗方山水作品的构图也颇为独特,并没有采用传统山水画的三远法构图,而是从俯瞰的角度将山、水、云、树画在中央,产生一种悬浮的效果。与那两幅长卷相似,画面中也没有传统山水画中常见的楼台亭阁与高人仕女。对此,蒋奇谷对记者说:“我想营造的是从宇宙俯瞰大自然的效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蒋奇谷表示,这是他新创作的山水作品在内地的首次亮相。他表示,在西方绘画中有风景,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则有山水,山水画与风景画的差别在于心境,因为山水所表现得不是“风景”,而是“心境”。他还表示,山水既然要表现心境,画家们的任务就是“造境”而非“造景”。他还打趣道:“我的名字奇谷这两个字,意思是奇异的山谷,简单地说就是与众不同的山水,也是与众不同的"心境"。”

  给“当代水墨热”泼冷水

  早在1980年代就旅居美国的蒋奇谷,于当前艺术市场的这波“当代水墨热”算是新面孔。不过,在艺坛上他早就是一位风云人物:2008年国内第一个邀请海内外学者专家共同研讨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学术峰会“中际论坛”,他就是牵线人。在他与中外学者的交往中,当代艺术始终是主要话题,其中自然也包括近年来的当代水墨热。当这股热潮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去年年底举办的水墨展上登峰造极时,蒋奇谷在中国批评家云集的艺术网站“艺术国际”上撰文对展览提出了质疑。其实,在大都会的展览前后,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巨头在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都竞相推出中国当代水墨的拍卖与展售项目,还引发国内拍卖公司在大洋彼岸也掀起了一股当代水墨热潮,海内外资本蜂拥而入。对此,蒋奇谷在这篇名为《水墨艺术——当代艺术话语权与资本游戏》的文章里,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

  首先,这个展览的策展理念,是根据西方当代艺术的逻辑,完全符合西方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强调的并非中国艺术的逻辑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实际上是“颠覆”,就是要否定之前的艺术传统并与其彻底决裂。因此,参展的中国艺术家们又一次被选择,成为西方意识形态和艺术逻辑服务的“他者”。而这正好表明中国的水墨艺术并没有自己的话语权。

  其次,这是又一场中国当代艺术的“游戏”。虽然这场“游戏”以“水墨”为名,但规则与其他游戏一样:“玩家”尽是“会员制”,他们手里的“筹码”便是已经被选择中了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们的作品;“游戏”的目的就是“会员”们通过“展览”将他们手里的“筹码”加注更多的经济价值。

  我们要回到水墨画

  “水墨在全世界活跃起来,但是却乱象丛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应当抓住传统笔墨的精髓。”在揭露西方艺术圈学术与市场共谋“游戏”的同时,蒋奇谷认为当代水墨的出路是“回到水墨画”:“第一,水墨艺术不是水墨画;第二,水墨艺术没有给水墨画带来促进和发展;第三,我们要回到水墨画。”

  笔与墨正是蒋奇谷强调的精髓。而蒋奇谷的选择绝非偶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上海师范学院学画时,他就学国画,与水墨结下不解之缘。不过当时他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像众多的年轻艺术家一样热衷于现代艺术的探索,就是想做一些反叛、刺激又好玩的尝试,创作了系列抽象画作品,还在1985年尝试音像装置等现代艺术的媒介和手法,与另一位年轻艺术家一起举办了独幅画展——“天葬”。

  赴美留学后,蒋奇谷在芝加哥艺术学院从事装置和表演艺术、观念艺术的创作。尽管如此,最终让他在芝加哥艺术学院谋得教职的,却是他一度放弃的水墨艺术。水墨艺术不仅成为他与学生们交流的媒介,也让他认真思考自己作为中国艺术家的文化身份与创作道路。他说,放在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的水墨画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是以水墨精髓找到自己在全球的文化身份。于是,他又“回到水墨画”:首先是在人物画领域探索,针对徐悲鸿引进西方写实主义改造水墨画进行再改造,通过重新学习研究西方雕塑中的人体艺术,去寻找水墨表现人体的新途径,创作了《仿米开朗琪罗》,《仿罗丹》等作品;在花鸟画领域,他也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成果,创作了瓶花系列。

  据蒋奇谷透露,目前他的水墨画探索集中于山水画领域。他表示,山水画拥有近远、平远与高远的三远格式,可以让画家与观众“神游”,是中国传统水墨中最高深的领域。如今,他创作的山水作品打破了这个传统,还将花草画在山水的正面,形成近小远大反差透视的新画法,但仍然将山水作为体现艺术家精神追求的理想境界。正如他所说的:“水墨画的特性要求对传统的掌握,而不是简单否定或简单回归,所以画水墨极具难度和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