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人生 从60岁开始

发布日期:2014-05-19

    一位老人的“绿色恋情”

  面前这位神采奕奕、慈眉善目的老者很难让人与“耄耋”二字联系在一起,“其实练书法就是运动,我都写了20多年了!”老人笑眯眯地,一边说,一边招呼着记者在沙发上落座。记者抬起头,看到客厅四周琳琅满目的书法作品———这真是一位勤奋的老人啊!这位老人,就是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广运先生。

  82岁的刘广运先生依然很忙,他接待访者时气定神闲,但实际上,是刚刚风尘仆仆地从宁夏银川回到北京。4月26日,宁夏银川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展,展览的名称叫做《地球绿飘带公益书法展》,不少人慕名前去欣赏。因为在此次展览之前,3月12日河北秦皇岛开幕的那场同名展览,已经声名远扬!刘广运先生告诉记者,《地球绿飘带公益书法展》旨在用书法的形式弘扬绿色生态,这是他今年的一个巡展。

  1978年,在中国北方开始实施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即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这个工程时至今日已经持续了36年,36年中,无数林业人为之奉献着他们的热血和青春,谱写了中国林业生态建设上的一首史诗。去年9月26日,在该工程实施35周年之际,新华社发表长篇通讯《“三北”造林记》,以万言文字讴歌了三北人民在这场建设生态文明中的艰辛历程和感人事迹。撰写文章的人不会想到,在看过这篇通讯后,刘广运,这位在林业战线上奋斗了60多年,曾把一生中最美的时光奉献给“三北工程”的老林业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激情涌动,欣然命笔,以书法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这篇通讯。“三北防护林工程贯穿我国北方13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到现在为止,工程搞了一半,成果显著。通讯中介绍的一些造林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我看了以后深受感动。于是,我就用六尺宣纸写了106张,把整个文章都写了出来。展览的时候,为了突出英雄模范,我还在中间加上他们事迹的简介。”刘广运说,这就是这场《地球绿飘带公益书法展》的由来。

  一篇文章,一个主题,106联书作,这种新颖独特的书展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展厅内,苍劲古朴行草书体,配以造林英雄的先进事迹介绍,相得益彰。而透过这一幅幅力透纸背、铁画银钩的作品,无声无息的造林英雄的光辉形象被一一展现给世人,使观众沉浸在一段惊天动地、史无前例的人类治沙造林史中……这是银川书展上的情景。一位参观者在留言中这样写道:欣赏这样的书法作品,犹如阅读一本好书。

  刘广运告诉记者,万余字的行草书法作品,是他历时3个月的创作成果。“星移斗转,3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少男少女已经鬓发斑白,一些人随风而逝。但纵使头发斑白,依然痴心难改……”他一边解释他的书法作品,一边念诵着通讯中感人的语句,好像回到了热血满怀的壮年时代,神情中有一种悠然的神往。

  “我从1953年就开始搞林业,干了一辈子林业,很有感情,放不下。我也很喜欢书法,过去在工作岗位上的时候就很喜欢。我们成立了一个林业书法家协会,就是为了更好地用书法这种传统文化形式来宣传林业,我的书法大多是按照这个方针去办的。现在,用书法这种形式宣传林业、宣传生态文明对于我来说比较合适,因为只要手不抖,只要能写,到什么时候我都可以继续工作。”他说。

  刘广运先生喜欢书法艺术,是从年轻时代开始的,尽管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么多年里,他腾不出时间练习。他指着客厅墙上的一幅署名岳飞的碑拓说:“这是我上世纪50年代到徐州云龙山,从兴化寺的地摊上买的,当时一看到它我就很喜欢,特别是最后一句‘有志者事竟成’,花了5毛钱把它买回来。‘文革’中丢掉了那么多东西,但它一直跟随着我,完好无损。”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古话,可以说,概括了刘广运的书法艺术之路。他告诉记者,虽然年轻时代就喜欢书法,但实际上真正孜孜不倦地追求书法艺术,是从1992年以后才开始的:1992年底,刘广运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1993年到政协担任八届政协常委。他开始有时间关注一点自己的兴趣爱好,于是,他给自己提出一个要求:每天练习书法!开始的时候,他练习书法全凭一股兴趣,信心不大,练过一两年以后,觉得进步很小。那时正值八届政协期间,常委会上经常能见到启功先生。有一次春节团拜会,他又和启功先生坐在一起,就向启功先生感叹,年龄太大了,再练也练不出什么名堂了。启功说,你根本不大,信手在请柬上写了“右军暮年,其书多妙”八个字,递了过来。这件事对暮年学习书法的刘广运是个不小的鼓励。

  “我练习书法,是从《兰亭序》开始的,一开始是临摹,‘永和九年……’,写完一句再写下一句,从头写到尾算是一遍。写过100遍以后,撇开字帖,觉得自己还不行,写得不像,老是在原地踏步。于是想了个办法,把每个字练100遍!永,练100遍,和,练100遍,九,练100遍,年,练100遍。全部写过之后,再来一个100遍。两个100遍练下来,这回,觉得比前面大有进步了。”刘广运先生笑眯眯地说。

  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分小组讨论中,刘广运还常和另一位书法大家刘炳森先生一个小组———那时开常委会常把农业界和文艺界分到一块儿,会下两人常常谈论书法。刘炳森说,写书法为什么进步不快?你得交流,不能光自己练。怎么交流?一是要经常请教别人;二是有书展、搞笔会要常参加,与其他人相互观摩、切磋。听了刘炳森的话,以后凡知道哪有书法展和书法大赛刘广运就送作品,见到老师就请教。

  有一次,政协委员视察团到黑龙江视察,团员中有书画家王成喜委员,坐火车一路到大兴安岭,时间较长,他就和王成喜闲聊,向王成喜请教写字的经验:我练书法怎么老是不进步呢?王成

  喜说,你已经有功夫了,再往下,可以从你喜欢的、认为比较好的贴中选100个字出来,反复练习。你能把这100个字突破了,书法的水平也就提高了。回到北京后,刘广运马上行动,从《兰亭序》和文征明的行书里选出200个字!他说:“王成喜不是说突破了就会有很大提高嘛?怎么算突破,怎么算不突破呢?标准他也没讲。我就想,那就多练吧,熟能生巧。我把这200个字,每一个字写1000遍,花了一年时间。写完后,自己和前年写的比较了一下,的确有所不同。”刘广运说,又有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从行书起家,字比较软,总有功力不足的感觉,于是想补习楷书。于是,他报名上北京市老年大学,在老年大学学了两年楷书,一年草书,一年隶书和一年篆刻。中国书协举办的培训班他也报名学了一年。2000年以来,中央办公厅文津俱乐部的“文津书画研究会”,请他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职务,每一星期有一个下午的书画讲座,请著名书画家授课,他也把这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抓住,特别是教书法的陈嵘琚教授,有一次他专门手把手地跟陈教授学习了10天。还有著名书法家权希军先生,两人经常见面,彼此交流书法的心得,一直到现在……

  在66岁的那一年,也就是学习书法的第五六年,有一件事对刘广运的触动很大,让他把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上升到“事业”的高度。那一次,他去拜访书法大家冯亦吾先生,冯亦吾看过他的两幅行草后,对他说了三句话:“第一,你写的很有功夫;第二,你写的很流利;第三,再提高就难了。”刘广运问,为什么这么说,再提高怎么提高?冯先生说,再提高就要学习理论,学哲学、学史学、学文学。刘广运说,那我不行了,我都66岁了,学不了这些东西了。冯先生说你还不大!人的一生可以分三个阶段,30岁以前是学习阶段;30岁到60岁是职业阶段;60岁以后才是事业阶段。刘广运说,我都退休了,还谈什么事业?冯先生说,正是因为退休了,才有时间和精力做你喜欢的事情,才更容易成功。去拜访冯亦吾先生的那一年,冯先生已经96岁了,他是位老教授,因为“文革”的耽搁,直到70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著作,而到他96岁的时候,他已经出版了20本著作!刘广运说:“冯先生‘60岁以后才是事业阶段’的说法,对我的启发很大,书法这项‘事业’,我就是从60岁开始起步的。”

  在4月26日《地球绿飘带公益书法展》的开幕式上,国家林业局原党组成员杨继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从书法艺术和生态建设两个角度称赞书展“意义非凡”。主办方还宣读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张思卿的贺信,对刘广运以书法的形式弘扬生态文明给予了充分肯定。在采访中,刘广运告诉记者:“开展之前我向张思卿同志汇报了书法展的有关情况,他看了我写的《“三北”造林记》说,你这可不简单。”“今年我已经82岁了,余生不多,但在书法艺术上,仍想继续钻研。一方面是弘扬祖国的书法艺术,一方面以此为宣传绿色文化、传播生态文化、传播生态文明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刘广运说。


编辑:罗韦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