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字画课堂:山谷书法钩沉录(13)

发布日期:2015-08-11

第十二讲晚年书风形成的关键之作——《阴长生诗并跋》

《阴长生诗并跋》(左下图为局部),见于国家图书馆藏《秋碧堂法书》卷六,拓本28页,每页30.5厘米×14厘米,正文311字,跋123字。跋文如下:

忠州丰都山仙都观,朝金殿西壁,有天成四年人书阴真君诗三章。余同年许少张以为真汉人文章也。以予考之,信然。因试生笔,偶得佳纸,为抄此诗,以与王泸州补之之季子。观阴君所学,守尸法耳,犹须择师,勤苦如是,乃能得之。何况千载之后,尚友古人,求知道德之工宰者乎?绍圣四年四月丙午,黔中禅月楼中书。

这是山谷大字行楷书风格嬗变之际的一件重要代表作,也是一件流传有绪且历来受到人们激赏的作品。考之文献,则如明汪珂玉《珊瑚网·书录》、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等均有著录,陆游、赵孟頫、释明瓒、王鏊、文徵明、陈以光、李东阳、吴宽、都穆、翁方纲、武仁、郭尚先等一大批名家有题跋赞语。如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一》嘉定八年(1215年)所作跋云:“石刻在夔州漕司白云楼,黄书无出其后者。”清杨恩寿《眼福编·二集卷六》载此作真迹后元明数家跋文,其中赵孟頫称:“观于湖上雨花寺,此老绝笔也。”释明瓒称:“涪翁字珍逾珙璧,似此作生平有几?”一致推重此作。

从诸家题跋来看,此作早在宋代即有石刻拓本流传,明清时翻刻版本不计其数。此作原件至清代尚存世,康熙年间归大收藏家刘清标,并以之刻入著名的《秋碧堂法书》。此后,真迹不知去向,目前所见以国家图书馆所藏《秋碧堂法书》清康熙刻本拓片为最佳。

山谷此作书法内容为汉阴真君诗三首。从跋文可知,此乃用佳纸试生笔书赠其好友泸州太守王献可之作。时王献可遣其季子远从泸州来黔州礼山谷,山谷因大书此作回赠。该作以其佳纸、生笔和良好的心境一气呵成,其用笔之提按起伏借新笔锋颖而传达纸上,故一派生机盎然。山谷自绍圣初黄龙山中参禅悟道后,人与书艺俱大变。细玩此作不难看出,正是从此作开始,山谷大字行楷书开始形成晚年书风特点。它与前期书风有极为强烈的对比:

笔法:由平实、秀逸,绝少伸手展脚,变为起伏跌宕、老辣苍劲,伸手展脚成为最具特色的一种笔法语言。

结字:由偏扁平、宽绰(近于颜字)变为修长险侧而中宫紧缩、四围开张(呈辐射状,近于柳字)。

章法:由相对平稳、变化不多变为参差错落、变化奇巧。

启功先生跋此作谓:“黄书全用柳诚悬法,而出以动宕,所谓字中有笔者,亦法书之特色也,柳书必大字始极其笔势,小字虽《金刚经》亦拘挛无胜处,黄书亦然。此帖用笔能尽笔心之力,结字能尽字心之势,亦书家之一秘焉。”启老除没有注意到山谷早期书风更近颜书特色外,其余所言皆极精彩。(13)

1号字画网书法专题:http://www.1zihua.com/gallery-13-gr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