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宁元书画珍品(组图)

发布日期:2014-04-23

唐宁元书画珍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册(赵孟頫)?

朱熹书翰文稿卷


  朱熹、陆游、文天祥之作

    这三个人不用介绍了,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朱熹本人因理学著名,被后世学人奉为圣人,所以他的真迹一字千金,相当珍贵。这次展出的有他写给朋友的信札以及抄写的《大学或问诚意章》。

    大诗人陆游的这幅作品写于他80岁高龄,后收录于他的《剑南诗稿》,是陆游自己书写的自己的诗,自言用友人赠送的毛笔写成,颇为得意。

    而文天祥的《木鸡集序》书写其对山河的热爱。目前留存的文天祥的墨迹只有三件,他本人是状元出身的文士,文采和书法在当时都相当突出。

    中国书画有自己的文艺特点—书写者都是社会上层次最高的精英(陶瓷、织绣等均不是),书画家往往又是大学者又是文学家,这使得他们的作品有很深厚的底蕴,表现力很强,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书画在中国艺术史中地位更重要的原因。

    徐禹功《雪中梅竹图卷》

    同样是徐禹功唯一传世的孤本。此人以画梅花著称,梅花本来就是文人特别喜欢的题材。梅花的画法有自己的传承,他是这个传承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人物。所以这件他唯一的作品就显得极其珍贵。

    水墨绘修竹三竿,梅枝绽放,绢地染墨,以示雪压枝头。浓墨写枝,细笔勾花,笔势潇洒。在竹节之中书有“辛酉人禹功作”六字单款。对其书画,尚有赵孟坚题跋云:“初不知禹功之能也,今观悟悦愿师所藏徐君禹功之作,盖于诸人之外,最得逃禅之体,惜余前未闻知,后人吟更清,岂可少之”。

    此卷后有宋扬无咎行书《柳梢青》十阙,并有元吴瓘《梅枝图》及吴镇《梅竹图》,俱为佳构。卷前有乾隆题诗引首,后有明杨循吉、徐守和等跋。

    因为展出场地有限,后面的部分都没有展开。但熟悉中国美术史的人应该知道,即便是序跋,每一件也都价值连城,而在这幅珍贵的画作中,全都退为配角,可见其重要程度。

    ·特别关注

    为什么会是辽博?

    此次展出的36件作品,有32件来自辽宁省博物馆。他们为什么这么牛?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宝贝?

    这得从清朝乾隆皇帝开始追溯。

    自古中国的字画流传就一直有宫廷收藏和民间收藏两大途径。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珍贵的书画作品,在乾隆皇帝之前,大多散落于民间的一些大收藏家手中。到了乾隆皇帝时期,他喜欢艺术,自己喜欢画画写字,而强盛的国力又提供给了他经济基础,手下也有一大批文人把关,所以他动用国家的力量,将唐宋元的一些书画作品尽可能网罗到了宫中。乾隆皇帝专门将这些藏品整理、归档、点评,编了一本对今天来说非常重要的集子《石渠宝笈》,这册书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一共44卷,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作为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旷古巨著,书中所著录的作品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所有作品,而负责编撰的人员均为当时的书画大家或权威书画研究专家。《石渠宝笈》经过初编、续编、三编,一共登录藏品7000多件,而这些书画作品全部藏于当时的皇宫内。

    到了1911年,清朝灭亡,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他当时被允许继续住在宫中,可以保有自己的财产。但溥仪觉得这并非长久之计,皇宫也不可能久住,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每天他将弟弟溥杰招入宫中与自己一起读书,走时就按照《石渠宝笈》中藏品的重要程度,拣一些方便携带的手卷、册页让溥杰带出宫中藏好。这个活动一共进行了半年,按照统计大概带出去1200件书画作品。

    1924年,溥仪被赶出宫后,将这些东西放在天津。此时因为他生活遇到困难,又想要复辟,陆续卖出了一些书画,这批字画也就开始散佚。1931年,日本人把溥仪接到长春建立伪满洲国,这批东西也就跟随一并运到长春,放入当时皇宫中的二层小白楼中。据史学家称,这些书画都被统一装入木箱中,在接下去的十多年间没有被打开。直到1945年,日本人投降,伪满洲国也跟着倒台,原先看守小白楼的人都逃散了,箱子被敲开,又损失了一些字画。

          1948年,东北最先解放,随后成立了东北博物馆,这也就是现在辽宁省博物馆的前身。这些在迁徙中多次散佚,但最终保留下来的书画就被统一纳入了辽宁省博物馆的收藏中。

    据董宝厚介绍,目前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清宫散佚作品有200余件,其中进入《石渠宝笈》的有160多件,而且许多是清代的字画。这次集中拿出了32件唐宋元作品,已是相当大的规模。32件展品中,有30件是国家一级文物,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展讯 展览名称: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

     展出地点: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

     展出时间:4月18日-5月18日


 本文来源:申江服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