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画廊里的胡琴声

发布日期:2013-08-29

    连日来,梅派青衣周燕萍都在上海京剧院排练厅紧张筹备。9月1日至2日,“上海燕萍文化艺术工作室成立十周年”纪念演出将在天蟾逸夫舞台举行。

  翻开演出节目册,不管是第一天的优秀折子戏专场,还是次日的名家名段交响音乐会,周燕萍都出场不多,反像个“参演嘉宾”。“很多民营院团当家人都痴迷于自己唱戏,但我恰恰不是。”周燕萍说,“十年探索,我们发现以周边产业盈利‘倒贴’主业行之有效。发展的机遇,不在于我唱多唱少,而是如何让剧团向多元经营转型。”

画廊里厢唱京剧

  节目册的背面,是画家陈九所绘的戏画《白蛇传》。画中,人物抽象变形,许仙、白素贞、小青三人脸上均是空白。“戏曲与
国画的共通之处,大概都在于写意,这也是我开画廊的一个考虑。”周燕萍说。在国画家中,有不少爱画京剧画,周燕萍通过演出与他们结缘并开始习画。2009年,在几位画家的鼓励下,周燕萍在上海马戏城对面租下场地,开起了画廊。自此,排练厅里挂着画,画廊常传京剧声,销售画作与弘扬京剧都成了周燕萍的工作重点。

  这一跨界,引起了五角场800艺术区董事长郑巧斌的注意。商谈之后,周燕萍将工作室搬进了800艺术区,在经营画廊的同时,开设京剧写真业务,并开始固定举办“周周演”。“现在,有一大批画家把画放在我这里卖,我也能赚到一些钱,成了京剧演出与活动的资金。”周燕萍说。

  据说,也有戏迷要买周燕萍的画,但她卖得很少。“难得有几张画得好的,实在不舍得卖。但有时候也安慰自己,卖了钱补贴剧团吧,2000块也行啊,能添一点是一点。”

进园区弘扬国粹

  办画廊尝到甜头,周燕萍在开发副业上动的脑筋越来越多。

  有一次演出,一位票友向周燕萍提出,“周周演”节目虽然不错,可演出场地实在太过简陋,连个正规剧场都算不上。与郑巧斌协商之下,周燕萍将工作室所在的大楼一层租了下来,打算重新装修,改造成一个多功能剧场。

  “杨浦区有12所小学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子女,我与区领导商量,可以做些京剧进校园的活动。”周燕萍说,“而筹备改建的多功能剧场,也将申请一个演出许可证,未来着重打造少儿京剧互动活动与培训班。”有感于上海各剧场租费之高,周燕萍下定决心:这个剧场,一定会以最低的租场费用向全社会开放。

  在杨浦做得热闹,周燕萍也没忘记在徐汇寻找机遇。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她认准了位于田林路的SVA越界创意园。“我想在这里做一个常驻的‘解说京剧专场’,半小时演戏,半小时解说,还有互动、教学,甚至定期举行京剧比赛……”

磨刀不误砍柴工

  开发周边产业,会不会影响剧团主业?周燕萍十年来走过的印迹,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1999年来沪创业发展的周燕萍,在2003年创办了上海燕萍文化艺术工作室,新编京剧《道观琴缘》荣获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二等奖,成为民营剧团中唯一获奖者。2009年,徐汇燕萍京剧团挂牌,至今仍是上海100多个民营院团中唯一的京剧团。2010年,燕萍京剧团的新编京剧《黄道婆传奇》上演,名噪一时,并为剧团带来了大量荣誉。2012年,她又推出并主演了新创剧目《涅槃之夜》,启用上海京剧院演员班底……

  在周燕萍看来,民营京剧团船小好调头,走出专业大团换一种活法,目的依然是弘扬国粹。“当时从上海京剧院二团出来‘单干’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但这么多年下来,他们渐渐理解并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