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处理,最后两天”-郑州城南路书画街面临拆迁

发布日期:2013-08-28

   它形成于20多年前,专营书画、瓷器、古玩等,在省内外都叫得响

  为保护商城遗址,仿古小屋面临拆迁 目前大部分商户已迁至唐人街文化广场

  20年成就一条具有文化氛围的名街,在郑州很少见。为保护商城遗址,以书画、紫砂、玉石交易为主的城南路商都文化街,经历三次拆迁风波,终于动真格的了。

  街·道

  商都文化街因遗址保护而兴

  如果在郑州寻找一条具有文化氛围的街道,那么,城南路就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在这里,无论是普通的商品画,还是明清、现当代珍贵字画,都能找到。这条全长不到1.8公里、宽15米的街道,因背靠商代城墙遗址,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嬗变,成为郑州文化街的代表。

  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却是另一番模样。郑州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有关负责人汤丽萍,从事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工作已经25年了。据她描述,以前在城南路的北侧、城墙脚下,有大大小小的垃圾堆、废品收购站、旱厕以及违章建筑等,城市回流户紧挨城墙生活,废水、垃圾、下房土随处可见,城墙被不断蚕食。

  为保护古城墙,经过市、省、国家数十次的专家论证,《郑州商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在1992年被国家文物局立项。两年后,郑州商城遗址首期保护工程即商都文化街正式开业,一整排仿商建筑成为郑州别样街景。

  商都文化街开创了大遗址保护的先河,这种“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的思路也被国家文物局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城南路的名气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被圈里圈外的人广为传颂。

  街·语

  仿古小屋即将变身草坪

  不过,城南路近20年的辉煌在今年戛然而止。

  一个多月以前,这里还是古色古香的玉石字画一条街,现在,几乎变成了砖石瓦砾遍布的废墟。路北竖起一排蓝色围挡,20多家店铺过半被夷为平地,余下的都写满了“拆”字。一位白发老太太把三轮车停在围挡出口,四处找寻被丢弃的门框和宣纸。

  商户们有的在往卡车上搬字画和瓷器,有的在收拾屋内残留的柜台,屋外的树干上挂着一个牌子:“字画处理,最后两天”。三三两两的商户聚在一起,聊东聊西。

  在尚未拆除的仿古小屋墙壁上,贴着一张拆除公告,上面写着“由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商城遗址)保护需要,将建筑物限期拆除”、“本通告张贴之日(7月23日)起5日内,限期搬离,否则将承担一切后果”。

  记者从郑州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了解到,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规划,此处将进行绿化、建围栏,工程结束后,城垣本体将得到全面的展示。

  一个多月过去了,仍有几家老店守在原地,迟迟不肯离去。

街·店

  在这里,十年以上的老店比比皆是

  老张店里的墙上挂满了国画,地上摆满了瓷器,他的帮手正在整理杂物。听见动静,老张从里屋的沙发上起身,往店里看了一眼。

  老张已经在此经营书画生意20多年了,不装裱,只卖瓷器和书画。即使不及老张经营那么久,城南路北侧的经营者也大都做了10多年生意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商都文化街的名气打出去以后,包括古玩城、淮河路等都有商户转战此地。

  “商家在市场里做生意,受营业时间的限制,而在文化街却很自由。”古津堂老板许小勇从无锡书法艺专毕业后,就在此投身字画行业,至今有10多年了。

  在这条街上,或装裱字画,或专营字画,或卖文房四宝,或经营紫砂玉器,几乎每一位老板既是爱好者又是经营者,店铺10多年不曾易主。

  城南路装裱工艺省内外叫得响

  一张撕开的纸,把它严丝合缝地粘上,这样的手艺在城南路就能找到。装裱、揭裱、修复、洗画(除尘)、挖款(去掉纸张上的墨渍)等传统工艺,在这里都很常见。

  古津堂老板许小勇说,城南路的装裱工艺是在省内外叫得响的,他曾裱过齐白石的画。刘绍朋则从16岁就开始做这一行了,至今已有11个年头。他说,何家英、范增、刘大为的书画作品他都曾过目。

  对于装裱师来说,装裱一幅作品,至少需要一周,时间长了就得一个月。也就是说,即使是名贵书画,也需要在装裱师那里存放一二十天。

  “手艺好,做得久了,就会在圈内形成良好的口碑,别人都会信任你。”刘绍朋笑着说。

  “不是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城南路装裱手艺绝对在省内外叫得响。”许小勇说。

  画廊老板:开画廊不是一夜暴富

  与城南路北侧的普通书画店比,路南侧近10家画廊显得较为清静,不是生意不好,而是这里都是中高档书画玉器经营场所,出手一件就得成千上万元。

  老刘的画廊也开有10多年了,古朴、素雅、大方,大堂四周挂着张謇和陈立夫等人的书法作品,而他更多的作品则是晚清时代的。

  “做画廊的门槛比较高,没有眼力的人是做不好的,也不像外行人想象的那样都是一夜暴富。”

  老刘说,前几年,当代书画作品市场异常火爆,其价格曾在2011年达到顶峰,像击鼓传花一样,一幅普通的字画也会炒到数百万元,但是当泡沫破灭时,就会明白,市场价值并不完全等于艺术品价值,手里的东西卖不出去,现金流就会受到极大影响。

  而对于艺术品的把玩,则需要眼力,老刘说,一靠天分,二靠切肤之痛。

  “过手的东西再多,都是商品画,不招眼,就练不出来眼力。而且,如果没有受过骗,走过眼,你也不可能练成火眼金睛。”老刘抿了一口茶,两眼直视门外,像是在回忆过往经历。

  街·心

  大部分商户迁至

  唐人街文化广场

  城南路将重新定义,商都文化街的耕耘者无不感到惋惜。

  商户王娟说,2013年4月,他们突然接到通告,三个月后商都文化街的仿古建筑群全部拆除,而那时,他们刚交完第二个季度的房租。

  “我以为这次还会像以前一样,雷声大雨点小,谁知道喊了两次‘狼来了’,这回终于来了。”王娟说,在2004年和2008年,都曾以保护遗址为由要拆除这些房屋,最后不了了之。

  “这些房屋是离城墙近,但是从实际效果看,保护得很好。”古津堂老板许小勇认为,用草坪保护城墙,不切实际。

  如何保护遗址,郑州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有关负责人汤丽萍认为,国家审批过的规划方案不尽完美,“比如要展示城墙原始面貌,可有选择性地展示,拆掉几间仿古建筑即可,毕竟城南路20年的文化氛围太难形成了。”

  由于是公房,遇到拆迁,商户只能自寻出路。目前,大部分商户都搬到了商城路和英协路交叉口附近、尚未开业的唐人街文化广场。许小勇希望有一天重回城南路,但没了商都文化街的氛围,城南路会变成什么样子,它的影响是否还会随商户转移呢,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