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字画课堂:解密《祭侄稿》(15)

发布日期:2015-08-11

第五章自运示范

此处的作品是笔者2004年创作的《行草沈周诗册页》(下图为局部)。作品写在绢上,墨是研磨的,共八开,尺寸是纵38厘米、横28厘米。内容是笔者平素喜欢的明代山水画家沈周的诗。这件作品是笔者在一种很闲适的状态下写成的。笔者喜欢沈周的画和诗是因对他所表现的那种闲适感的钟情——清旷而淳厚、优雅而从容。笔者的行书创作也追求这种意味。

  

   

这件作品距笔者第一次接触《祭侄稿》已有17年了。这期间笔者当然不只学了《祭侄稿》这一种行书字帖,书法的精神面貌也在不断地改变、深化。而这件作品中所透出的《祭侄稿》(更准确地说是颜字)的味道依然浓烈。这既令笔者欣慰,更证明了《祭侄稿》的恒久魅力。在笔者的书学道路上,颜字是“第一口奶”,也是笔者常备的“保健品”,更是笔者的“本钱”。可以说,没有颜字的根基,笔者就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去追求沈周式的闲适。闲适从忙中出,灵动从厚实出,优雅从刚猛出,从容从刻意出……这是笔者近年来学书的体验与认识。

具体来看,《行草沈周诗册页》中除了笔者追求的闲适意蕴外,也蕴含着颜字的阳刚、中正、厚重、绵韧等特质,即从形态来看,也有不少字深深打着《祭侄稿》的烙印。现略举数字:第一开中“杨”“知”、第二开中“缓”、第三开中“客”“不”、第四开中“我”“瑚”、第五开中“丹”“归”、第六开中“常”“闲”、第七开中“关”“图”等。

《行草沈周诗册页》更多是笔者在消化、融汇甚至改变古人。这需要对所学字帖不断地理解、认识、消化,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当代许多“速成式”的学书主张及方法是不负责任的,是蛊惑人心的欺诈。以速成的心态学书,必定是一事无成,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数年前,笔者曾发表《应文钦堂、泉唐之命,自表学书路径》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下学书根底于颜,于《争座位帖》《祭侄稿》《告伯父稿》等用力尤多。复由颜上溯虞、褚以至‘二王’,摒《兰亭》于真王之外,而醉心于《丧乱》《姨母》等尺牍及《阁帖》,以为颜、王本为一家。又学章草,《急就》之外,于《平复》甚有会心。颜、王而外,又下探杨风子、苏、黄、米等。于明末清初诸大家,以看为主,尤以文长、觉斯、青主、八大最为心折。百年之下,感性情、气质之契合,是为神交而不以迹寻。故人多目予习晚明诸家,亦有以也……”这是笔者2004年讲的,从最早接触颜字,到后来陆续学习古代优秀经典,再到渐渐写出点自我来,走到这样一步,笔者整整花了20年时间。(15)

1号字画网书法专题:http://www.1zihua.com/gallery-13-gr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