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鉴《仿叔明云壑松阴》:布局繁密笔墨苍润

发布日期:2014-02-08

    清代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在文人画创作思想的影响下,更多画家追求笔情墨趣,风格技巧争奇斗艳。在明代后期形成的诸画派,到此时更是分支繁衍、盛况空前。清代初期,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成为画坛的正统派。他们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其昌、王蒙和“元四家”,讲究笔墨趣味,技巧功力颇深,只可惜内容缺乏生气。

    王鉴(1598原1677),字圆照,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王鉴为崇祯六年(1633)举人,明末官至廉州太守,故有“王廉州”之称,入清后隐居不仕。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曾孙,家藏古今名迹甚富。这为王鉴学习、临摹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王鉴早年曾经得到董其昌的亲自传授,他一生的画业也是沿着董其昌注重的摹古方向发展。王鉴的画,坡石取法黄公望,点苔学吴镇,用墨学倪瓒。尤其是他的青绿设色山水画,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沈周、文徵明清润明洁的画风,清雅的书卷气跃然纸上,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这幅王鉴的《仿叔明云壑松阴》(见左图),纸本墨笔,纵161 厘米、横46.5 厘米,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画上主峰高峻,松林静谧,山阴曲径,流泉溪涧,栈桥弯弯,山间有数间茅屋草堂,可游、可居。山脚下小道上有一老者,右手扶持拐杖,悠闲漫步。从构图上看,整幅画布局繁密,意境幽深,呈高山仰止之势和幽深壮阔之美。几条画眼皆向纵深导入,引人入胜。画面宏观取势,细品有致,虽景观繁复,却脉络清晰。从用笔、用墨上看,此画用墨浓润,树木葱郁、丘壑深邃,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水墨矾头,疏林野树,山石取法王蒙作披麻皴加解索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此图以披麻皴柔韧的中锋线表现出的山石结构纹理清晰,墨色层次丰富,风格苍莽浓润,从中可以窥见画家成熟之画风。图右上自识“仿叔明云壑松阴,王鉴”,下钤“圆昭”圆朱文印、“染香庵主”白文印。王鉴与王时敏相交甚深,画风相类,并驾齐驱。王鉴以临古见长,有许多仿古之作,如仿董源、巨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董其昌等,均能传诸家风神。他早年的作品宗黄公望,与王时敏接近,用笔多板实圆浑;晚年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笔法较尖硬而细刻。

王鉴所谓的“仿”并非简单地模仿笔墨技巧、构图布局,而是重在体味以往青绿山水设色需要改进处,使之另具雅淡气质。他对文人画意趣的追求是一种“行家”和“利家”的互相交融,从而形成“精诣”的笔墨风格。王鉴曾在自题《山水册》中指出:“近时画道最盛,颇知南宗正脉,但未免过于精工,所乏自然之致。余此册虽不能梦见古人,幸无纵横习气耳。”(王鉴《染香庵画跋》)。这种“纵横习气”正是正统文人画所反对的霸气和一味奇峭之格调。王鉴在论画中,常以“树石苍润、墨气遒美”“笔法遒美、元气淋漓”为最高境界。这是一种神完气足、精神奕奕,而又不狂肆、不霸悍、不粗犷的笔墨境界,也是王鉴所追求的审美理想。

    从王鉴的画迹上我们的确可以看出,他运用行、利两家兼备的笔墨,着重依仗笔墨形式的独立表现来传达感情、营造意境,其笔墨功力远较王时敏深厚,画法面貌也多样。而且,王鉴在审美的价值取向上更强调追求笔精墨妙,晚年形成了“精诣”的绘画风格,功力胜于王时敏。

1号字画网山水画专题:http://www.1zihu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