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艺舟双楫

发布日期:2014-02-06

    在我心目中,李一先生首先是一位学者,其次才是书法家。事实上,纵观书史,几乎所有的名家、大家皆非职业书家,真正以写字为业者反倒是一向不入书史品第的民间写字匠,如众多敦煌写经的作者。韩愈有句云:“余事做诗人”,所以如此者,诗乃文之余也。至于书画,更是余事之余。李一在《书写的欣悦》一文中也自承:“迄今为止,我学书法一直处于业余的状态。”

    虽然斯为小道、末艺,但欲在书法领域有所成就,则非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养不能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刘熙载《艺概》)书法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与品格高下,皆为作者内在学养、修为的外化,如是而已。我所读到李一先生的第一本书是《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这是他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力作。尽管中国有汗牛充栋的官修史书及私人修史,但论及美术史必须承认,我们的古代美术史论著是相当零散、随意而缺乏系统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通病,不独美术为然,因而作者所面临的任务无疑浩大而艰巨。此书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对一些以往似是而非或缠杂无绪的概念与关系进行了规整、梳理,揭示了美术批评的发展规律,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他的研究涉猎广泛,可谓古今中

外,加之中西比较,其他比较重要的美术史论著尚有《新中国书法 60 年》(合著)、《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绘画》及《中西美术批评比较》。书法理论研究当然是他的一个侧重点,出版有《八大山人书法》《共和国书法大系》等。

    忝为同行,深知主编一本杂志的繁忙与辛苦,但李一先生在编辑工作之余,竟有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其博学与勤奋实在令晚辈如我等汗颜无地。五年前,我曾蒙赠《李一诗草》,于书法之外领教了先生的诗文功底,后来又读到其手书《论语》,知其曾手抄四书以为日课,而且抄书积习至今未废。不仅如此,他还曾效法前贤,以篆书写日记,这在当今的读图时代虽不能说是“广陵散”,也可谓稀如星凤了。在李一的书法作品中,相较而言,我更喜欢他的小幅小字作品,内容以自作诗文、信札、读书笔记、画论为主,为其心迹的自然流露,由于大多出之无意,涉笔成趣,或为朴厚酣畅的章草,或为秀逸典雅的小楷,古意盎然,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他的小楷以魏晋为基,取迹钟繇、“二王”,复参以隋唐写经,同时又佐以文人一系的倪云林、文徵明,端庄宁静,清新典雅。当然,最具特色的还是其章草。作为隶变过程中的过渡书体,章草既非纯粹的隶书,亦非纯粹的草书,在书史上向来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汉代之后呈全面衰落之势。历来作为章草经典的皇象《急就章》显系后人伪托,至于索靖《出师颂》,也同样众说纷纭。至元代,赵子昂力倡复古,章草得以复兴,但元人章草,包括明代,多参入唐宋笔意,已尽失高古浑穆之气,或许近现代出土的西北汉简、江淮汉简及流沙坠简更为接近章草的原生状态。真正意义上的章草复兴始自清代碑学崛起,沈曾植之后,章草书家率多碑帖融合,别开法门,为章草启一新境。李一亦然。

他的章草以碑学筑基,深受王蘧常先生的影响,以古为新,得其浑朴酣畅。但与王不同之处在于,王之碑学侧重上古三代秦汉,信而好古,无一笔不合古人来历;李一则相对更注重具有民间意味的汉简、帛书、陶文,对元明乃至近现代诸家亦皆有所取法,其作透露出鲜明的时代感和真切的情感表现。

    很多论者都强调了李一书法的包容性,确实如此。他幼年习书,从颜、柳入手,之后“二王”、汉碑、汉简、魏碑以至近现代的于右任、沈尹默、王蘧常,对书史上存在的多种风格流派皆有所涉猎。广师博取是其卓然成家、独具一格的关键。他很好地处理了碑与帖、上古中古传统与明清传统、民间书法与文人书法这三方面的关系。民间书法的复兴是当代十分重要的书法现象,对民间书法的推重可上溯至清代的碑学崛起,但当代民间书法的视野已远远超越了清代碑学的限阈,举凡鼎铭、秦权、砖铭、瓦当、金印、墓志、简帛、摩崖、写经,当代书家在其中发见了以往文人书法中所不具有的蓬勃生机及真率之美甚至丑拙之美。李一对民间书法的化裁整合并没有导致其对文人书法矫枉过正的随意否定,而是左右逢源,并行不悖,因而使得他在追求质朴、苍茫、疏野、遒劲的民间意味和新的空间秩序时,依然不失其内在的理性与法度,进而丰富和提升了自己作品的境界与表现力,并与当下的流行书风拉开了距离。必须承认,文人书法与民间书法在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上的分野客观存在,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人书法往往因过于追求清丽典雅而失之软弱,民间书法有时又疏于法度而流于粗鄙。取前者之情韵,融后者之风骨,李一完善了自己文质并重、天真率意而情韵自在的独特风格。吾师陈传席先生评其“骨鲠而有书卷气”,抑或谓此。

    上天生人,至大无私,故人之天赋禀性,除极少数生而知之或冥顽不灵者,绝大多数并无区别,之所以后天有高下之分,则在其学养、在其颖悟也。即以书法而论,“字无百日功”固然言过其实,但经过十年二十年的苦练,笔法、结体、章法等基本问题大体都可以得到初步的解决,之所以成功者寥寥,绝大多数平庸无奇甚至越写越差,则关乎学养、关乎认识了。李一的成功正来自其渊博的学识以及对书史高屋建瓴的把握。刘熙载有云:“非学无以广其艺,非艺无以尽其学。”李一的成就无疑是极好的印证。

1号字画网书法专题:http://www.1zihua.com/gallery-13-gr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