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蔚苍古的雪山景致——沈士充的《雪栈行旅图》

发布日期:2014-01-31

    明代中晚期,日趋板结的“吴门画派”和流于粗放简率的“浙派”逐渐衰落。而在古称松江的上海地区出现了一批隐逸的文人士大夫。他们以董其昌为代表,批判当时画坛的种种弊端,积极寻找新出路,形成以赵左为首的“苏松派”、以沈士充为代表的“云间派”、以顾正谊为代表的“华亭派”。三派在董其昌强调摹古、注重笔墨、追求“士气”的山水画理论影响下,相互交融,最终形成了“松江派”。

    沈士充是活跃于明后期万历至崇祯年间的画家。清代徐泌《明画录》记载:“沈士充,字子居,华亭人。所画山水出宋懋晋之门,兼师赵左,清蔚苍古,格韵兼胜。”他的画多为临仿历代名家之作,其中以描摹董源、巨然、黄公望等人的作品最得形神。其画注重皴染,笔墨疏秀。他擅长表现烟云,多以迷蒙的笔墨处理物形,笔法灵巧熟练。他酷爱描绘柔和的景致和平坦连绵的空间,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自然主义效果。

    “云间派”画家普遍出身布衣,较有职业化倾向,且画风趋向自然主义。沈士充及其“云间派”在晚明时“声名藉甚,雅重一时”,与其他画派共同构筑起江南画坛繁花似锦的盛况。但随着明朝的灭亡,入清以后,领衔的画论家对其艺术无法苟同,新的绘画正统已经弥漫整个画坛。而且这种以感性的方式真实地再现表象世界的自然主义手法,在清代初期与主流画学思想是格格不入的。直到 17 世纪末期石涛的出现,这种以抒情为主并忠实于视觉所见的山水样式才得以恢复。

    我们这里欣赏的沈士充的《雪栈行旅图》(见左图),纸本设色,纵 67.5 厘米、横 32 厘米,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沈士充此图构图四平八稳,描绘高山雪景,山势逶迤,气势磅礴。一条栈道从山脚蜿蜒曲折呈 S 形连接山间楼阁。老树枝丫遍布山间道旁,楼阁半藏半露,栈道似断实连。栈道上一行旅人正向上攀行,或骑驴、或挑担、或背包……

    艰难前行的动态宛然在目。右上署款“甲子冬日写,沈士充”,下钤“子居”朱文印、“沈士充印”白文印。沈士充的山水以清劲细静见长。这幅画中的几株枯木用笔老辣凝重,人物衣纹用笔简约劲挺、流畅疏松,勾勒笔力尖劲,显示了画家的功力。山峦以淡墨枯笔勾形,复以小斧劈皴擦,再施以淡墨晕染,用淡赭点染林木、栈道、楼阁,墨色轻淡湿润。山坡上以焦墨略作点苔,远处山峰以空白交待。淡墨渲染的天空和水面使雪意更加浓厚,寒气逼人,将雪山的冷峻表现得恰到好处。画面的气氛非常清淡静谧,表达了画家清静超逸的心怀。

    沈士充所崇尚的古代画家,多受明代文人画家推崇,大都是董其昌在“南北宗论”中所褒扬的“南宗”画家。因此,他的绘画基调很接近董其昌。然而他能不为门户之见所囿,认真地学习、效法被董其昌所排斥为“北宗”画家的李思训、赵伯驹、刘松年等的画格、画法,因而他的一些作品具有景色繁复、画法工谨的特点。此外,沈士充还可绘写实的山水画和丁云鹏式的白描人物画,这说明了他在绘画创作上的广博性。他的绘画对清初“金陵八家”中一些画家有一定影响。但是,由于他过多地临仿古人,而且用笔比较细碎,故未能取得更高成就。

1号字画网国画专题:http://www.1zihu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