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级书画登陆中鼎秋拍

发布日期:2013-12-27

    北京中鼎国际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12月29日在北京1+1艺术中心举槌。据记者了解,来自国内著名收藏家旧藏的一批重量级书画拍品在此次秋拍会上亮相,如苏东坡的《圆觉经》册页、董其昌书的《快哉亭》、黄道周的《秋怀八首》、朱耷的《荷花芦雁图》、郑燮的《深山兰竹图》、沈周的《雄飞养翮图》等古代书画大师名作;而近现代名家作品则包括徐悲鸿的《迥立墨马图》、李可染的《青山绿水好江南》、黄胄的《载歌行》、关山月的《万马战犹酣》等。记者遴选几件拍品予以介绍,以飨读者。

  苏东坡《圆觉经》文辞优美

  苏东坡不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著名的大书法家,被尊为北宋“四大书家”之首,其书法名迹历来被奉为瑰宝。中鼎此次上拍的

  苏东坡《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册页(简称《圆觉经》),共计36开,数千字,可谓洋洋大观。清代何廷谦在此册页后的题跋上考证说,治平二年,苏东坡的夫人王氏卒于京师,故而写此经为其夫人超度。

  据悉,《圆觉经》因义理渊深澄澈,文辞优美酣畅,对后世中国佛教文化影响极大。此册页上,最早涉事者是3位明代著名文人,即宋濂、董其昌和毛晋。其中,董其昌在册页上有两次题跋。正是通过对《圆觉经》的研究,董其昌认为苏东坡的书法源自于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和唐代书法家徐浩,尤其是得到了徐浩的真传。

  巧的是,董其昌也有一件册页在此次秋拍会上亮相。董其昌不仅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而且也是当时艺术界的领袖人物。他所书苏轼《快哉亭》为残页,现共存四开,纸本水墨。此册页作于万历四十六年八月十一日。从董其昌落款处可得知,这一册页是董其昌写于前往昆山的旅途中。

  徐悲鸿笔下奔马令人震撼

  现代绘画大家徐悲鸿历来是拍卖会上的“常客”。此次秋拍会将上拍他创作于1937年7月的《迥立墨马图》。此时“卢沟桥事变”已经爆发,中国人民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徐悲鸿以笔作刀枪,把自己的政治热情与艺术创作结合在一起,积极宣传抗日。在画上,这匹奔马迎面而立,属于极难把握的大透视,其雄奇、刚健和浑穆的笔触,将骏马的整体形态呈现出空前的震撼感,寄寓着他对唤醒民众、奋战日寇以及对胜利的渴望。

  进入20世纪80年代,李可染的绘画艺术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作品已脱离了实景,更注重写意,此次将上拍的《青山绿水好江南》便完成于这个时期,堪称艺术家鼎盛时期的佳作。此幅作品体现了李可染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展现出中国水墨画难以言表的东方神韵。

  黄胄《载歌行》堪称精品

  现代艺术大师黄胄的绘画佳作深受藏家青睐。此次亮相的两幅《载歌行》是黄胄早期的代表作之一。画中的人物热情洋溢,反映了黄胄理想主义的审美特质。

  第一幅《载歌行》创作于1959年,画中的人物身姿婉转,毛驴步履轻快,作者以浓墨勾勒整体轮廓,并大胆运用民间艺术中红与绿的色彩,显示出黄胄对传统绘画技法的广泛汲取。据悉,画家将此作赠与邓拓先生,而后者极为欣赏和喜爱并为其题跋。

  时隔四年之后的1963年,意犹未尽的邓拓恰巧得到了一件金笺地古扇,于是再以《载歌行》为题,请黄胄在扇面上又创作了此幅佳作。前后两幅《载歌行》虽然都是表现新疆风情,但从构图及人物表现上看则是完全不同的。此次中鼎上拍的《载歌行》扇面,画家以鲜艳的色彩,描绘了7位身姿轻盈的维吾尔妇女,实为小品中的精品。

  关山月《万马战犹酣》气势足

  在这次中鼎秋拍会上,有一幅关山月的《万马战犹酣》值得关注。据悉,这是关山月先生1964年根据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的诗词而创作的作品,为邓拓先生的旧藏。

  关山月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万山崇岭的壮阔气象,衬托出山下犹如洪流奔腾而出的数百匹战马,形象地再现了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的恢宏诗意。山峦伟岸与万马奔腾相映成趣,动静结合,对比强烈,是这幅作品的最大特色,尤其是如箭出弦的数百匹奔马,气势撼人,实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