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书画收藏渐热 专家建议放弃“捡漏”的心态

发布日期:2013-12-27

傅宝世(左一)现场鉴定字画

    从企业家到普通市民,对多种门类艺术品的收藏兴致逐渐高涨,可藏品却鱼龙混杂。昨日,央视《寻宝》栏目书画鉴定专家傅宝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在泉州发现市民收藏了不少珍品,同时也发现不少民间收藏的误区。傅宝世建议,收藏者们应多学多看多辨,“捡漏”的心态要放弃。

    昨天上午,由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和泉州市创意产业协会等主办的“海西共盛世书画收藏梦”系列活动,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鉴宝和观赏。9点不到,市民们就已经带着收藏物件来到鉴宝现场,想让专家把把关。一同为市民鉴宝的,还有国家文博专业副研究员、北京文物局研究员李宗扬。

    李宗扬表示,从市民现场拿来的瓷器和杂件看,真品大约只有1/10,新物件比较多。有市民抱来了郑板桥的竹、傅抱石的山水画,但都是赝品。

    傅宝世说,这次来泉州,看到了一些企业家的收藏,水平还比较高。泉州企业家富裕起来以后,开始关注文化收藏,而且耗资巨大,但是高仿和假物也不少,比如昨天一位女士拿来了十几幅书画作品,都按真迹价格买下,可鉴定都是假作。傅宝世建议,收藏不该听信于人,应该让专家多“掌眼”,同时增加个人的经验积累。

    外地艺术家看泉州

    以交易心态投资字画是负担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毓安:“在海交馆,感受到的是泉州人不排他的文化包容性,可见泉州的审美意识根基是好的。然而当下的文化断档,有些人对美学确实比较茫然。虽对书画的投资价值更有兴趣,却不懂得购买自己内心独到的东西”。他建议,以交易心态投资字画是一种负担,字画养心,首先应该提升个人对美的认知。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会员齐放:“日本、韩国现在有不少人喜欢中国书画创作,而且认同书画的大宗在中国。中国书画举办国际交流活动的范围很广,遍布世界华人圈,甚至非洲都有。”

    “明年元宵,泉州计划举办一次中日韩书法家联展,这在北京,每年至少都举行一次,目前已经组织了十次。书画家间的活动大多以三地之间的书画展为主,有时候还派出小分队出访,举行一些文化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