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字画课堂:书法的笔法与章法(23)

发布日期:2015-08-11

王羲之作品章法构成的丰富变化和绝妙配合,使它们成为极其生动而又高度统一的杰作。他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特色鲜明的构成,这绝不是在形式层次着意摆弄各种技巧所能做到的。一切无疑都统一在他心中更深的一个层次上,而每件作品不过是这一层次不同状态的随机显现。或许情感是影响随机显现最重要的变量。《姨母帖》《频有哀祸帖》《丧乱帖》三件作品都与伤逝有关。《姨母帖》为形成个人风格之前的作品,还看不出轴线图与情感状态的关系;《频有哀祸帖》《丧乱帖》则不同,顿挫分明、摆动强烈的折线与《孔侍中帖》《得示帖》轴线线形颇有距离。细心审读文词,感情节奏和轴线线形与整个轴线图确实存在一种默契。

王羲之这些作品标志着轴线承接所达到的新高度。单字轴线连缀系统经过漫长的发展,终于使工整化与反工整的自由书写统一了起来。王羲之成为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轴线承接的各种方式在他的作品中得到集中表现。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汇合,而是沉入深心,再同心理内容融合在一起的自如运用。王羲之暗示着对线结构把握能力的理想状态。此后的岁月中,构成方式有所丰富、有所发展,但从精神追求来说,人们始终在朝这一目标努力。

《兰亭序》(见右图)是一件不能不提到的作品。这件作品的真伪目前还有争议,但它无疑是上述诸帖之后一件极为重要的作品。

《兰亭序》轴线图手法细腻,吻合精巧,奇异连结消失;各行轴线呈曲线线形,但变化平缓,与文章情致协调;相邻轴线之间仍以相似线形取得呼应,但有一部分轴线并不遵守这一原则,如第3、8、10、24等行轴线,这样造成轴线间空间的生动变化,调整了轴线图的节奏,与《丧乱帖》第3、6、8诸行轴线异曲而同工。

《兰亭序》虽然流美娟丽,但它的章法构成确实是王羲之前述诸帖的苗裔。然而,它毕竟属于新生的一代,同后世审美趣味比较接近,在书法史上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王羲之所书其他各帖。从东晋后期到五代,轴线连接虽然演化出众多的面目,但基本原则——单字轴线的判断、各种基本的连接方式、吻合与断点的作用、相邻轴线的呼应、线形与情调的统一等等——不曾发生改变。当然,这些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使各个时代都产生了一些自具面目的佳作。如王献之《鸭头丸帖》,看似随意挥洒,不求精善,实际上轴线图无一断点,吻合极为严密,与流畅的笔触取得很好的统一;欧阳询《梦奠帖》,单字轴线多向左微侧,但行轴线走向又取垂线,因此左倾轴线的平行吻合成为此帖突出的特点;临本《汝南公主墓志》(原作书于唐贞观十年),单字轴线自由倾侧而又能较好地吻合,深得《兰亭序》个中三昧,只是全作断点较多,略显散漫,在这一点上可能临本同原作有一定距离;杨凝式《韭花帖》,行距、字距都比较大,但单字轴线十分细心地吻合在一起,使近于散置的单字缀合成一件天衣无缝的作品。

1号字画网书法专题:http://www.1zihua.com/gallery-13-gr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