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风范 山水大家

发布日期:2013-12-22

梁世雄书画作品展及捐赠活动12月18日在南海博物馆举行

  梁世雄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大家,是岭南山水画大师关山月、黎雄才的杰出传人。梁先生近四十年教书育人,授业解惑,同时在艺术创作上始终奋力探索,孜孜不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的创作以人物画为主,新时期以来转入山水画创作,进入更适合自己的艺术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岭南山水画反映现实、贴近自然、笔法雄健、注重以形写神和敢于出新的优良传统,在梁世雄的艺术里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当我看到梁世雄的山水画时,对于他的画里明显的岭南画风,并不感到意外,不过,我更注意到在他的画里透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山山水水,这些年来画家走过的道路,出现在他的笔下的大西北生命顽强的红柳、胡杨、小鸟天堂里硕大的榕树,和那些粗壮、昂奋、挺健、倔强的苍松,表达出来的清楚无误的个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追求,可以看出画家面对山川自然产生的爱恋和精神的升华,他对待艺术的虔诚、真纯的心态里,也不因功利目的而掺杂时下常见的浮嚣、躁动、追逐时尚、故弄玄虚的花架子。我想这不仅仅和画家几十年教书育人养成的师德、老实做人为艺的精神有关,更主要的是画家通过几十年的绘画实践认识到,要追求艺术的高度、风格的形成和技法语言的特征,绝非只凭个人主观意愿所能决定,更非凭借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愿望就能达到。更关键的是基于生活体验的深度、感受自然的激情、功力积累的到位和程式语言的掌控等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面对通往成功之途,每个人的心态不尽相同。林墉给梁世雄的定位是“平实”、“准正”,我认为是准确的,在艺术品位上能够达到平实准正,而远离当下人们习而不察的“邪、甜、俗、赖”之弊,恐怕是很不容易的,我看这恰恰是梁世雄出类拔萃的地方。

  黄山令历代画家入迷, 黄山的神韵尽在其山的风骨、松柏的精神和风云变幻烟岚明灭的不可意料之中。梁世雄的黄山诸图在这些方面下了工夫,而黄山松更是画中实在的主体,画家在画松上有其擅长独到之处,首重以形写神,在他笔下古松苍劲虬曲,宛若游龙,姿态万千,特别生动,我相信画家大量的写生起到了作用。梁先生学养深厚,胸襟开阔,二十年来足迹遍及亚欧各国,所过之处皆有纪游之作问世,异域风情多采撷其田园山野风光,以适合抒情写意之表现,其中当以游日本画富士山主峰的《芙蓉峰上一轮高》,这件写意之作最为精彩,全画只有积雪的富士山顶和云影中的一轮明月,氤氲混沌、虚实隐显,格调极高,加上题诗,味淡而意永,意蕴悠长。

  梁先生书法修养高,功力深厚,对他的绘画艺术很有帮助,不仅画上款识题词增加了书卷气息,在运笔挥毫时更显出驾驭自如、驰骋随意的优越。岭南诸家都很注重笔墨的书写性,研究岭南艺术是不能忽略的。看梁先生的画,笔笔都是“写”出来,疾徐顿挫、刚柔转折、中锋散锋处处讲究,其书写美大大增加了中国画的观赏性,令观众感到深深的美感和愉悦。

  孙克(著名美术评论家)

  梁世雄,1933年生于广东南海,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岭南画派研究室主任、岭南画派纪念馆副董事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梁世雄的绘画以人物画为主,七十年代后转为山水画。其作品气势雄伟,意境清新,既传承了岭南画派的写实和秀丽,又融合了北方各派的粗犷与雄健。

  出版有《岭南画学丛书·梁世雄》(湖南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梁世雄》(人民美术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