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雁龙书法的魏晋风韵

发布日期:2013-12-21

  前贤有云:书不入晋,徒成下品。足见对晋人儒雅书风的推重以及对“大王”之书的崇尚。有晋一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成了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的艺术特征,开创了书法艺术帖学兴起、百花齐放的辉煌历程,宛如太山遍雨润泽后世书者。

  雁龙先生勤耕砚田数十年,上追汉魏,下涉晋、唐、宋,尤于羲之《兰亭》、《圣教序》用功甚深,其书淡泊自然,圆润自足,以韵取胜,深悟法理。先生不但书道精进,且能诗善论,所作《学书》:“静静案头思,悄然纸上行。不闻窗外事,只在笔中情。”“做人做事质朴宽宏乃慈悲,撰文学书排奡守真方隐秀”。学有所养,道法自然,可见一斑。雁龙先生,不随时尚,不赶风潮,不羡荣利,孜孜不倦于传统,笔耕心织,上下求索。正如散之吾师诗曰:“咬得菜根甘苦见,磨穿铁砚事功成。”

  孙虔礼在《书谱》里说:“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暗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雁龙先生是也!其书寻根究底,穷追古法,能从帖学中博采众家,圆中见方,柔中见刚,正中见奇,质朴恬淡,宁静通脱,入古出新。所书《兰亭》、《圣教》,气定神闲,庄穆温润;《丧乱》、《行穰》仪容奇伟;智永真草千文,真则圆润遒劲,整肃安详;草则使转自如,丰美匀适,潇洒自然,若隐若现羲之十七、索靖月仪之神韵;陆云,灵秀劲健;皇象诸家,平和流贯。近期所创的“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等作品,篆、隶、八分、行、草笔法兼融为一体,变化无穷,耐人寻味。尤为可观者,撰文并书《淳化阁帖·肃府本重镌后记》,高古典雅,空灵舒展,尽显晋人遗风。

  雁龙先生早期曾作《学书》:“学书如攀崖,立志是为先。笔法常锤炼,诸家有兼融。落笔见古法,创新有基础。”学贯王少逸“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之理念,其作品也充分体现了一贯的志趣和追求。

  拜读这部书法集,油然想起晋人陶渊明先生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情画意,宛出墨香。清寂中流动丰富的情趣,肃穆中传响悠扬的琴声,和谐中呼应时代的脉搏,燥渴中品尝清冽的甘泉。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智慧通达,功力之深,品格之高,当代书坛,独树一帜,雁龙先生书法,是耶!

  文/桑作楷

  -艺术简介

  赵雁龙甘肃榆中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出版《赵雁龙书法集》(一)、《赵雁龙书法集》(二)、《赵雁龙书圣教序》(线装本)。撰文并书《淳化阁帖·肃府本重镌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