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字画课堂:书法的笔法与章法(7)

发布日期:2015-08-11

四、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唐代以后,楷书作为一种工具被长期使用着,但作为书法艺术史上的一种现象,却似乎随着其历史任务的完成,逐步褪去了夺目的光环。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楷书再也不曾取得能与唐代时期相匹敌的伟大成就了。

楷书的光辉暗淡了,但是它的影响却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渗透到书法艺术的各个领域:“唐人用楷法作隶书”(钱泳《书学》)、“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苏轼《论书》)、“欲学草书,须精真书”(黄庭坚《跋与张载熙书卷后》)、“学书宜先工楷,次作行草”(梁巘《评书帖》),楷书逐渐成为通往书法艺术的不二法门。楷书把自己的典型笔法——提按、留驻、端部与折点的夸张等带给了各种字体,其中受影响最深的是行书和草书。

楷书形成前期,提按的运用并不显著,南北朝时楷书的笔法迅速从绞转向提按转移,行书便明显受到提按笔法的影响,如王僧虔的《太子舍人帖》(见图一)。

唐代,提按在楷书中逐渐占有绝对优势,影响波及行书,但普遍说来,提按的侵入仍然受到一定的抵制。如新疆出土的《论语郑玄注》残卷,书写者为一学童,字体稚拙,部分笔画夸张地使用了使转的笔法(捺笔和竖钩),圆满遒劲,耐人寻味。可见,当时传授书写方法,使转仍然被当作重要的内容。

颜真卿的行书同他的楷书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如《祭侄季明文稿》(见图二),平直的笔画很多,但是留驻却很少出现,提按并非处于左右一切的地位,作品中仍然保留一定的绞转成分。颜真卿的行书为什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楷书笔法的影响,而后人却难以做到这点呢?

唐代楷书好比一座巍峨高山,颜真卿是从山的另一面攀上峰巅的。他从一个较早的时代出发,带来一些前代的遗产,在攀登的途中也可以不时地回过头去遥遥领取宝贵的启示。后代的人便不一样,唐代楷书这座山峰太高了,山头洒落的余晖还刺人眼目,从这一面登上去是不可能的,但是它又隔断了人们的视线,使人们无法透过这座山峰看到以往的时代。

唐代楷书规范的笔法、端庄的结体,使它代替了其他书体,成为后代理想的书法范本。提按以及与提按相配合的留驻、端部与折点的夸张便迅速渗入到其他书体的笔法中。

宋代忠实地继承了提按笔法,号称“守旧派”的蔡襄对绞转无动于衷;苏轼、黄庭坚是北宋书坛的杰出代表,在他们的作品中绞转几乎不复存在。米芾的情况较为特殊,我们放在稍后论述。

自南宋至元、明各代,笔法一直沿着提按这一道路向前发展。

1号字画网书法专题:http://www.1zihua.com/gallery-13-gr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