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古文字画出来的刘毓庆

发布日期:2013-12-17

十二生肖“灵蛇”贺卡




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生肖图“鼠”



生肖图“虎”


古文字诗经关雎图





    时下,汉字类节目在荧屏意外走红,让人切身感受到中国文字的魅力。汉字不仅造就了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文献典籍,记述了人类最为悠久的历史,而且也创造了最为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艺术。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汉字“达人”——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刘毓庆先生,他能利用汉字独特的象形与表意功能,结合绘画、书法与文学等手段,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用象形文字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写意画,再配上精美的诗词,不仅充分展示了汉字的艺术创造力,也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出了形象的说明和阐释。

    刘毓庆先生把这种艺术叫做“文图”。之所以叫“文图”,他的解释是:“文”和“字”有区别,象形字是“文”,由“文”滋生出的如会意、形声之类的叫“字”。他所用的元素更多的是“文”,而不是“字”;所构制的是以表意为主的图,而不是追求形肖的画。

    1 用古文字作画,是在传统文化中修炼的结果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刘毓庆就尝试着用象形文字作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和心境。“比如自己在住宅小区的门口,偶尔听到了狗叫的声音(那时养狗的人很少),这声音勾起了自己对小时山村生活的回忆。于是用古文字‘景山之犬’构成了一幅图,题一首小诗说:本是山中人,生来澹泊心。别家入市久,闻犬亦如亲。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刘毓庆关于用古文字创作“文图”的思考越来越成熟,原先是用绘画的方式描图,现在则是写字的方式写图;原先多从直观上考虑画面的构图,而现在则在考虑构图的同时,也要考虑文字构成的意义。

    其实,坊间也有人在从事这样的创作,但在刘毓庆看来,要想准确地用汉字进行书法或绘画艺术的创作,就必须得有古文字的功底以及古代文献的知识。记者看到,他最新用“高山仰止”四字创作的“出山图”,“仰”原初只写作“卬”。但“卬”字早期金文中没有,于是便根据它由“匕”和“卩”两个部件构成的原理进行推敲,从而完成了一种文字的还原形态。再比如为蛇年制的“灵蛇”贺卡图案,在题辞中有“本是娲皇身,功成退草荫”的诗句,这须先知道女娲蛇身的典故,然后才能发挥创作。所以,对于刘毓庆而言,这种以文字作画的技艺,既是提升自己素养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修炼”结果,单纯的书法家或者画家是很难完成的。要知道,刘毓庆之所以有如此功底,是因为他继承的是近代小学大家章太炎、姚奠中先生的学脉,他在做研究生时,曾经抄过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因此他对于古文字有了充分的理解。

    如今,刘毓庆创作了不同主题的作品,其中有十二生肖的,有民俗吉祥图案的,有神话故事的,有关于《诗经》的,还有些是有感而发的。他每年迎新岁时,都要用文图制作出别具特色的贺卡,送给亲友,成为一种象征文化的“伴手礼”。

    2 每个汉字中都蕴含着历史的秘密

    说到写字,可能在很多人看来都认为这是简单的事情,但是要真正写明白、读懂一个字,并不那么容易。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汉字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在时下热播的汉字节目中,面对能认识不少生僻字的小学生时,大家会产生种种质疑。究竟,我们应该怎么认字?刘毓庆坦言,小学就应该学习文字学,因为每个汉文字中都蕴含着历史的秘密,如果大家知道一个字背后的故事,就会清楚这字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要这样讲,就能对这个字印象更加深刻,理解得更加透彻。用古文字作画目前还很少见,可以说是刘毓庆的“专利”,这也正是因为他能和汉字做朋友,是真正懂“它们”的人。“文字知识是基础,不识字就不能读懂文献,但文字是由形、音、义三个元素组成的,从字形上讲,古今字形在变化,为了了解这种变化,更准确地认识文字,这便产生了文字学。字音和字义也在变,要研究这种变化,就又形成了音韵学、训诂学。古代所说的‘小学’这门学问,就是由这三部分构成。”刘毓庆告诉记者,之所以叫“小学”,是因为这是古代小学时要完成的课程。“目前,中国的学术已经偏离了正道。急功近利成了普遍性的原则。许多人只求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而不想从根本上下工夫,舍本逐末,把精神的、根本的东西抛在了一边。像文字学这样基础的知识,也被抛出了现在的教学课程体系。要知道,这是打开中国文化典籍之门的一把钥匙,如果缺失了这块,就无法进入中国文化的殿堂。”

    同样,正是因为现代基础教育的“变味”,语文有了标准答案,这对于从事了几十年中文教学的刘毓庆来说,感到很无奈。“文学不是知识,或者说,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它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鲜活的,灵动的。你用科学的、僵死的、解剖式的方法对待一种生命,其结果得到的只能是事物外在的结构,而丢失的则是它的灵魂。因此现在所谓科学的语文教学法,只能越教越死。让学生感受不到文学的妙趣,只能得到几条干瘪的教条式的适用于考试的答案。从而失去对它的兴趣。”

    3 你知道吗汉字其实很好玩

    中国的方块字很周正,实际涵盖的内容却很丰富。当然,如果你要说有意思的话,也可以,因为听刘毓庆解释起来确实生动,那一个个字背后的故事跃然而出时,你会觉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甚至觉得那是充满趣味的世界,文字就像是个“精灵”,跳跃着,新鲜的来到你的面前,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1、“司”:是一只手放在口上,表示发号施令,所以“司”就有管理的意思,比如司法局管理法律,司令员管理发布命令,司机管理机械。如果用这种方式学习文字,你根本不用纠结它是什么结构,只要记住意思,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字。

    2、“纪”:原先只写作“己”,这是一根用来记事的绳子。每一事就打一个结,不同的结表示不同的事。加“糸”构成了“纪”字,更明确了它与绳子的关系,所以“纪”就有了“事”的意思,也有了纲领的意思。加“言”构成了“记”,表示解释绳结的言辞,所以古人解释说“纪事之辞”。加心构成“忌”,表示或恨或怨或讳或畏的心结。

    3、“取”:在现代汉语中是获得、取得的意思,可是为什么要写作“耳”字边“又”呢?“又”代表右手。在上古时代,人们狩猎或作战时,要把捕获到的野兽或战俘的左耳割下来,以割取耳朵的多少来计功。因此“取”有捕获的意思。从这个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古代战争的习俗。农村中大人有时用割耳朵吓唬孩子,显然就是这一习俗在语言上的残存,因为割去耳朵,就意味着做了俘虏,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所以“耻”字半边有“耳”。从前体罚学生,也常采取揪耳朵的办法,在孩子们游戏中也有时用揪耳朵的方式羞辱对方。

    4、“媳”:为什么这个字是女加一个息?息字上面部分是鼻子的象形,下面是心,表示呼吸,呼吸自然有生长、滋息的意思。加火旁构成“熄”字,表示用来生火的蓄火,即火种。加疒旁构成瘜字,表示身外生出的肉,也和生有关系。加女旁则构成了媳,表示为繁衍生息娶进来的女人。所以有资格生孩子的才能叫做媳妇。


本报记者 孙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