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毛笔书法进课堂仍有难度 一手好字从娃抓起

发布日期:2013-12-14

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来,书法进课堂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南宁不少学校也对此作出不少有益的尝试。12月13日,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局举行“书法教育课题”启动仪式,将该辖区内的98所小学纳为实验学校,用1~3年时间进行书法教育课题研究。西乡塘区也成为南宁第一个从行政手段上,推动书法进课堂的城区

1 “毛笔书法进课堂”有难度

今年2月,教育部正式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小学从三年级起,每周安排1个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南宁市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卢耀珍介绍,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明确提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这两年,南宁的中小学校,对书法教育逐渐重视。大部分学校每天开设有10~15分钟练字时间,不少学校还每周开设了一节写字课。

不过记者采访发现,南宁各学校主要都是练习硬笔字,毛笔书法课程基本上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存在,真正在课堂上开设毛笔书法的不多,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师资。

南宁市双定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孙秋凤介绍,这几年,该校每周有一节语文课,专门让学生写字,主要是结合课文巩固生字。由于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基本还是停留在学生按照字帖,自己临摹练习。对于开设毛笔书法课,该校认为没有专业的老师,现阶段要开课很难。

“这么多年了,我们学校的欢迎词,都是由校党委书记书写的。”孙秋凤说,该校老一辈的老师,写字都非常漂亮,那时候老师都讲究会写“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但近10年来的老师,书写底子都比较弱,有些老师甚至没练习过毛笔字。

2 实践过程有坦途也有弯路

当天的“书法教育课题”启动仪式上,桂林市西山小学受邀前来介绍该校开展书法教育的经验。该校校长李昱介绍,从1996年开始,该校将书法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并自行开发了一套书法校本课程。在该课程的“赏析”部分,除了选取一些名家之作外,还不断地将历届学生优秀作品选入其中,既让学生感到亲切,又激励了学生练习书法的信心。

在探索书法教育的道路上,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一帆风顺。秀安路小学从2008年开始,每周设有一节写字课,每天安排学生10分钟练字时间。该校写字课,基本上是由该校语文老师兼职。这么多年坚持下来,该校副校长卢艳珍坦言,学生对练字已经非常重视,但效果却不明显,“老师很困惑,却找不到路子”。

广西书法教育协会会长盛敦荣表示,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写好字,而不是让每个孩子成为艺术家。在没有专业老师的情况下,语文老师或其他爱好书法的老师经过培训,也能够胜任书法教学。但如何教孩子写字,有一定的方法,如果老师不能有效指导,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失去信心。

3 一手好字先从培训老师开始

据了解,广西书法教育协会也启动了《书法教育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策略研究》的课题,南宁、桂林、柳州等地共17所学校,成为该课题的实验学校。此次,西乡塘区以城区为一个团队启动的“书法教育课题”,正是该课题的子课题。

记者从西乡塘区教育局获悉,该辖区一共有130所中小学,其中98所小学成为该课题的实验学校。今年2月,该城区出台了《西乡塘区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教师加强训练“三笔字”,并在11月中旬,请盛敦荣会长对该城区所有小学教师,进行书法教育专题培训。

接下来,该城区将以广西书法教育协会为后盾,让所有兼职书法教学的老师,都进行系统培训。在保证每周一节写字或书法课的基础上,举办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该城区计划用1~3年时间,建设一批书法教育示范学校、书法实验学校和书法特色学校,培养一批书法教育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