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冯三逢写意山水画

发布日期:2013-12-13

  看冯三逢的文字如看冯三逢的画,看冯三逢画亦如看冯三逢的文字。字里行间流露着笔墨的情趣和神韵,笔墨里投射出文字的寂寥性情。他访唐寅故居,他情寄黄山,他梦断西湖,他叩访寒山寺,他走进古镇、爱上古镇,他遭遇孤独,却说“我并不是孤独的巨人”,“但我同样孤独着”。你可以说他很文艺,也可以说他很性情,但让人感受和触摸到的确是孤独的冯三逢。

    有人认为,中国画最重要的是它的思想性和哲学性,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是什么样的讯息与感情,因此,它不只是视觉美感的绘画语言,更是一种寄情怀、言志写意的心灵寄托,其精神层次更重於表达形式;艺术家是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万物而立言,其精粹在於以形寓神、情自境生。

    看冯三逢的写意山水画,以奔放简括的线条水墨表现出山川云树的质量感、空间感,有着很浓的意象式,表现性很强。中国山水画的画法不是西方风景画的照相式纯摹写自然,山水画中的山川云树都是经过画家主观意象加工的产物。正如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所说:“山川闩然之物,画图人工之物。”山水画中山川云树是画家依照自然营造的胸中丘壑。从唐寅故居到美丽的关山牧场,就可以看出冯三逢为捕捉山情水意,锤炼表现方法和抒写自身性灵的艺术语言而不断追寻着的脚步。

    听着冯三逢的自言自语,感叹旅人的疲惫,感叹生命如花,感叹生命的攸然远去,却在他的《澄江静如练》、《江河平畴图》、《华山图》面前驻足,笔墨刚柔得中、浑厚华滋,他运用水墨描绘出的山川草木似乎正在我们的手掌中摩挲,画面的留白空间凭着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节奏表达出来,“此时无声胜有声”,让人感受到一种有节奏的生命,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考学、恋爱、结婚、生子,自己一天天长大,而世界却一天天变小,世界无穷无尽以至莫测……

    再看到《潇洒林泉写河山》、《晨岚图》,又怀想到李白,或许他愤世嫉俗如李白,而他其中的“一逢”,或许正是为了逢上李白的自由与不羁。他悲叹中国画家的悲哀,揭示出中国画家不停地争吵根本只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虽然如此,他在悲叹之余,也自知粗陋,始终还是能意识到美好事物如奇花秀草、凡花野卉。他虽然孤独寂寥,但也胸中意境并不减少,反应在画上,这也是是他画的灵魂,有一种“美的境界”、“诗的意境”。冯三逢的一笔一划,既是客观山川的表现,也是他本身感情的抒发。正是他宽放的性格、广阔的心胸,才创作出这诗意昂扬、气势非凡的作品。

    古人有“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之说,即人的气质、道德修养、精神追求综合塑造出的品格。人品的高下虽然与笔墨方法及其熟练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与笔墨风格特别是笔墨品质、气息密切相关。平庸的人格难免笔墨平庸,飞扬跋扈的人品必然有某种张扬的笔态,这种必然的连带关系,决定了高格调笔墨的追求,也必然伴随着对完美人格与超越精神的追求,对庸俗、低劣、市侩、无灵魂和丑魂的拒斥。

    冯三逢的笔墨中所透露出的那种清雅与孤寂是中国文人笔墨中所常见的,他寄情山水,寄情笔墨,把自己的情思寄托在这厚重的文化积淀里,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把山水的平远,高远,深远表现得淋漓尽致,把中国艺术传统的本质特色与自我的人格基调相统一,来治悦自我、陶冶性情,这是他在艺术上对自我的情感表达,也是他漫步在山水中崇高的精神理想,旁人无发打扰,世俗也不能羁绊,所以冯三逢在艺术和人格上的一致性是协调的,所以这种全然的投身于艺术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