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立场——简评孙磊中国画

发布日期:2013-12-09

对于孙磊而言,绘画的立场就是语言的立场,越传统的形式给予语言的空间也就越冷静、坚实,语言的内蕴就越深。尤其对于当代水墨画,语言几乎是题材与形式的前提。孙磊的画更多的注重语言的自由,对语言游刃有余的把握和拓展使传统的水墨形式有了更深的现代精神的意义。

中国画首先强调的是人。孙磊的山水画扑面而来的是那种清净、深邃、博大的精神气质。他的画充溢着他天性中平和、深湛、内敛的个人品性,孙磊是一个在文学上修为极深的人,深厚的文化背景铸造了他作品强烈的精神倾向性,而传统语言符号在他的精神墨气里显得十分自在、自然。精神融入笔墨,笔墨痴迷于精神,孙磊山水画呵护着他精神的安详,使人能触摸到人与画共存的那种清冷但不冰凉、粘稠但不沉重的气息。

树、石、山、水泊、云烟、楼塔,尤其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的闲亭,构成了孙磊山水画基本的语言形式,相对于当代水墨的城市、怪异等题材而言,好象过于拘泥了些,但这并不防碍作为一个天资聪慧的画家在技术和精神上的更新与创造。无疑,孙磊就是这样一个画家,不断深入地提炼意象,不断悉心地强化客体,渐渐赋予它们越来越强大的隐喻的力量,使绘画语言成为一种可行的发光的自在体,语言本身的意义一下子扩延开来,能让读者反复咀嚼其深意而不怠钝。正如孙磊自己谈到绘画语言时所说的那样:“只有把要画的每一个物象,甚至每一处笔墨,都看成是有灵魂的事物,才能更好、更深入地理解绘画,从而才能更自然的创作。”

触摸一个人的情感和个性才是触摸他的生活,虚华琐碎的表面虽然也能渗透出一个人生活的潜在意义,但不如将精神层面的东西直接表达或暗示出来,画面本身最直观的一定是某种个人精神情感的澎湃与汹涌,所画的人或物都仅仅是载体,违背了这个原则,一个画家也就沦为画匠了。很显然,在这方面,孙磊是一个对自身气质有独到理解的画家。(杨海涛 一人)

孙磊简介:

孙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济南。

主要策展参展:

2013“转喻之境——孙磊岩彩画展”。

2012水墨奥运——中英奥运文化艺术交流展

2011澳大利亚悉尼“白兔美术馆十年展”。

2011深圳华美术馆“词场——诗歌计划2011”当代艺术展。

2010修辞——中国当代诗人画展。

2009新德里“水墨聚焦——走进印度” 当代水墨展。

2009北欧中国艺术节。2008北京国家画院21世纪水墨学术展。

2007山东当代青年艺术双年展。

2006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主要出版:

《演奏——孙磊诗集》、《孙磊画集》、《独立与寂静的话语》、《中国当代新锐水墨经典——孙磊卷》、《去向——孙磊近期诗作》、《处境:孙磊诗歌》、《无生之力》《孙磊诗文集》等。主编民刊《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