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彩情致是国画,还是油画?(

发布日期:2013-12-04

从最初的不解到后来的理解,市民王阿姨对张镭的画感觉很不错。 本报记者 陈莹 摄
这幅《寿石图》是张镭“天象构图法”的初创作品。本报记者 陈莹 摄

  本报记者 陈莹

  12月1日,“奉天承绘—旅法画家张镭2012-2013新作展”在烟台市群众艺术馆展厅开幕。此次展览展示了张镭在中国画与西方油画这两种不同表现风格的绘画形式间的谋和与尝试。

  让
国画散发出 油画的韵味

  2日上午10时许,记者走进烟台市群从艺术馆展厅内,10多位参观展览的市民分散在百余平的展厅内,正细细地品味着墙面上画家张镭的展品。这其中不乏慕张镭之名而来的绘画爱好者。

  在一幅题为《寿石图》的作品旁,标牌上不仅写着该作的尺寸,成画成代,纸本重彩这些基本资料。几乎铺满画的黄与蓝色对比,使这画有近如油画一样的色彩力量,对色彩的敏感与强化,但是却极力追求绘画出中国古代园林诗意的趣味。这是一个旅法的中国画家笔下自然的结果。色彩格调明显是吸取了古典皇族的风格,华贵、强烈、大气。物象皆赋予了传统文化之寓意,画面协调且存有组合多变趣味。这件作品是作者的“天象构图法”的初创作品。

  中西方绘画元素的完美“混搭”

  对于重意境、气韵和格调为至高境界的中国画而言,画家张镭的艺术认识更具有天、地、人、万物的有机生命结构的共性美学。张镭将自己的画法称为“天象构图”法,即笔随心、心随气、气随象、象随天、天随道,是也!笔墨为天意,丹青顺天意。

  他致力于中西方绘画元素的揉和与融合。这种融合是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是两种学术的交融,这里面会产生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张镭说,自己现在在做中西绘画融合的探索。所以说他的画能看出来是中国画,但是又不完全像中国画。很多人说:“咦,很像油画。”

  艺术转弯期的一个“小结”

  此次的画展中,展出了张镭2012年和2013年两年间创作的彩墨、油画和水墨等不同画风系列的精品力作30余幅。

  张镭认为,他现在是从中国画转到中西方绘画,从西方油画转到中西方绘画的过程。这是一个转弯的过程。就像高速公路,转弯时车速就比较慢。艺术创作的转弯期速度也比较慢,画的质量和数量都不高,所以这次展览并不是他认为自己画得好才展出,而是他在艺术转弯期的一个“小结”,一旦总结的好,弯转过来了,他的速度就会加快,质量会提高。

  但张镭觉得,这是他新的绘画的一个起点。他的目标是画一大批这样的画,这个数量至少超过100张。在山东或北京,举办各大规模的个人的新风格的绘画展览。

  艺术不是目的 它是一种人生


  张镭喜欢探究,于他而言,不要说重复别人,重复自己都是痛苦的。张镭说,人生过的是一种表达自己,要阐释自己,让自己快乐的生活。艺术不是目的,它是一种人生。

  张镭认为是艺术修养的问题。所以在不画画的时候,他就写写书法,看看唐诗宋词。张镭说,修养是一生的事。而表达自己,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没有负担的,完全坦露自己。如果一个人拘于钱、想展览、搞声名、掌声,想得多负担就重了。打个比方,就像你说,张老师请您给我画幅画,上面有两个鸳鸯,旁边画些小鱼。那我绝对不会给你画。那是你的想法,而绝不是我的想法,如果我画下去我会想,这个鱼放在这儿,你会不会喜欢,那这幅画我绝对画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