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的历史画卷 书画合一的奇葩

发布日期:2013-11-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文化产业、事业飞速发展,传统的书法绘画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人才辈出,佳作不断涌现,颇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王行舟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通过20多年对甲骨文、金文、行书、草书以及画马大师徐悲鸿的学习研究,运用传统书法笔墨,创作出了具有书法和绘画双重形象的《中华奔马图》,让人耳目一新,令人振奋。《中华奔马图》既不失书法的基本审美和技法要素,又呈现、洋溢着国画的神采,意像神韵俱佳,颇具艺术性和观赏性。一个简单的汉字“马”,经过他的再创作后,仿佛一匹奔马跃然纸上,它昂首疾驰,四蹄腾空,一往无前,显得那么飘逸和勇猛。《中华奔马图》将马的潇洒、英俊、彪悍、神勇书写和刻画得恰到好处、惟妙惟肖,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

书画同源,乃是几千年前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王行舟的《中华奔马图》,把甲骨的意象、金文的厚重、行草书的洒脱奔放、中国画的写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论及《中华奔马图》画的功能,即使不认识汉字的人,也能一眼就看出那是一匹栩栩如生奔跑着的骏马,马背部分简直就是一幅惟妙惟肖、逼真生动的仕女吹箫图,她仿佛正在向你诉说着中华男儿南北征战的悲壮故事,一下子便把人带到了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真可谓浓缩的历史画卷,书画合一的奇葩。

王行舟,陕西大荔人,1982年入伍,1988年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在部队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曾被评为全军文化工作先进个人,在部队历任文化站长、宣传处副处长、政治委员等职务。2005年转业到地方文艺界工作。王行舟幼承家学,4岁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书法,40多年从未间断,不论是在中学、大学,还是在火热的军营中,笔墨一直陪伴着他。传统的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师古不泥,勇于创新,特别擅长榜书创作,特显其军人气质,字如其人,是军队这所大学校造就了这位大气磅礴的书法家。作品曾多次入选军内外很多大型展览并获奖,在《人民文摘》《陕西日报》《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上百家报刊发表了其佳作。中国文联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工艺美术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王行舟书法作品集》。

《中华奔马图》,是书法家王行舟20多年辛勤耕耘的结果。八十年代初,在南京上大学期间,他以硬笔书法书写甲骨文书法马,并将甲骨文的竖写改为横写,颇具意趣,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从此开始,马的创作就在王行舟心中深深埋下了种子。他爱上了马,不论到哪里,见到一切关于马的东西都要研究透彻。2001年,他在内蒙住了1个多月,草原有了骏马,就有了灵魂;骏马有了草原,方能显出骏马的英姿。草原上自由奔跑的骏马给了他无穷的想象空间,使他对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回来后这十多年,经过上千次不断创作打磨,终于创作出了《中华奔马图》等一幅幅书法精品。作为一位艺术家,一位追求了20多年的“写马人”,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快慰的事情啊!

2009年以来,《中华奔马图》先后作为礼品赠送给德国、古巴、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日本、泰国、比利时、印度、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贵宾,深受国际友人和台湾同胞的称赞和喜爱,让不懂书法的外国人领悟到了中国书法的魅力。特别是在2008年的“天马艺术节”上,王行舟的《中华奔马图》,给与会的数千名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年来,《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阳光报》《收藏》杂志、《陕西画报》、陕西电视台、中国书画频道等媒体对他创作的《中华奔马图》作了专题报道。

王行舟是一个颇有爱心的艺术家,2010年以来,他先后参加了中国狮子联会陕西分会组织的慈善拍卖,山西书画界为陕南、舟曲义捐义卖,陕西狮子会蓝天队助学义卖、深圳狮子会慈善义卖等活动,捐助善款30余万元。2012年,和夫人向铜川市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捐赠了他们精心创作并装裱好的20余幅书画作品。一分耕耘,就有一份收获,王行舟的努力勤奋,将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