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字画课堂:水墨人物画写生与创作(10)

发布日期:2015-06-29

(二)毕建勋水墨人物画创作谈

1.面对现实———《改革之年》(见右下图)的创作及相关问题的思考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应该贴近现实、触及生活内核、深刻地揭示生活本质,应该透过生活纷杂的表层折射出作者面对现实的精神容量与力量。

《改革之年》的画面原型是鞍钢工人,体现的是产业工人的生存状态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现实。我们的民族在经历重大复兴的同时,也经历着巨大的艰难和阵痛。工人阶级在这个过程中为民族的利益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和牺牲。所以,《改革之年》的创作是从主题出发的,不是一幅美丽的“效果图”。“V”字形的大结构中穿插了复杂的二元结构,阳光穿透烟尘到达结构的深处。从图像学意义来说,“V”字形结构象征了分化、裂变、转折、下滑、上升、动荡、胜利、希望等复杂母题。这与这个时代的某种精神及工人的命运是同构的。

一个较好的画面需要具备四个层次。第一层是表层———笔墨、色彩、肌理、品相等。在这个层面所下的力量应是适度的。第二层是图像的层次,包括形象、形式等。第三层是内在结构。在这个层面上应多加推敲,因为内在结构是画面的骨骼,是支撑一个画面的最本质的东西。第四层是画面的精神内核。这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在画面深处冲撞与交融的结果。

人物画的独特之处首先应该在于塑造人物———通过对我们这方土地、这些人民的形象的表现,深刻地揭示这个时代和这种存在的本质。作品《改革之年》中的工人形象采用了希腊式的英雄比例。四个人物的塑造也借用了一点儿古典主义手法,分别宽泛地象征信心、远见、平静和乐观。戴红色安全帽的工人是由一个女性形象变形而来的,具有某种抒情色彩。由各种“脏”色合成的墨色及用油抹布擦出的污迹可使观者感到一定的亲临感。整个画面表现了由混乱趋于有序的过程,体现了从母题出发的形式手段。

许多中国画家改行画了西画,原因是中国画的形式容量问题:面对一种动人景象,却无法以中国画的现有手段来刻画。因此,中国画(尤其是水墨人物画)的当务之急是拓展它的词汇量、增容它的表现力,而不是守住底线。

1号字画水墨人物画专题:http://www.1zihua.com/gallery-12-gr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