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字画课堂:水墨人物画写生与创作(5)

发布日期:2015-06-29

林良,字以善,南海(今广东广州)人,明代宫廷院体花鸟画代表画家之一。关于其生平的问题,过去一直处于“生卒年未详”而未加研究的状态。1997年起,相继有庄嘉怡《林良和吕纪的花鸟画艺术》(以下简称“庄文”)和单国强《林良、吕纪生平考略》(以下简称“单文”)两文对此作过研究与考证,于是情况有了进展。本文是在研读以上两文基础上的再考。

       

林良的生年及何时进入宫廷的问题,庄文、单文存在意见分歧。庄文分析林良可能生于1436年前后,主要创作活动在天顺、成化年间。此乃根据《明画录》记载林良“弘治间以荐入,供事仁智殿”、《广东通志》《广州府志》记载他“少聪警,充布政司奏役,能作翎毛,有巧思,始未之奇也。布政使陈金假人名画,良从旁疵谪商评。金怒,欲挞之。良自陈其能。金试使临写,惊以为神。自此腾誉缙绅间”

“后拜工部营缮所丞。夤缘巨珰,得直仁智殿,改锦衣卫镇抚”为线索,考陈金是正统十二年(1447)进士、景泰六年(1455)任广东布政使,至天顺元年(1457)卸任,认为“林良遇到陈金只能是在陈金任职广东的这两三年中。如果当时林良的年龄以二十岁左右计算,那么他可能生于正统元年(1436)前后。不过以上史料中有关他于弘治间(1488-1505)入宫的记述,尚有误差。其主要的艺术创作活动应该是在天顺(1457-1464)、成化(1465-1487)年间”。单文推断林良约生于1428年,成化初入宫。单国强依据《广东通志》认为林良遇到陈金时的画艺已达到相当水平,“年龄应该在三十岁左右,至少二十七八岁。由此上推,他约生于宣德三年(1428)左右”“至于林良何时入宫……较正确的时间应该是成化年间(1465-1487)……从成化二十年上推十余年,即成化初林良三十余岁时入宫,当无大误”。

这两种意见所考订的陈金任职广东布政使的具体时间颇有价值。但是,对于林良何时入宫的推断还缺乏较确凿的证据。所以,把握林良的入宫时间尚处于主观推测的认识层面——第一种意见大概、模糊,第二种意见主观、武断。由于证据不足,林良生年的推算思路有待进一步明确。根据笔者发现的有关文献资料,有理由认为林良在“景泰六年八月”时已经成为了宫廷画家。由此推测其生年的思路虽也不免主观,但会稍微明确一些——在充分考虑到林良是一位早熟画家的前提下,景泰六年他当宫廷画家时恐怕不会超过古代弱冠年龄,即生年不会早于1436年。

能认定林良在“景泰六年八月”已成为宫廷画家的文献资料,是明萧鎡《题林良九思图》题画诗。而能旁证林良在景泰宫廷就有不小影响的,有明卞荣《林良双雁图》题画诗。另外,明丘濬《题林良画雁图》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旁证作用。

萧鎡《题林良九思图》末句的“景泰六年秋八月下浣,萧鎡识”不容忽视,因其说明了“景泰六年秋八月”萧鎡诗赞林良画的具体时间点。萧鎡有着历经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四朝元老的身份,故诗中所涉及的历史性应当真实可靠。如题诗中“宣庙年间边景昭,五色翎毛称独步。近日林良用水墨,落笔往往皆天趣”,将“宣庙年间边景昭”与“近日林良”并提,既说明了林良与边景昭并驾齐驱的花鸟画水平,又表明了林良“近日”进宫的历史性;而落款的“景泰六年秋八月”正是“近日”的具体时间。景泰六年(1455),正好是陈金任广东布政使之年,乃发生《广东通志》记载“布政使陈金假人名画,良从旁疵谪商评……自此腾誉缙绅间”事件的一年。连接起《广东通志》与《题林良九思图》的记载,可知该年林良从“布政司奏役”到成为宫廷画家的身份转变。故“景泰六年秋八月”萧鎡题诗之时,林良已经成为了宫廷画家。

而卞荣《林良双雁图》诗,不但说到了林良在景泰宫廷受帝王青睐的情况,而且认为他的创作是适应于景泰末年特定历史环境的,如“芳名岂但动一时,胜事终当传百世。丹青我已重林君,手足谁能似王氏”。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卞荣《林良双雁图》题画诗对“景泰六年八月林良已经是宫廷画家”这一点能起到旁证作用。

我们知道,景泰前后曾经发生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卞荣《林良双雁图》诗中言“槐堂兄弟今二难,同德同心本同气”的“槐堂”,当指朝廷。“槐堂兄弟”既可理解为皇帝兄弟,又可理解为朝廷大臣。如果以前者理解“槐堂”句,则指皇帝兄弟争斗所引起的两者之难;如以后者,则表达了在这特定历史时刻处于“二难”境地之中的朝廷大臣对于皇帝兄弟的叹息。但下句的“同德同心本同气”,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理解,都是根本的考虑。

于景泰间盛有诗名的卞荣应该非常熟悉亲身经历的景泰宫廷情况,以亲身感受发表对当时林良所画《双雁图》的看法是合情合理的。其诗中所谓“吾知林君有深意”即与当时历史情境有紧密关联。由此推断林良作《双雁图》的历史时间,似乎应为“景泰六年秋八月”进入宫廷后的一年多时间之内,即景泰八年正月因英宗复辟改为天顺元年正月之时。所以,卞荣在诗首说“林君善画天下无,海注墨汁倾金壶。金门承诏屡挥洒”,指的是天顺元年前在景泰朝的林良宫廷绘画活动的情况。因此,对于研究林良何时成为宫廷画家来说,卞荣该诗乃为另一有力的旁证。其“金门承诏屡挥洒”句,说明了林良在景泰年间深受皇帝的青睐。

丘濬的资历类同萧鎡,所言历史应该真实可靠。他比林良早一年(景泰五年)入宫廷,因从此没有离开过宫廷而成为林良生平的又一位见证人。对于他的《题林良画雁图》诗,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关林良历史的“早以才谞起,名姓登上方”句。所谓“早以才谞起,名姓登上方”,是说林良很早就以出众的才能使姓名登录到皇帝那里了。其“早”的概念,与《广东通志》说林良“少聪警,充布政司奏役”时的年“少”意思应一致。这个“早”应为古代“弱冠”(20岁)之前的年龄,从而推测林良认识陈金时的年龄不会超过20岁。再说说“早”:像北宋画家王希孟18岁画出《千里江山图》那样不朽之作的年龄,符合“早”的概念。参照这样的分析,“景泰六年”时林良约为18岁至20岁,故生年姑且可为“约1436年”。

林良生平中的宫廷任职问题,单文认为“从工部营缮所丞升到锦衣卫镇抚”。笔者认为林良不会停留于“锦衣卫镇抚”这个低职位。虽然《广东通志》《广州府志》《岭南画征略》共同记载为“拜工部营缮所丞,直仁智殿,改锦衣卫镇抚”;但据清龙文彬《明会要》记载,“营缮所所副”是年俸六十六石的正九品官,不知“营缮所丞”是否同级。“锦衣卫镇抚”不过是享受年俸九十六石的从六品职。按想象,林良这种在当时深受皇帝青睐的画家,官职绝不会停留在“锦衣卫镇抚”上,一定会提升到较高的锦衣卫官职。如明姜绍书《无声诗史》卷二记载林良是“锦衣卫百户”,这是年俸一百二十石的正六品职;明韩昂《图绘宝鉴续编》的记载则是“历升锦衣指挥”。关于林良任“锦衣指挥”职,《闲居集》《画史会要》《名山藏》等都有记载。这里所言“锦衣指挥”比较笼统,不能准确地判定究竟处于哪一层次。因为《明会要》中涉及“指挥”的有关职官记载里,有正四品年俸二百八十八石的“卫指挥佥事”、从三品年俸三百一十二石的“京卫指挥同知”、正三品年俸四百二十石的“卫指挥使”、从二品年俸五百七十六石的“都指挥同知”和正二品年俸七百三十二石的“都指挥使”,级差很大。林良“指挥”职究竟处在哪一层次还有待相关文献的发现。但不管怎样,丘濬《题林良画雁图》最末一句的“腰金衣锦何等者,以善端合簪貂蝉”已经说明林良的锦衣卫官职待遇不低。

林良生平中有一段与士大夫何经交往的经历。单文中说:“何经与林良之交是在成化二十年,时林良五十余岁。两人年龄相仿,其时林良必然已在宫内供奉,并任锦衣卫镇抚之职。否则,他难以结交都御史这样的高官并结为兄弟。”笔者认为,林良与何经的结交,完全可能在他们年轻之时。单文的认识,是仅根据明嘉靖廿九年刻本黄佐《广东通志》卷七十“杂事·补遗·颜主事画”记载得出的。该文如下:

林良,字以善,南海人。少聪颖,以赀为藩司奏差。……时复绘花草,曲尽其妙。虽祖黄筌、边景昭,然荣枯之态、飞动之势,颇自心得,遂成一家。始主事颜宗善山水,知府何寅善人物,皆乡先生也。……良善谑咏,已而沾士大夫膏馥,为诗始颇有可观者。都御史何经号敏捷,日与之剧饮唱和,或顷刻成诗百篇,因结为兄弟,良由是名益显云。

这段文献对于研究林良艺术的确很重要。因为除了所提与何经的结交外,还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少聪颖”而花鸟画自成一家,二是曾经跟乡先生学过山水画、人物画,三是有诗的灵性。这几点是成就林良艺术的基本条件,特别是他能诗不可忽视。其善诗,达到能与“敏捷”的都御史何经一起臻于“日与之剧饮唱和,或顷刻成诗百篇”的程度,臻于“为诗始颇有可观者”的水平。因之与何经“结为兄弟”,表明了林良的聪颖和艺术素养。但看待这段文字应该和林良在景泰六年成为宫廷画家的历史情况结合起来。

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广东通志》“卷四十五·人物”记何经之兄“何淡,字中美,顺德人。天顺间以进士知滨州……从弟副都御史经亦同时致仕,淡居官三十年”。由此推知何经大概于成化末年致仕(明代的“致仕”是退休归乡之意)。由之思考林良与何经结交时间的思路是:何经是景泰五年的进士,林良是景泰六年进宫的宫廷画家,他们有仕途相当、意气相投的因素在内。其“日与之剧饮唱和,或顷刻成诗百篇,因结为兄弟”的感觉、那种“剧饮”的豪情、“顷刻成诗百篇”的才思、“结为兄弟”的义气,更符合血气方刚的青年人行为。那么,黄佐记载的林良与都御史何经的诗歌活动,其时间段究竟在景泰甲戌至成化初,还是成化末呢?如果按“都御史何经”官职来看的话,很容易认为是在成化末那段时间。但实际上完全可能在景泰末年到成化初的时间段,因为“都御史”称呼的使用,完全可能是小何经几十岁的黄佐写作时使用了何经最高官职作为了尊称,如同小吕纪二十多岁的杭淮写“吕纪昔在宪宗朝,指挥直入明光殿”把“指挥”最高职衔用于前朝那样。清楚这一点,对于理解林良在景泰朝成为宫廷画家,亦有侧面的佐证作用。

林良的卒年不甚明了。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死于弘治七年前,理由是其子林郊“弘治七年诏选天下画士,郊中第一,授直武英殿锦衣卫镇抚,十七年致仕。林郊官职同其父,根据锦衣卫世官可以世袭的制度,林良当卒于弘治七年前”(单文)。这说法存在的问题是:林郊的锦衣卫官职,究竟是世袭而得,还是靠“诏选天下画士”获得?因为林郊既然是天下画士第一,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实力得到“锦衣卫镇抚”的职位。仅从林郊世袭锦衣卫的角度认为林良卒于弘治七年前,说服力不强。所以林良卒年问题仍需探讨。不过从大的感觉来说,林郊于弘治“十七年致仕”,从一个侧面让人隐隐感到此时林良已不在人世。因为如果林良仍在宫廷的话,林郊不大可能那么早致仕。另外,弘治五年中乡试第一、翌年中进士,历经弘治朝、正德朝的侍读学士掌院事、嘉靖初年以尚书致仕的顾清《题花鸟》诗中有“边鸾(笔者注:指边景昭)不起林良老”句———不知此诗作于具体何年。还有,生于弘治三年(1490)的黄佐在《广州人物传》中有“今良之死已久,画益见重”句,但“今良之死已久”的具体年份模糊不定。不过,从顾清到黄佐,毕竟不同时间的人物说了林良不同生命状态的话;经历了弘治朝的顾清所言,表明弘治五年时林良还在(如果“老”的概念指老年的话)。因此,林良虽未必卒于弘治七年,但卒于弘治年间,可能是一个较合理的范围。

经过以上研究,林良的生平基本可以这么认为:约正统元年(1436)出生,少年时代曾跟乡先生学画,之后充布政司奏役;景泰六年(1455)得广东布政使陈金赏识,自此“腾誉缙绅间”;同年成为了宫廷画家,以水墨落笔的“天趣”获得与边景昭并提的声誉;能诗,在宫廷中与士大夫唱和往来,而与都御史何经结为兄弟;历任工部营缮所丞、锦衣卫镇抚、锦衣卫百户、锦衣卫指挥;卒于弘治年间。

根据研究的林良生年,我们可以知道林良比吕纪大不了几岁。林良早在景泰年间就成为宫廷画家,比成化年间进入宫廷的吕纪要早两个朝代,并在一入宫时就形成了不小的影响。所以林良是一位处在“百余年来画禽鸟,后有吕纪前边昭”(明朱谋《画史会要》)历史时段的宫廷花鸟画家。

1号字画水墨人物画专题:http://www.1zihua.com/gallery-12-gr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