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家赏析:黄胄

发布日期:2015-08-31

黄胄(1925.3—1997.4.23)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

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黄胄美术基金会设立者。带头捐赠自己书画作品与古代文物、书画收藏。主持具有深远影响的“93科学与艺术研讨会”“95经济与文化研讨会”等若干重要展览及学术活动。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黄胄的社会活动与艺术实践,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有大量艺术作品及《黄胄作品集》《黄胄谈艺术》等三十余部著作传世。

【作品价格】

黄胄作品今年的价格,由于黄胄一生创作量大,市场作品流通量大,所以黄胄的作品一直备受藏家关注。据雅昌市场监测中心显示,从2000年春季至今,黄胄精品字画共上拍5112件(次),成交作品3980件(次),成交额约23.74亿元,成交率78%,作品每平方尺约15.24万元。从2013年整体情况来看,黄胄个人指数涨势迅猛,从黄胄拍卖成绩前十名中,2013年成交作品占六席。在2013年春季,黄胄共上拍217件(次)作品,成交率80%,总成交额2.356亿元,其1982年创作的《民族大团结》在北京匡时拍出了3277.5万元的高价。2013年秋季,共上拍244件(次)作品,成交率77%,总成交额达3.4亿元。 

 黄胄作品价格去年,保利曾在“黄胄美术基金会推荐专场”中主打《欢腾的草原》,该件拍品最终以1.288亿元成交,大幅刷新黄胄作品个人拍卖纪录,位列当年全球中国书画拍卖价格榜首,并成为国内秋拍惟一的过亿元拍品。此后,在《欢腾的草原》带领下,买家对黄胄作品格外关注,匡时“澄道”——中国书画夜场上,黄胄作品《巡逻图》以4542.5万元拔得该场头筹。而在“蕉叶草堂”私人收藏专场上,黄胄作品《幸福一代》以4025万元成交,另一件《众美图》拍出977.5万元。此前,价格被低估的黄胄作品,近几年总体行情上涨明显,虽然目前艺术市场处于调整期,但名家精品仍受到藏家追捧。之所以黄胄能成为市场焦点,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可能更多的是机缘巧合,几件重要作品同时出现在拍卖场,这会造成一种连环效应,推高作品价格。 

黄胄作品价格成交记录:

黄胄 1981年作 欢腾    12880万     2013-12-02     拍卖结果

黄胄 驯马图            6037.5万    2011-05-22     拍卖结果

黄胄 新疆人物 镜片     4600万      2012-12-16     拍卖结果

黄胄 1962年作 巡逻    4542.5万     2013-12-04    拍卖结果

黄胄 1972年作 幸福    4025万      2013-12-04     拍卖结果

黄胄 1987年作 套马    3795万      2014-06-03     拍卖结果

《黄胄作品拍卖价格表》
【作品欣赏】

丰收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57年作  (3752万元,2010年保利秋拍)

    黄胄作于1957年“八一节”的这张《丰收图》是一张传世罕见的巨制。对于中国画而言,这样大幅的创作,如果没有天才的统揽全局的能力、高超的造型本事、娴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生活经验等等,是难以完成的,甚至是难以想象的。黄胄先生在这幅《丰收图》(123×245cm)中,充分展露了他惊人的艺术才华。在画面上,出现的人物有33个、马驴牛等有23只之多,此外,车碾、家具、成堆的玉米,以及远处的山坡、近处的向日葵和各种花草,充盈画面的是和谐而丰收的喜气。如此内容丰富之极的画面,主次分明,远近参差,疏密有秩,设色和谐,让人叹为观止。

  维吾尔族歌舞  1975年作 (700万元,2012年6月保利春拍)

    黄胄是我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家,擅人物、动物画,是20世纪中後期很有影响的画家之一。特别是在表现新疆风情的人物画方面,他创造了以泼墨写意与工笔重彩相结合的独特画法,笔墨酣畅流利,人物形象意态生动、简括传神,富有浪漫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在中国画的绘画语言探索方面获得了巨大突破,开中国画坛—代新风。
    该幅画作於1975年,黄胄以速写式的笔法刻画出了少女和乐手的生动形象。构图独具特色,跳舞的少女占据大部分画面空间,乐手置於少女背後,姑娘的表情刻画得很生动,盛满笑意的眼睛在舞蹈的高速旋转中刚刚转向观众,神态热情奔放而又天真纯洁。眼神和手的动作、身体的转向以及头发、衣裙都画得极具动感。後面的几个乐手虽然在画面上占的空间比较小,但同样生动传神。黄胄以充沛的激情使画面保持一气呵成的气势,糅粗犷、泼辣的速写线条於国画用笔之中,既保持了速写中的鲜活与激情,又加强了水墨语言的表现性,增强了笔墨的张力,使画面飞动而热烈。人物造型准确,线条灵动流畅,除了在画面中少有的几处做精细刻画外,大部分使用的是宽笔和富含水分的淡墨,给人一种痛快豪爽的气势,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西北民族风情的现实生活,实可谓黄胄人物画的上乘之作。

  丰收图  立轴 设色纸本

    《丰收图》,黄胄运用速写技法表现人物,生动形象地抓住维族姑娘的特征,注重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以使得整体效果生动,用笔线条流畅而有力,风格奔放而隽永,生活气息浓郁。黄胄的绘画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传统,也造就了黄胄先生独特的艺术风格。黄胄创作此画,抒写自己对新气象、新生活的赞美。其笔墨酣畅淋漓、丝丝入扣,在表现人物及动物的神情、动作等方面有鬼斧神工之妙。而毛驴画一向是黄胄先生最擅长的,从此幅画中即可看到他的驴画造诣之深。黄胄用速写的手法快速抓住了几头毛驴的神态,简练的笔意和流畅的线条体现出画家高超娴熟的技法。用笔奔放自由,毛驴体态健硕灵活,墨色浓淡巧妙搭配,又构成了远近的立体效果。尤其是一筐筐的紫葡萄赋色鲜艳却不失雅致,和水墨的毛驴相得益彰。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镜心 设色纸本 1963年作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黄胄作此图于1963年初春于阿克苏,这是他第五次新疆之行的力作。此时期为黄胄艺术成熟期,笔墨酣畅,构图奔放,色泽明朗。画面以墨为骨,染以赭石、花青和朱砂、石绿,显得厚重而又光彩焕发,具备黄胄典型的“必攻不守”创作风格。尤值得一提的是《微笑的骆驼像》更是千件难逢。放眼望去,春光明媚,载歌载舞,好一片广阔天地。此图充分展示了新疆人民对现实生活的热爱,更表达了他们对美好未来无限的憧憬和无比的自信。

  新疆舞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75年作 (943万元,2011年西泠春拍)

    这幅《新疆舞图》作于1975年,是典型的黄胄边疆题材系列作品。此件作品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观之,一股清新雄劲的大写意画风便铺面而来。在这件高179.5cm、宽95cm的画作中,流动的势能充满整个画面。从上至下,艺术家有心安排了一个完美的节奏:以最上方拍鼓的乐手为端,其鼓和手的动态构成一个从左上往右下的动势;至中间拨琴的乐手,手中所持沙塔尔的朝向又形成了一个由右上至左下的动势;而当中舞者的动态尤为精彩,头颈的扭动、手臂的动作,最后与裙摆的舞动一起,蜿蜒流转;身躯作为一个主轴纵向地将这些动势整合,使得画面灵动而不散乱,松弛又浑然一体。黄胄更以精准灵动的笔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之成为画面的题眼,将这股流动之气凝结于人物的神情动态之中,呼之欲出。

  人物册  八开  (724.5万元,2012年3月中国嘉德)

  《人物册》为黄胄上世纪70年代创作,前后跨越5年。上世纪70年代是黄胄艺术道路上的成熟期和发展期。黄胄精于造型,小幅作品更是信手拈来,随性之作更有意外之妙。每开细品,那熟识的题材,奔放简洗的线条跃然纸上,鲜族舞者的清丽、牧牛孩童的憨纯、驯马少女的坚韧即是写照。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将西方透视与东方书写极佳结合,墨与色,体与量,结构与质感,块面与线条,生动精准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动物及生活场景的瞬间变化。

草原追嬉  镜心设色纸本 1982年作 (258.5万元,2005年7月中贸圣佳)

    哈萨克人热情、勇敢,男女都善骑术。在节日和喜庆的日子,牧民都要举行骑术表演和竞赛。“姑娘追”在当地称做“克孜库瓦尔”,游戏的规则是男女双双策马向规定的地点缓缓行进,途中,男青年可以向姑娘逗趣,姑娘却不可动怒,待到达目的地回程时,姑娘开始“报复”,扬鞭追赶,抽打对方。在勇敢的追逐中,常常会结为情侣。画面选择了辽阔的大草原上,姑娘已追上男孩子,正举手扬鞭的瞬间,男骑手伏于马背,侧身反顾,他是有意勒住缰绳,放慢奔跑的速度,等待那轻轻落下的鞭子的。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姑娘美丽俊俏,身姿矫健。画家非常有分寸地把握着活动的特点和人物情绪,在激烈的追逐中充溢着脉脉温情。

   清漓渔歌  镜心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黄胄的绘画创作主要以人物画和动物画最为擅长,他的重要作品多以恢宏的场面、生动的人物,集水墨写意与重彩相结合的笔墨表现力度,给观者以强烈的冲击力。50年代中期他的人物速写受到德国版画家柯勒惠支和门采尔的影响,以及李苦禅等人的写意花鸟画的启发,绘画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形象结构准确生动,用笔肯定坚挺,生活气息浓郁,60年代是他的绘画创作高峰期,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在此段时间创作的。此幅即60年代之作,游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笔墨游走任情发挥,鸬鹚、水鸟、竹筏和当地居民的欢愉,在烟雨迷蒙的漓江中表现的准确生动,极富生活气息和感染力。其后受“文革”的冲击,他的艺术思想受到了很大的禁锢和压制,直到80年代才又一次出现了他艺术的另一个高峰,但已是另一番滋味了,因之其60年代所作也就诚为难得。

   俯 首  立轴 设色纸本 1984年作

     黄胄是新中国以后成长起来的国画大师,是继徐悲鸿、蒋兆和之后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画家之一。他主张“必攻不守”,以速写起家,给中国画坛开创了一代新典范。其彩墨人物画,走的是中西融合的道路,有着从学院、从画室走向自然、走向生活的典型特色,是其时“新融合型”绘画语言中最重要的一种语言样式。其最主要的成就是突破了为主题而主题、为典型而典型的绘画语言的限制,以表现一种新鲜的、活泼的生活或发现;而在画法上,他又突破“徐蒋体系”的严谨,创造一种激情奔涌、无拘无束的艺术语言。
    《俯首》即是这种个人风格、这种绘画语言的艺术表现,它作于1984年。其笔墨酣畅淋漓、丝丝入扣,在表现人物及动物的神情、动作等方面有天然之妙。翕张着鼻子、支棱着眼睛、扑扇着耳朵的俯首牛,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高绾裤腿的赤脚女,一前一后,行进在乡村细雨中的泥泞里,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颇有宋人翁卷《乡村四月》诗的意趣:“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作者题款“俯首”,自然还有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并以此陶写心灵、书写情怀的况味。

  七驴图


    著名画家黄胄擅长人物画和动物画,尤以画新疆人物和驴著称。黄胄非常喜欢毛驴,对驴的习性有过长期深入的观察。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感悟,与众不同地选择驴作为自己重点表现的动物。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成见,黄胄笔下的毛驴朴实、温顺、调皮,且具有和劳动人民一样勤劳。
    黄胄表现毛驴题材的作品有很多,他常常寥寥数笔就能表现出一头毛驴的神态和形象。在这幅《七驴图》中,黄胄用速写的手法快速抓住了几头毛驴的神态,简练的笔意和流畅的线条体现出画家高超娴熟的技法。用笔奔放自由,毛驴体态健硕灵活,墨色浓淡巧妙搭配,又构成了远近的立体效果。画面整体疏落有致,静动结合,7头毛驴姿态组合自然,神采各有不同,仿佛纸面即是草地,毛驴漫步其间,生气盎然。

【人生经历】

童年时代

1925年3月31日出生于河北省蠡县梁家庄。自幼酷爱绘画,自学成才。

1933年随母亲到陕西宝鸡上小学。

1939年(已卯,十四岁) 2月15日,日军飞机轰炸潼关,后又轰炸西安,黄胄随母亲和姐姐逃难到宝鸡,在宝鸡纺纱厂办的惠工中学读书。 一次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中,他获得一面上面写着“炎黄之胄”的锦旗。经语文老师讲解后,遂取名黄胄,立志做有为的炎黄子孙。

1941年因父亲病故初中二年级辍学。

八岁前在家乡渡过。从小接触了大人玩狮子、踩高跷等民间杂耍;看了城隍庙里因果报应的民间壁画;常听母亲吴建芝讲述二十四孝的民间故事。祖父梁景峰务农之余,爱好唱戏,每年都当村里会首,搭台子唱戏。父亲梁建勋先是乡村先生,后参加旧军队,喜爱书画艺术。这些对他童年艺术兴趣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黄胄从童稚时就显示出艺术天分。他上学时常在书本上涂画;写大仿常是中途辍笔,画起戏中人,能分清并画出戏中人物脸谱,也画家畜,给父亲写信也要画上几个小人。一次,村中一位老者头戴草帽骑一辆自行车从他家门口经过,他立刻用土块在墙上画出一个头戴草帽骑自行车的老头。祖父看后让他再画一个,他很快在地上又画了一幅同样造型的画来。

结识恩师

1942年(壬午,十七岁) 7月,著名画家赵望云迁居西安,经赵望云同乡刘持钧介绍,他认识了赵望云。他把自己的速写给赵老师看,没想到,受到了赵望云老师的赞赏和鼓励。

1943年夏拜著名画家赵望云先生为师。

1944年随著名画家韩乐然在八百里秦川旅行写生。

1945年(乙酉,二十岁)秋,他一人先期返回西安为老师看守宅院。期间,除了画画,又写小说,并向报刊投稿。用“黄胄”笔名,第一次在《西安夜报》上发表鲁迅小说《示众》插图,兴奋不已。冬,赵望云介绍他去河南开封《民报》社工作,赵望云好友傅恒书任《民报》社长。期间,他创作《负荷》等漫画作品,受到好评。结识了姚雪垠、刘砚和旅美爱国华侨画家司徒乔等人。

人生转折

1946年心怀救国救民的使命感,赴河南黄泛区写生。

1947年(丁亥,二十二岁)继续任《雍华》杂志编辑。在第八期以梁叶子笔名撰文《画家与时代》,对名人雅士玩世不恭者极尽贬斥,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撰文道:“要做—个新时代的画家,只是会追求与开创自己的美的道路,只是自己吃饱了饭便忘了那些没有吃饭的同胞是不够的,他是应当和别的艺术一样,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不是同样的可视为时代的号角与黎明的晓钟吗?”他的艺术思想、艺术道路更加明确。3月,徐庶之拜赵望云为师。7月30日,韩乐然老师从乌鲁木齐飞往兰州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知道后十分悲痛,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兰州老师家里,吊唁老师,慰问师母。冬,方济众辞师还乡。

1948年(戊子,二十三岁)年初,《雍华》杂志因经费困难,被迫停刊,共出十期。“在期刊里,看出他不凡的手笔。黄泛区的毛笔速写,还有工厂速写和戏剧速写,大幅图画和木刻。题材都是人物和毛驴之类。虽然还带有老师的影子和三分稚嫩气,但所绘人物之传神、造型之准确、线条之流畅,和他五十年代的速写水准风格已很接近了。”美术评论家程征看后这样评价他。

在办《雍华》杂志期间,他还在西北中学教过图画课。夏,随赵望云老师到青海祁连山少数民族地区旅行写生。他们的作品在兰州展出时,他代表老师去机场接著名油画家、美术事业家常书鸿先生。在机场,常书鸿见到他随身携带着自己制作的自动速写画夹,很新奇,画夹展开后足有一二丈长的横幅,上面画满了各种人物和毛驴的速写,奔放自如,了无拘束。常书鸿激动地说:“你这种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努力,将来肯定成为了不起的大画家啊!”

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将军前往画展参观后,邀请他们去新疆写生,他们乘飞机去了乌鲁木齐,用了近三个月时间画了大量当地民族风俗生活作品,春节临近才返回西安。徐庶之看到他的作品后说:“画得很好,我的心动了。”暗下决心,一定要到新疆去。

成名之后

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北军区做美术工作。

黄胄早年师从赵望云、韩乐然学画。对黄胄的艺术生命影响至深的是1948年随赵望云到西北写生。新疆的民族风情、黄泛区的人民苦难,拨动了黄胄的艺术之弦。1949年,黄胄又入伍到西北军区从事战士读物美术工作。广泛的接触和深入的认识,是黄胄新疆题材的来源。

1950年创作《爹去打老蒋》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受到美术界的重视。木刻画《人畜两旺》获文化部奖。

同年秋至1954年兼任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创作课讲师。

1951年(辛卯,二十六岁)继续在《战士读物》社工作。徐悲鸿在《新建设》杂志发表《新中国一年来美术上之成就》,文中提到西北的石鲁和黄胄,称赞“二人皆在盛年,前途未可限量。”

1952年《苹果花开的时候》参加展出并获奖。

1953年《打马球》获全国青年画展一等奖。

1954年与郑闻慧女士结婚。

1955年春调到北京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任创作员。

1956年(丙申,三十一岁)麦收前夕,奉命采访战斗英雄李来财,路经去过的河南黄泛区。今昔巨变,使他感触极深。随后作《歇晌》,又名《在战火燃烧过的地方》。表现农家妇女割麦歇晌时平静幸福的劳动生活。此图画出了女人曲线美。“文革”时,被扣上“黄色”画的帽子而没收,至今下落不明。同年,作《金色的道路》,表现藏族同胞在青藏公路边,支起帐篷为筑路的解放军献上一碗碗酥油茶。此作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成年画,深受西北地区人们的喜爱。秋,以记者身份参加中央和解放军组成的赴新疆慰问团,以慰问团团长许广平帮厨为题材,作《春节劳军图》。后继续在北疆、南疆等地区采访写生半年。

1957年《洪荒风雪》获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金质奖章。

1958年《赶集》获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铜质奖。

1959年调到军事博物馆任美术创作员。

1960年(庚子,三十五岁)7月,受命到四川金沙江畔基层部队下连队当兵锻炼一年。战士们都称他“黄老兵”。常去营外藏族牧区,了解牧民生活。

同年,作《我爱北京天安门》,并为《绿色远方》少儿读物作插图。

1961年(辛丑,三十六岁 )为堂兄梁斌小说《红旗谱》收集插图形象。先后为人民文艺出版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各画出一套插图。7月底,受命以随军记者的身份,与同道赴福建边防战斗前线,深入边境海岛采访写生四十余天,画了大量表现海防前线军民联防战斗生活的画作。返京后,与同道举办联展。他作的《女民兵》、《炊事员》等得到好评。

1962年(壬寅,三十七岁)

再次作《祖国的眼睛》,后更名为《巡逻图》。《巡逻图》再次被国防部作为国礼送给胡志明主席。

秋,受命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做随军采访。出行前在离火车开车前三个多小时的间隙,不打草稿,泼墨挥毫,一气呵成,画了一幅丈二匹大画,取名《奔腾急》,又名《藏童上学》,送给了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邵宇。在后来黄胄创建炎黄艺术馆时,邵宇又捐赠给了炎黄艺术馆。

1963年(癸卯,三十八岁)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黄胄作品选集》。这是他的第一本画册,邓拓在《人民画报》第九期撰文《黄胄作品中的“三新”》,提出黄胄作品有“人物新、意境新、手法新”的特点。

同年,在保定举办速写展,适逢水灾,作品尽失。

同年,第四次去新疆访问写生。

1964年(甲辰,三十九岁)

去井冈山、韶山等革命老区采访。

以革命历史题材作《井冈山第一面红旗》、《谈心》、《亲人》等。

到革命老区采访写生后,始画竹子。

同年,母亲病逝。

同年,再次作《洪荒风雪》。

1965年(乙巳,四十岁)

到湖南醴陵县参加“四清”社教运动。

1966年至1972年因“文革”被迫搁笔。

文革时期

1975年任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顾问。

1976年11月至1977年2月为周总理纪念馆创作《鞠躬尽瘁为人民》。

1978年夏,带病为国家领导人访问南斯拉夫创作国礼《松鹰图》。为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创作《百驴图》,作为国礼赠送裕仁天皇。

1979年8月带病赴新疆作第五次访问、写生。

1980年参加主持中国画研究院筹备工作,任中国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先后为钓鱼台、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处作画二百余幅。

1987年10月立项建炎黄艺术馆,并担任筹备处主任。

1988年12月为炎黄艺术馆募集资金,建立了黄胄美术基金会,并担任一届会长。

1991年9月28日,炎黄艺术馆正式成立,任炎黄艺术馆馆长。先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书画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997年4月23日逝世